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神经内科

家庭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家庭教育,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关系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每个家庭都需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让宝宝们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熏陶,那么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我们就来听一下专家的解答吧。

目录 家庭教育≠家庭学习 家庭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无可替代 爸爸妈妈谁的教育责任重 家庭教育小妙招

1家庭教育≠家庭学习

  “您认为父母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是抓孩子的学习了!”“您是怎么抓孩子学习的呢?”“花钱,上重点学校;请老师辅导;做完作业给他检查;给他默写单词、默写生字、辅导他写作文、出算术题什么的。”这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与教育专家的一段对话。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关颖说,这位母亲的回答,可以说代表了相当多的父母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诠释就是“家庭学习”,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家长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孩子的“拐杖”、老师的“助教”,而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和做人的教育这些做父母最基本的职责,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是父母角色的错位。

  关颖表示,父母角色的这种错位有三大危害。一是“扬短避长”“强己所难”。一些父母尽管为孩子付出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学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而越发感到力不从心,这便成了“强己所难”。虽然有的父母从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暂时现象中尝到过为之付出的“甜头”,但却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是制造了孩子社会化障碍。由于父母过于注重孩子学习,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家庭帮助他们社会化的责任。比如有的孩子考了上名牌大学,却因为生活上不会自理而退学。就这样,在父母们的不经意之中孩子成才成了泡影。

  三是“受累不讨好”,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一方面,父母为了“保障”孩子的学习,替孩子做了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许多机会;另一方面,也不顾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替孩子作了许多本该由他们自己作出的决定。这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是一种人生权利的剥夺。

  不少孩子对父母们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以及一味地抓学习的做法相当反感,结果形成了父母管得越多,孩子越抵触的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2家庭教育有哪些注意事项

  1.孩子的物质要求,凡是过分的,绝对不可满足;合理的要求,除非急需,也不要立刻满足,要延缓时间,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等待。父母双方必须统一思想,意见一致,以免孩子钻空子。

  2.绝不要出于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给孩子买名牌玩具、名牌服装等。花家长的钱摆阔,会对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自立造成他们自己觉察不到的极大的暗伤,使他们外强中干。

  3.在孩子面前绝不要露富,宁可装穷。特别是不可把存款告诉孩子,否则就可能引导他成为寄生虫和无能之辈。

  4.适当降低生活水准,粗茶淡饭足矣。学校要告诉学生:“家长有义务满足你们的基本需要,没有义务满足你们的虚荣、奢侈和贪婪。”

  5.千万不要过早教孩子消费,不要刺激孩子的消费欲。

  6.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绝不要帮忙,除非你想刻意培养孩子的自卑和无能。

  7、孩子做了错事,一定要让他自己负责任。家长不可以代孩子受过,更不可以简单地花钱消灾,否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软弱、自卑和不负责任。

  8、要邀请而不是简单地命令孩子分担一些家务,而且要长期坚持。要让孩子明白,“家庭需要我出力,我的工作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责任感都很重要。

  9、不要就事论事地抓学习。

  10、不要送礼物贿赂老师特殊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等于巩固和发展孩子的缺点。这种目光过于短浅,后果很不好。而且它可能是家长心理脆弱的表现。

  11、从小注意孩子的智力类型,根据其特点,引导孩子树立职业理想。如果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向专家咨询。

  12、少看电视多聊天。聊天时必须平等,不能只是家长一味训斥孩子。

  13、孩子的品质和基本性格的培养,主要靠家庭,而不是学校。

  以上就是家庭教育的注意事项了,家长的一个小小的决定就会影响孩子们成长,所以自针对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

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无可替代

  37岁的计算机博士刘同波,是一家著名的计算机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他的妻子经营一家玻璃工艺品公司,生意甚是红火,其经营的玻璃制品已经打入欧洲市场。由于孩子降生,先后请两个保姆不得力,在无人照看孩子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妻子蒸蒸日上的事业,为了照顾及教育孩子,刘博士毅然辞职回家"相妻教子"。这条新闻出街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有人认为是对人才的浪费,有人则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抛开其他讨论不谈,我们只在家庭教育范围内进行探究。在中国,对孩子的教育中,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育女性化。家庭教育中,妈妈起着主导作用;进入幼儿园,老师几乎全是女性;进入小学、中学,女教师占大多数;进入大学后,男女教师的比例才大体均衡。当然,这和女性认真、仔细、体贴等先天的优势有关。然而,这种情形,却造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男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学校教育中男女比例的失调,一时间无法改变,这就需要家庭教育中,爸爸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孩子补充相应的教育营养。

