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耳聋

老人听力不好咋办预防方法要做好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老人常常会感觉自己的耳朵不好使,别人讲话要是不大声一点,自己根本就听不清楚。老人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才能确保自己的耳朵好使呢?一起看。

目录 老年人日常养生有四忌 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得疑病症 老人听力不好咋办预防方法要做好 保护老年人听力6法 老年人运动量的自我监测

1 老年人日常养生有四忌

  1.日常“四忌”

  忌久坐:“久坐者伤肉”。人到老年,由于肢体行动不便,喜欢久坐。坐虽是消除疲劳的必要方式之一,但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应多走路、勤活动,“安步当车”才是健康之道。

  忌久立:“久立者伤骨”。有关资料表明: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如果长时间站着不动,肌肉的弹性和韧性会减弱,骨骼脆性变大,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就可能发生骨折。

  忌久视:“久视者伤血”。人到老年,长时间地阅读、写字、看电视,不光眼内肌、眼外肌要消耗能量,导致视力下降,更重要的是久视还会伤血耗气,产生多种病症。

  忌久卧:“久卧者伤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次数对老人有利无弊。然而,一味贪睡或卧床不起则会使身体虚弱。因而老人们要顺应“春夏早睡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以保持身心健康。

  2.饮食“四度”

  速度:人到更年期以后,人体内分泌等功能趋于缓慢,胃肠的消化功能亦会相对降低。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使有限的消化液充分发挥作用。

  饱度:“要想身体好,顿顿七分饱”。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若吃得过饱,食物不能被全部消化,经细菌发酵后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使人感到腹部不适。

  温度:进食过冷或过烫的食物,都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从而影响消化功能。而且,适宜的温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食物色、香、味保持天然口味,刺激人体食欲中枢神经,从而使老年人食欲旺盛。

  硬度:老年人的食物宜温热熟软,切忌黏硬生冷。老年人唾液淀粉酶、胃酸、胃淀粉酶、胰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较差,粗糙坚硬的食物不易消化。

  3.情绪“四宜”

  宜服老:人到老年,生理上各方面都在大大衰退,心脑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接踵而至,不宜过度劳累,社会活动不要太频繁,要服老。

  宜糊涂:不论是对待家庭还是某些社会现实矛盾,装三分糊涂可制怒。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处境,保持稳定的情绪,喜怒有常有节,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宜旷情:善于陶冶情操是老年人养生的重要保障。喜爱文学的可随时吟诗作词;喜欢戏曲的可即兴引吭高歌;爱好音乐的,可静坐听、抚、弹、拉、吟、唱世界名曲以自娱;擅长书画的,可尽情挥毫山水、花卉。

  宜聚神:《黄帝内经》上说,“聚精会神是养生之法”。中老年人脑细胞虽然每天都会死亡,但在用脑的情况下,每天又会有新细胞诞生。脑运动直接促进脑健康,协调和控制全身,可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4.睡眠“四慎”

  慎运动:众所周知,睡眠时心脏跳动减慢,尿量分泌减少,体温略有下降,代谢率也偏低,整个机体的功能处在休息和恢复状态之中。如果在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会引起心跳、气促,使全身处于紧张状态,因乳酸堆积而感到腰酸腿痛。

  慎饮酒:适量饮酒可祛风散寒,畅通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故有益健康。但老年人在睡前不宜饮酒。许多临床经验都表明,睡前豪饮可能会引发中风。而且,酒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如甲醇、铅、氰化物、杂醇油等会因夜间肝脏工作缓慢,而蓄积于体内,难于排出体外,从而危及本已衰退的机体。

  慎蒙头:在冬天,一些老人喜欢将头蒙在被子里睡,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充足的氧气是老年人睡眠时重要的生命活力源。如果用被子蒙着头睡,呼吸受到妨碍,人体就会出现缺氧,进而导致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

  慎防病:研究发现,睡眠2~3小时后因胸闷、气促而惊醒,坐起或起立片刻后好转,是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平躺时感到胸闷、气促,须垫高枕才能安睡,是心、脑和肺部严重疾病的兆头。要提醒的是,患动脉硬化的老人、身体肥胖者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的老年人,饭后不宜立即入睡,以免发生中风等意外。

2 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得疑病症

  中年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时段,也是身体“新老交替”的阶段。有些中年人面对体力、脑力等身体素质的下降而无法适应,此时就易出现疑病症。

  进入老年期后,包括大脑某些功能在内的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明显衰退,并且老人对死亡的强烈恐惧和焦虑感。这使得老年人格外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稍有不适,就害怕发生了癌变,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多有疑病症的原因。

  疑病症也会缠上青少年

  青少年面对学业、家庭、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小,却缺乏解决压力的方法和手段。于是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所产生的逃避心理、畏惧心理、脆弱心理、孤独心理就成了青少年疑病症出现的土壤。

  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一看书就头疼,还有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脸型哪里不好看,而想要整容,这些都是青少年疑病症的表现。

  专家建议:疑病症并不可怕,当前国内临床心理学界以心理疗法治疗疑病症往往效果理想。

3老人听力不好咋办预防方法要做好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可经常按摩

  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按摩时可取翳风穴(耳垂后凹陷处)、听会穴(耳垂前凹陷处与翳风穴隔耳对称)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5~10分钟。

  3、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4、谨慎用药

  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不要一次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老人预防耳聋的方法

  人的听力变差就像失明看不见东西一样痛苦,何况是耳聋。交流的两人只要一方听不见,那另一方不就白搭了。

  因此,老人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预防耳聋。

  1、要乐观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2、饮食均衡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饮食,不要暴饮暴食,应戒烟酒。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老人,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突发耳聋。

  3、谨慎用药

  用药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是否有耳毒性,要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性药物,因此,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另外,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者也应慎用此类药物。

4保护老年人听力6法

  避噪声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戒挖掏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维生素C和鱼肝油。

  慎用药 应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常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中)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之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即可见效。

  熄肝火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发生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5老年人运动量的自我监测

  呼吸 在健身运动过程中,由于需氧量增多,呼吸会稍快一些,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可过快,呼吸次数以每分钟24次为宜,如在运动中出现频繁咳嗽、喘气、胸闷和呼吸困难,则应减少运动量或停止继续运动。

  心率 可从测脉搏中获得,60岁以内的中老年人,如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20次,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每分钟达130次~140次,则说明已超量,应减少运动量,以免心脏负荷过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中脉率应保持每分钟不超过110次,如出现脉搏次数减少或脉律不整齐,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一般健康老人在运动后10分钟,脉率应恢复正常,如不能及时恢复,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调整。

  饮食 老年人通过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改善食欲,食量稍增。如食欲下降,需考虑运动项目和运动量是否合适,应进行适当调整。

  睡眠 老年人通过运动,一般都会改善睡眠,睡得香一些,若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反而失眠加重,且出现腰酸体痛难忍,则考虑是否运动过量,应及时进行调整。

  疲乏程度 一般说来,老年人在运动后,特别是刚开始锻炼后,会有轻重不等的疲乏感,而随着锻炼的经常化,适应性增强,疲乏感会逐渐消失。如果在健身锻炼后,不仅不觉得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反感困乏越来越重,甚至产生厌倦感,这说明运动量过大,可适当调整。

  体重 老年人在健身运动的过程中,可每周测体重1~2次,最好在每周的在同一时间测量,一般刚开始锻炼的人,3~4周后体重会适当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消耗增多、脂肪减少的缘故,随后体重会相对恒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体重呈“进行性”下降,可能是运动过量或其他原因,应及时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