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保健养生 >人体常识

宝宝必知10条安全用电常识

现代家庭中电器越来越多,孩子接触电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虽然聪明的宝宝们,常常会自己学一些会操作,但是明智的父母一定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以身作则,并及早地教会宝宝用电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目录 干燥季节宝宝皮肤护理的方法 宝宝必知10条安全用电常识 宝宝发烧手脚为什么冰凉 不用对宝宝说不的6种有效方法 嚼喂对宝宝害处多

1干燥季节宝宝皮肤护理的方法

  1、银耳羹

  有空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做个银耳羹哦。银耳羹可以有效预防鼻子出血。而且做法非常简单,还有润肺的作用哦。

  2、多喝水分充足的果汁

  如果除了喝水外,将梨子、苹果、西瓜等榨汁给宝宝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多吃清淡的食物

  清淡的食物其实就是多给宝宝吃一些蔬菜,另外烹饪的时候不要放太多的盐,不要给油炸食物给宝宝吃。

  4、多喝水

  喝水对皮肤的滋润很有帮助。BBunion早教中心建议妈妈最好规定宝宝一天喝多少水,并且定时喂宝宝喝水。建议宝宝每天喝5-8杯水。

  5、滋润嘴唇

  除了要预防皮肤干燥外,嘴唇是最容易忽略的的部位。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支专用的润唇膏。在早中晚饭后,记得要将宝宝的嘴巴擦干净,然后再涂上润唇膏。临睡前一定要记得给宝宝涂一次。因为晚上的护唇效果会更佳。

  6、湿润小鼻孔

  宝宝的小鼻孔也是非常娇嫩的。父母可以用棉签蘸一点生理盐水滋润宝宝的鼻腔。另外在家里安装一台加湿器,也能让宝宝鼻子保持畅通。

  7、预防肌肤干燥

  要预防宝宝皮肤干燥可以从宝宝沐浴时就采取行动。如果宝宝皮肤有干燥、脱皮等现象。可以在宝宝沐浴的时候加几滴婴儿润肤油在浴盆里,洗完之后擦干全身,然后涂上润肤露。

2宝宝必知10条安全用电常识

  1、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

  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的信息,遇到红色标志,应该严禁触摸。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电”、“注意安全”等。

  2、了解电流通过人体会造成伤亡。

  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直接与电源接触。如: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通常水也是导电的。

  电器用品要注意不要沾上水,所以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如:电视机开着时,不可用湿毛巾擦,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机毁人伤。不能用湿手接插头,这样容易触电。

  4、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木头、橡胶、塑料不导电,叫绝缘体,这些工具可以直接接触电源,不会引起触电,可以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

  5、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

  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6、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

  7、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

  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

  8、见到脱落的电线时,千万要躲远。

  对于裸露的线头,更不能用手碰。

  9、电闸盒旁,危险重重。

  别在电闸附近玩耍,不可随意动闸,以免发生短路,漏电等危险。

  10、雨天防雷电。

  遇到下雨打雷打闪,要关掉电视、音响,拔掉电源插头。

3宝宝发烧手脚为什么冰凉

  为什么孩子发烧时手脚冰凉

  人体的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控制的,如果体内有炎症,体温中枢会跳高体温设定点,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达到更高的体温,身体需要肌肉颤动来产生热量,同时收缩体表血管减少热量丢失,所以孩子手脚摸起来发凉。

  孩子发烧不能“捂”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还会采用“捂汗”的方式,以为只要宝宝悟出一身汗就可以退烧了。专家指出,这种做法要不得。发高热的宝宝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摸上去手脚冰凉,家长误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继而给孩子捂得厚实些,加之儿童汗腺不发达,发烧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

  宝宝发烧分阶段降温

  在宝宝发烧时一定要注意监测宝宝的体温,分发热不同阶段进行对应的处理。在体温上升期,发热宝宝感觉冷,此时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喝水,用退热贴或冰敷头部,手脚凉的宝宝给予手脚保暖,改善末梢循环;在持续高热期,宝宝感觉很热,可采取冰敷头部或温水擦浴,多喝水排尿、排汗,温水洗浴等;体温超过38.5度,可口服小孩适用安全的退烧药;在退热期,宝宝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换汗湿的内衣裤等。

4不用对宝宝说不的6种有效方法

  1. 换种说法

  把你的要求用肯定的形式说出来,孩子更可能用肯定的态度来回应。别说“不”,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他能做什么。例如,你大声冲着孩子喊“不要跑”,不如用“快停下”来的更有效。不要冲孩子大叫:“不行!不能在客厅里扔球!”,试试说:“咱们到外边去玩球吧。”要是孩子在做手工,把胶水洒得满地都是,帮他在下面垫张报纸。这会让孩子有事可做,而不是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非得让孩子立刻行动以保证他的安全,不如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警告他,比如“快下来!”“危险!”或者“烫!”