  典型个案:一个家庭的采访

  时间:2005年5月20日

  地点:广州市江南西路某茶吧

  人物:陈先生(物流公司经理)、陈太太(家庭主妇)、陈一帆(5岁)

  陈先生的讲述:

  单位的工作太忙,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太太在照顾孩子。记得一帆刚出生那年,正是我的物流公司处于危难的时候,我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呆在家里,四处去寻找客户。等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我去抱一帆,一帆都要挣扎着往外跑,如果我硬抱住他,他就会大哭着叫妈妈。

  慢慢地,他终于接受我了,可是,我又没有时间陪他。真是太忙了。客户来了,我不能不陪吧?生意来了,我不能不做吧?在公司里,有这么多事做,回到家里,坐到沙发上就不想起来,眼睛盯着电视屏幕,思绪却不知飘到了哪里。我也知道,应该陪儿子好好玩一会儿,可我实在是太累了。我当然也知道这样的消息:世界排名在前100位的富翁,大多数都认为,此生最失败的事情,就是没有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可是,那是富人们才可以感慨的事情,我现在连感慨的资格都没有。

  直到有一天,儿子给了我一次极大的震撼。那是去年,我们买了新房子的时候,新屋装修,有一群装修工人在房间里忙碌。那天,我下班很早,就去了新房子。发现儿子和一个强壮的装修工人正在打闹。就在他们开心地玩了一阵后,儿子忽然怯怯地提出要求:“叔叔,你可以抱我一下吗?”

  那个装修工人愣了愣,马上把他抱了起来,高高地举过头顶。

  听着儿子的笑声,我忽然感到心里莫名地酸楚:我的确给了儿子优质的生活,可是,却同时夺走了他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

  陈太太的讲述:

  一帆是个男孩子,不过,我总觉得,他阳刚气不足。

  这不能怪一帆的爸爸,都怪我。一帆还小的时候,可淘气呢,经常不是打烂了这个,就是碰碎了那个。我非常怕。这是女人和做母亲的通病,生怕孩子有个什么闪失。

  记得那还是在他3岁的时候,看了电视里的动物世界,他竟然学那些猴子,去爬街边树,而且,真的爬到了很高的地方。我急得哭了,打110报了警。警察来了后,正打算到街边的店铺中借梯子,一帆竟然自己又爬了下来。警察没说什么,可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怪我大惊小怪,多此一举的。

  回到家里,我狠狠地批评了一帆,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以后再也不许发生这种事情。一帆咬着手指,温顺地点了点头。因为我先生经常不在家,一帆大多数时间都和我生活在一起,因此,他还是比较听话的。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做过危险的事情。

  这是我觉得欣慰的地方:如果一帆有个三长两短,我会心疼死,而且,我也对不起先生。他在外奔波劳碌,不就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和一帆么?

  陈一帆的讲述:

  我不太喜欢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叫我假女孩儿。我挺怕我爸爸,总也见不到他,他也不理我。我有时想和他玩,他也不理。妈妈告诉我,爸爸太忙了,不要打扰他。

  我也知道爸爸忙。

  有一次,我看电视,看到里面有个小孩子,想用钱买爸爸的一个小时。我也想买爸爸一个小时,和我一起玩积木。可是,我的钱都是爸爸给的,他一定不会答应。

  我怕,我长大了,爸爸还是那么忙怎么办呢?

  相关链接:父亲对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父亲会为孩子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父亲支持母亲;

  ⊙父亲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听了陈先生一家的故事,让人非常感慨。现代家庭里,最忙的就是父亲。陈先生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也分类型——

4爸爸妈妈谁的教育责任重

  我们先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轻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那么,孩子祖辈呢?他们的教育责任是父母教育责任的延伸。尽管有不少家庭祖辈承担着对孙辈的大量的养育任务,然而据笔者调查,孩子父母的总体影响力在83.3%—88.5%。家庭教育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是:孩子,尽可能多的时间由父母自己带,不宜过分地依赖孩子的祖辈们。

