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子女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点

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能令人终身受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意识呢?马来西亚的专家认为:“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很难通过解释说明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它的意义。因此,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将时间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吃饭、睡觉,都变成培养时间观念的一个环节。

目录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不乖竟是父母幼稚语言惹的祸 孩子“偷”东西冷静教导很重要 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厌学该怎么做

1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首选教会孩子学会认时间

  对于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不宜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过多的道理,这时候的孩子有不少还分不清年、月、日和具体的时间,应该教孩子先学会最基本的认时间,如看日历、看时钟。对于家里的挂历、日历,可以让宝宝认识并教宝宝主动去撕下昨天的那一页。对于年月日,多数孩子应该可以很快就知道的,看时钟可能难度大一些。如果是较小的孩子,可以先认识长短指针的含义,大一些的孩子会认整点或半点的时间,接下来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准确的几点几分。

  二、让孩子自己制订一天的计划表

  可以教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是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即使暂时忘记了,经过大人的提醒,“宝宝,现在几点钟了?”“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了”?他会很不好意思,“对哦,差点忘记了”,赶紧自觉执行计划表的内容。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三、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遵守约定适当奖励

  如果刚开始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先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由于都是事先约定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一定要遵守约定。可能刚开始孩子会耍赖,家长可以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例如看电视或DVD,约定好这个节目结束或看20分钟,等到时间到了或演完,让孩子自己关闭电视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谁,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会积极争取胜利,遵守约定就在游戏中做到了。

2孩子不乖竟是父母幼稚语言惹的祸

  1.总是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中的某一方如果总是言行幼稚的话,对孩子是存在很大影响的。就像母亲总是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如果家庭中父亲经常在外面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少的话,孩子可能说妈妈。你得到短暂的满足之后,却不知道这样子的问题已经对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产生了影响,对父子关系必然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愚蠢的问题,建议母亲们以后少问。

  2.总是说“你这也不可以那也不行”

  对于经常说这也不可以,那也不行的父母为说,你的孩子将永远也长不大,因为你没有给机会给也们成长。这种言行是很幼稚的一种言行。孩子的健康成长需不开探索和好奇心,如果你限制了孩子的这两样,孩子将如何了解这个他们未知的世界,所学到的,所了解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3.总是说“我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总有些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问题,如果孩子有一丁点表现不好的话,就说孩子不如谁谁家的孩子。这样子的幼稚言行会伤害到孩子年幼的心灵,真的误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导致孩子的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想一想,别人家的孩子,你也知道是别人家的,不是自己的。当孩子有问题时,你需要做的是鼓励自己家的孩子,引导他们越来越好,而不是总是打击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好,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下次就不要犯这样子的傻了。

  4.总是口不择言地指责孩子

  动为动父母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真的太蠢了”这样子带侮辱性的指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着很大伤害的,这会导致孩子内心阴影,以为自己真的很蠢,很笨,令孩子失去自信。家长们一定要避免这样子的不正常的批评方式,更不能使用这样子的幼稚言行,孩子需要多鼓励,多赞美,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才有益。而不是总是指责批评孩子,孩子真的可能越批评,越指责就变得越不聪明噢!

3孩子“偷”东西冷静教导很重要

  1.孩子还分不清是非界限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平时家长对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比如家人反复强制孩子不能乱拿他人物品的话,孩子处在分不清是非界限的年龄时,他们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物品的。因此,你就算是打孩子一顿也不能解决问题,孩子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打他,打过之后也没有用。家长应该引导并反复提醒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先经得他人同意之后再能拿来玩,玩过之后一定要送还给人家,而不是占为己有。只有反复提醒孩子,要求孩子,孩子才知道怎样正确地去做。

  2.不能用暴力对待孩子

  父母听到相关投诉之后,心里肯定是生气的,一来是觉得意外,二来是觉得没有面子,孩子居然乱拿别人的物品。但是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对孩子的行为用孩子的目光和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子做的原因,而不是采用暴力对待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

  3.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了

  把孩子轻轻地唤到自己的跟前,询问孩子有没有这样一回事,并且蹲下身下用朋友一样的语气,好好引导孩子自己讲出拿人物品的原因。是孩子自己没有,看到很喜欢,还是其他原因。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之下,告诉孩子这样子做是不对的,你做错了。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将东西还回去。

  4.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很多情况之下,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乱拿他们物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很渴望拥有,但父母却不给他们,他们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之下出现了拿他人物品的形为。因此,父母平时在对孩子一些喜欢的物品之上,可以采取奖励方式满足,就是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优秀时,就给他们一些他们喜欢的奖励,告诉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这些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奖品,从而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层拥有,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想动手去拿他人的物品了,因为他人有的,他们自己也有,或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

4孩子的心理需要

  1、 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而接纳,孩子才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2、 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社会化的过程也受到阻碍,还可能造成疑心病,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3、 常规

  常规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常规是安全感的来源,常规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4、 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达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5、 鼓励

  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因为缺乏鼓励是造成儿童偏差行为的基本原因。所以说,有偏差行为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受挫折的孩子。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无法成长及发展,也无法获得归属感。鼓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强调给予孩子一种自我尊重及成就的感觉。

  6、 责任

  儿童需要责任感,让他负责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扫地等,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学习互助的精神及确立责任感。

  7、 认同的楷模

  儿童良好品行养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活中有良好楷模供他学习认同。因此,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身传言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8、 尊重

  民主的生活建立于互相尊重,如果只有一方表现尊重则是不平等的。父母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唯有对孩子的能力有信心,才能对孩子表现尊重。尊重孩子是表示把他当作大人一样有权利做决策。但是,权利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做的事情,而是使孩子了解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

5孩子厌学该怎么做

  1、激发孩子的自我向上意识

  可以让孩子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孩子列出曾经做过的有成就感的事,想想自己曾经拥有过的“辉煌”。这样,在激励中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有位妈妈曾针对这个问题做过记录,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或是取得一点小成绩时,她便夸奖孩子一次,有时还会给些奖励,孩子因此变得爱和父母交流,也更加自信和活泼,厌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积极为孩子创建能发挥他们特长的舞台

  比如多鼓励孩子参加“校园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

  3、不再以分数论成败,重视学习过程的快乐

  家长不要老拿成绩好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只要孩子稍有进步,就应该明确表示赞赏,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学习感到厌恶和恐惧。大多数咨询孩子厌学问题的家长都有这个毛病,爱拿自家孩子和别的小孩比,殊不知正是家长的这种行为导致孩子厌恶学习。

  4、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爱

  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会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这样学起来也就会很有热情。当家长的也要经常换位思考,多鼓励孩子进步,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尽快从厌学情绪中走出来。

  目前在中国普遍是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无需太惊慌,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孩子适应学校的节奏,帮助他们走出厌学的误区才是重中之重,只是一味地责骂和苛求最终将只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