  2. 提供多种选择

  宝宝需要感到独立自主、有控制权。所以,当孩子想在饭前吃块糖时,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而要给他提供一个吃葡萄还是苹果的选择,或者让他有饭后选择吃哪种糖的权利。如果孩子总是坚持穿完全不合时宜的衣服(例如冬天穿短袖),那你就每天早晨让他从两套合适的衣服中挑选一套。虽然孩子可能不是很喜欢你提供的选择,但最后还是能学会接受它们。

  3.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被转移到远离麻烦的地方。当孩子看上了商店里的一个精致小雕像时,要赶紧指给他看对面过道的镜子是怎么反光的,或者提个问题转移他的注意力:“你午饭想吃什么?”,或者拿出玩具或零食给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带孩子出门要背上个装备齐全的大包的原因之一!),同时离那件诱惑物远点。

  带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去采购会更容易,他们也更能接受你提供的新选择:“咱们不能玩这个瓷娃娃,去玩那边的发条玩具好不好?”

  4. 尽量避免需要说“不”的环境

  无论何时,只要有条件,你都应该尽量避免那些必须对孩子说“不”的情况或环境,选择那些能促进宝宝的探险精神和好奇心而又安全的环境。你家里的布置仍然需要特别仔细地考虑孩子的安全,不要把危险或贵重的物品放在他能够到的地方。选择能让孩子自由活动的地方,例如运动场或公园,而不要带孩子到电器店或装满了收藏品的长辈家去。当然,你没法避免所有你必须对孩子说“不”的环境,但如果尽量少去,你和孩子都会感到生活轻松了很多,并且你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对孩子说“行”。

  另外,要记住,如果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很多孩子都会喜欢购物的,也会表现得相当乖。等孩子充分休息后,再带他去采购,但购物时间不宜过长,在大商场里逛上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

  5. 只要没有危险,应放手孩子去尝试

  要是孩子在小水坑踩水,而你们反正也正要回家,干吗不让他继续玩呢?要是孩子想穿着舞蹈服躺在床上,那也没什么害处啊。要是孩子喜欢玩水,如果他弄湿了衣服,可以告诉他如何尽量避免不弄湿衣服,告诉他弄湿了衣服带来的结果,之后,可以让他尽情的玩,让他按照他的内心尽情的去探索。

  让孩子去尽情冒险、探索和快乐吧!只要孩子安全,没有伤及他人和环境,你不必非得 说“不”。

  6. 遇到孩子有违原则问题时,要坚决又平和的制止。

  当然,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不对,其他婉转的方法又没法制止他,那就不要再斟酌词汇了。要一本正经、坚决(但是平和的)郑重其事地说:“不行!不许揪猫尾巴!”。如果一句逗乐似的“不行啊,宝贝儿”,只会给他提供混乱的信息,而且肯定也没有用。

5嚼喂对宝宝害处多

  危害一:传播疾病

  大人的口腔内、唾液中可能含有多种致病菌,但自己没有外在的疾病症状。而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低,吃了掺有这些病原体的食物也许就会引起相应的感染。如许多成人消化道存在的幽门螺杆菌会通过唾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虽然不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但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口腔牙龈有出血,也有可能通过“嚼喂”致使婴儿感染。如果大人处于感冒初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嚼喂食物给宝宝进食,也有可能引起宝宝的呼吸道感染。

  危害二:有碍口腔功能发展

  处于转奶期的婴幼儿,需要从泥状食品逐渐过渡到半固体食品、固体食品。辅食添加从细到粗对宝宝的咀嚼、吞咽、啃咬、撕拉等各种口腔功能的锻炼非常重要。口腔功能的发展,不仅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对牙齿的萌出、下颌骨的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意义也很大。咀嚼过的食物常常过于细软,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发展其口腔功能,有些孩子甚至2岁以后还流口水,对稍硬的食物也难以接受。

  危害三:牙齿发育不良

  从细到粗、从稀到稠,循序渐进地添加食物,孩子口腔才能有充分的咀嚼机会,牙齿的萌出才更顺利,下颌骨和面部肌肉随之也会发育得更完善。儿童口腔科医生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营养越来越好,食物越来越过于精细,牙齿需要正畸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因为恒牙比乳牙大,换牙时口腔需要更多的地方容纳恒牙,如果儿童进食的食物一直过于精细,口腔的骨骼尤其是颌骨发育就会不良。过小的颌骨容纳不了恒牙,萌出后就会歪七扭八地挤在一起。从这个角度看,咀嚼还有美容的功效呢。

  正解:让孩子多动口

  我们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在进食方面,也应该如此。

  咀嚼食物不仅仅是一个食物经口腔消化的过程,它同时还会促进胃肠消化液的分泌。这样,当食物进入胃肠时,已经有准备好的胃肠道消化酶等着去进一步消化它了。如果欠缺了咀嚼,这些食物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对孩子的来说,长期吃嚼喂的食物,就像老吃“汤泡饭”一样,对其消化功能有着不可小觑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多给孩子自己动口的机会。

  当然,对于确实较硬而难以进食的食物,就不能随意塞进孩子的嘴里。应该通过研磨等方式来弄碎食物,同时注意餐具卫生,另外,食物也有一个从细到粗逐渐过渡的过程。只有这样,孩子的口腔才能更卫生、口腔功能发展也会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