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木油豆子就会失去均衡。夏季我们可以把常食用的食品制作成各种色香味俱佳的美食,用以消暑解渴。那么,夏季吃哪些豆类食物消暑最好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目录
1豆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蛋白质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含有维生素Bl、B2和纤维素。而豆制品中却不含胆固醇,因此,有人提倡肥胖、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多吃豆类和豆制品。对健康群体而言,营养来源单一是不可取的,豆制品可以做为蛋白质的来源之一。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2.豆类加工成豆腐后,因制作时使用盐卤,从而增加了钙、镁等无机盐的含量,适合于缺钙患者食用。
3.同时,各种豆制品美味可口,促进食欲,豆芽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在缺菜的冬春季节可起调剂作用。
2夏季吃哪些豆类食物消暑最好
红豆
红豆富含维生素B1、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补血、利尿、消肿、促进心脏活化等功效。其石碱成分可增加肠胃蠕动,消除心脏或肾病所激起的浮肿。
适合人群:尤其适合肠胃不健康的人群。
消夏吃法:将红豆制作成粥、汤,或者糖水,放在冰箱冷冻后食用,美味且消暑。
红豆的家庭做法:
1、红豆先用水泡4小时,然后用高压锅煮,加入黑芝麻,就可以制成软烂诱人的红豆芝麻粥。
2、将红豆用清水浸3小时,然后将适量的水煮沸,放入红豆以慢火煮至软透,约需1小时,捞起红豆沥干待用。在沸水中放入红豆煮沸,然后加入鲜奶和糖煮沸,倒入器皿中,待冷却后冷冻便可成红豆膏。
温馨提示:红豆是营养成分极高的碳水化合物,假如在煮红豆时加入少许盐,有利于排除胀气。
绿豆
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润喉止渴、利尿润肤的功能,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
适合人群:不少人都可以放心地喝绿豆汤,木油太多禁忌。
消夏吃法:用绿豆可以制作伎俩百出的食物,如绿豆粥、绿豆汤、绿豆糕、绿豆芽等,具有许多的食疗功能。
绿豆的家庭做法:
1、将绿豆砸碎放入锅中煮20分钟,取汁即成绿豆汤,可以用来当做夏日消暑饮料。
2、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放在一块煮制即成绿豆银花汤,可以预防中暑。
温馨提示: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体质虚弱和正在吃中药的人不要多喝。
扁豆
富含微量元素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C,此外,它是人们汲取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扁豆粥气香味甘,大病之后用以调养正气,可以促其尽早恢复健康。对老年体弱、脾胃功能不佳者,亦有补益强壮作用。
适合人群:老人在炎夏之时,常感胃口不开,大便稀泻,食用白扁豆煮粥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
消夏吃法:夏日扁豆煮制过后食用,或者用来熬粥,全是不错的美食。
扁豆的家庭做法:
1、白扁豆、晚粳米红糖加水入沙锅,用文火煮至粥稠味香,停火紧闷5─7分钟即可。
2、可以将扁豆放油,加少许盐煮制,制成味香可口的煮扁豆。
温馨提示:扁豆虽好,但如烹煮不当,可激起扁豆中毒。所以,在烹煮扁豆时,必需要使扁豆脱尽绿色,将扁豆煮至微黄色且不要有豆性味才可食用。
3吃豆类食物的注意事项
豆制品和蜂蜜都是营养佳品,但这两种食品却不能同食。
豆腐能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蜂蜜甘凉滑利,二物同食,易致泄泻。同时,蜂蜜中的含多种酶类,豆腐中又含有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及有机酸,二者混食易产生不利于人体的生化反应。故食豆腐后,不宜食蜂蜜,更不宜同食。
豆浆蛋白质含量比牛奶还高,而蜂蜜含少量有机酸,两者冲兑时,有机酸与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不能被人体吸收。
此外,豆浆里最好不要加红糖,因为红糖里面有多种有机酸,它们和豆浆里的蛋白酶结合,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白糖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豆类中含有抑制剂、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这些都是对人体不好的物质。对付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将豆浆煮熟,长期食用豆浆的人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锌。
蜂蜜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尼克酸及钾、镁、铁等矿物质,其味甘、性平,能补脾益胃,补虚润燥,滋阴润肺。
食用蜂蜜需注意以下三点:蜂蜜最好用温开水冲服,不能用刚开的水,以免其营养成分被破坏。蜂蜜尽量不和性凉的食品如西瓜、丝瓜等同时食用,以免引起腹泻。蜂蜜宜在饭前1-2小时或饭后2小时后食用。胃酸过多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饭前约2小时饮用蜂蜜水,不仅能抑制胃酸分泌,还能使胃酸水平降低,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
4什么人不能吃豆类食物
有专家指出,以下七种人群应该尽量少食或者不食豆制品:
1.小孩。孩童应该尽量少食豆制品,不要过量。因为豆制品是高钙食品,如果食用过量,会导致血液中的钙含量过高,会阻碍人体对锌的吸收,引起锌的含量相对不足。人体缺锌,可导致食欲减退,发育缓慢等,对孩童身心健康不利。另外,过多食用豆腐还会使小孩性早熟。
2.老人。老年人的肾脏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大量食用豆制品,势必摄入过量的植物性蛋白质,导致体内产生更多的含氮废物,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衰退。
3.痛风病人。痛风病的发病机理是嘌呤代谢紊乱,而豆制品含有较多的嘌呤,会对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痛风病人应少食或者不食豆制品。
4.急性胰腺病人。急性胰腺病发作时,忌食用能刺激肠胃和胰腺分泌的豆制品。
5.肾病病人。肾病病人应该食用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丰富而非必需氨基酸较低的食物,与动物蛋白相比,豆制品含有较多的非必需氨基酸,因此应该尽量禁食。
6.糖尿病人。糖尿病人出现血尿素氮升高时,食用豆制品会加重氮质含量,因此要禁食。
7.胃病病人。豆制品中的胰岛蛋白抑制素不利于胃病病人,且高含量的嘌呤会促使胃液分泌,引起肠胃胀气等症状。
豆制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它并非是多多益善的,也不是人人皆宜的。所以,有选择地适量食用,切忌过多,才是科学的饮食之道。
5吃豆类食物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红豆、绿豆也属于大豆制品。大豆制品主要是指黄豆、黑豆和青豆及其制品,一般不包括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等淀粉豆。这两类豆的营养构成有很大区别,淀粉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高,且其氨基酸构成不如大豆合理,不属于优质蛋白;淀粉豆也不含大豆异黄酮等有益成分,其淀粉含量高,营养更接近粮食。当然,淀粉豆类营养也不错,应该部分替代主食。
误区二:所有大豆制品都能补钙。大豆本身含钙量并不算高,其制品中含钙量的高低与加工工艺有关。北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大豆制品用含钙凝固剂加工,是钙的良好来源;而内酯豆腐是用不含钙的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钙含量非常少;打豆浆时一般要加入20倍的水,且过滤掉豆渣,因此,豆浆补钙效果较差。
误区三:大豆制品吃多了会诱发乳腺癌。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很多人担心它会诱发乳腺癌。其实,植物性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双向调节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大豆异黄酮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会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制品不但不会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能降低其发生风险。
误区四:痛风病人不能吃大豆制品。很多人深信大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因此痛风病人不能吃。但虽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类嘌呤含量与瘦肉类相似,但要注意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豆类与肉类的摄入量相差较远。100克瘦肉很容易吃下,但吃100克大豆就有些困难了,相当于吃500克豆腐或喝2000毫升豆浆。且在大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有研究表明,大豆制品等摄入量高的人群未见其与痛风发作有明显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