  在现实中,令人遗憾的是,相当大比例的母亲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我们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父母除了家务劳动外,母亲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父亲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父亲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少。我以为,这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的(其实不止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到了家庭教育。二是做母亲的带孩子的主动性和“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亲和积极性。在孩子小时候,养育的事情多于教育,母亲们的确比父亲们细心、耐心、内行,一旦从养育为主过渡到以教育为主,就不是母亲一个人具有优势了。

  我们曾经就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发展情况做过调查研究,下面是一幅父母教育影响力的比较图:

  从图可以看出,母亲在孩子5岁时的影响力高于父亲19.1个百分点。母亲的影响力在小学三年级时达到高峰,但随后就有下降趋势。到初中二年级时,孩子们最爱听母亲话的是44.1%,最爱听父亲话的是44.4%,父亲稍稍超过了母亲。这项调查的结论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最初高于父亲,而从小学中年级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到初中超过了母亲。这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母亲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减,甚至增加,而教育影响力反而下降?二是为什么父亲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母亲们多而教育影响力反倒逐渐上升?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母亲们对孩子的管教内容和管教方式多少年一贯制,没有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变化,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和方式。“啰嗦”与“重复”现象严重。而父亲们的管教内容和方式,又较多地适合了孩子的成长特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做得很好,在教育中,需要提高认识和改变方法的地方有很多。这一切都是从总体趋势分析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会有自家的特点。

  现在,我们就如何全方位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提些建议。

  首先,建议做父亲的,从孩子较小的时候就为教育孩子投入较多的精力。一方面增加早期对孩子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减轻妻子的负担。同时,也建议做母亲的,不必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让丈夫有施展身手的机会。

  其次,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分工有合作。父母在性格特点、智能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教育孩子中,每个人尽量扬长补短,夫妻之间优势互补。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劳动、体育、文娱和其他活动。父母按教育内容分工也好,按时间分工也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都在关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带孩子上街游玩,孩子最愿意走在中间,一手被父亲领着,一手被母亲领着,他会充满欢乐、倍感幸福地往前走。分工合作,不要怕麻烦,不合适时可以随时调整。孩子逐渐长大,应该有意识地跟孩子一起讨论他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帮助他。

  第三,建议母亲在孩子上小学中年级时,反思、清理一次自己的教育言行。哪些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有所改变,避免孩子的厌烦心理产生。如果母亲自己认识不清,可以全家讨论,也可以请教家教专家或老师。同时,建议父亲也经常检讨自己的教育言行,适时地进行调整。

  第四,父亲和母亲经常一起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互相提出建议,制定配合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父母都承担起教育责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快进步的“合力”,也是孩子的一种幸福。

  如果父母有一方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常和孩子接触,就应该用写信,打电话,寄录音(像)带,赠书、赠小礼品等方式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5家庭教育小妙招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曾子的夫人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曾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话,更要认真回答。如果家长们能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必然能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做人。

  2,经常夸奖、表扬孩子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表扬也要注意细节。表扬要具体,不能走过场一样泛泛地说:你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如果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很漂亮的作品,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研究并认真搭建。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

  3,利用好“责备”的杠杆

  家长的责备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杠杆的作用。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例如偷东西、向同学索要钱财等比较严重的错误,家长一定不能姑息纵容,一定要利用责备让孩子知道错误的严重性、知道反省悔过。

  然而,家长的责备一定要掌握分寸,不恰当的责备有可能会在亲子关系中制造隔膜甚至对立。

  明代《呻吟语》一书中提出了有名的育子七不责:

  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4,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了。这样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与孩子做朋友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与孩子之间,多因彼此不了解发生误会,多为沟通少产生矛盾,多是没有平等交流而伤了两代人的关系……如果父母学会了与孩子做朋友,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该算是梁启超先生。100年前,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的他就是孩子们的朋友,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6,尽量蹲下跟孩子说话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主动去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关爱,才能如春风化雨,悄然无声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不要摆出成人的架子,把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成为只会听话的工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试着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来说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品行。

  当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歌谣,结尾是这样两句:“你不能教导孩子,除非是你变成孩子。”只有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我们才有可能“变成孩子”,才能主动去“发现孩子”,进而“信仰孩子”,最终“解放孩子”。

  7,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积极创造条件改正

  《中庸》上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做父母的最爱孩子,也最难做到爱而知其恶,对孩子的爱让很多父母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缺点。

  这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如果父母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缺点,一味地疼爱呵护,必将使这种缺点越来越不受控制,最终甚至成为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爱而知其恶,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只有家长们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这种缺点,最终培养孩子积极、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