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子女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强大自尊心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父母们都花了很多心思。可是,虽然你很用心,但也许方法是不恰当的。那么,对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自尊心、自信心都有影响。下面,我们就要说一说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目录 如何培养孩子强大自尊心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可以不懂事但不能没教养 孩子长期与父亲分离好吗 怎么呵护孩子那颗敏感的心

1如何培养孩子强大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孩子开始独自尝试新的事物的时候,自尊心将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下列10条策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爱孩子。家长爱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更有尊严,更自重。多抱抱他、吻他、拍拍他的肩膀,别忘了告诉他,你有多爱他。

  别敷衍孩子。如果他想跟你说话,你只要离开电脑或者关掉电视,回答一个问题的时间就够用了。眼对眼地看着他,以此来表明你是真的在听他说话。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有奇效,因为它传递了一个信息,孩子会觉得他在你的心目中是重要的、有价值的。

  合理家规。给你的孩子定几条合理的规则,一些硬性的家庭规定会让他更有安全感。你可能要一遍又一遍地重申,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如你所愿地遵守这些规定。

  冒健康风险。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品尝一种不同的食物、交朋友、学骑自行车。尽管他很可能失败,但是不冒险怎会成功呢。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独自去试验,克制着别介入。

  允许犯错。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的教训很有价值,能帮孩子培养自信心。所以,若是你的孩子把盘子放得太靠近桌边,结果翻了,那就鼓励他,想想下次怎么做才不会翻。这样,他的自尊心就不会受到伤害,他会明白,偶尔犯错是允许的。

  及时祝贺和赞赏。每一天你都要努力对他好的表现、好的做法表示感谢和认同。享受着妈妈真诚的表扬和爸爸鼓舞人心的回应,孩子会觉得温暖、舒适,心里更受用。

  倾听。如果孩子想说话,你就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听他说什么。孩子有了情绪,不论是快乐还是悲伤,你要做的就是认可他的感受,并向他表明你重视他所说的话。如果你跟他分享你的感受,他将更有信心向你表露他的所思所感。

  切勿攀比。“为什么你不能多学学你的姐姐呢?”诸如此类的评论只会让孩子备受煎熬,把他往羞辱、嫉妒、争强好胜上引。即使是正面的对比也同样具有破坏性,如“所有选手中,你最优秀了”,孩子会发现他与这一形象相去甚远。但是,如果孩子知道你欣赏他是因为他是一个独特的人,他将更容易认识到他自己的价值。

  献出同情心。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比不上他的兄弟姐妹或同龄人,那么首先你要对他表示同情,然后着重指出他的某一强项。这能帮孩子认识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势,也有劣势,他不必因为自己不够完美就自我否定。

  多鼓励,少表扬。每个孩子都需要亲人的支持,他们都想从亲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我相信你,我知道你很努力。加油!”鼓励看重的是过程,表示你认同他取得的进步——而不只是他的成就。鼓励不同于表扬,前者奖励行为,而后者奖励人。表扬会让孩子觉得他只有把事情做完美了,表现出色才是“好”孩子。所以要慎用表扬,多加鼓励。

  小编点评:做父母的我们,对待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往往鼓励和支持的眼神会给孩子很大的勇气和力量。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健康、快乐。那么,请你纠正你的一些“错误”做法。为孩子的未来多加一份力量。

2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不理解或者已经将行为规则遗忘的孩子往往就会不听话,不愿意和家长配合。此时,请家长再次提醒让孩子明白,切记表情要柔和、态度要温和,明确提出或说明你的要求。家长不能抱着孩子不听话的心理来向孩子做出说明。例如对孩子说“你什么时候才能够听话”。这样孩子反而会更加调皮和执拗。

  2.作榜样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例如:如何坐好,如何收拾房间、如何摆放物品等。

  3.严肃谈话

  家长打骂、处罚孩子时常常会带有愤怒、疲倦之类的情绪,孩子不仅身体上会痛苦、心理上也会害怕,意志上也会受到压制。因此,孩子很难接受父母的长篇大论,也不懂得反省自己,至于改正自己的行为就更难了。家长应严肃地和孩子来一场交谈,要让孩子明白道理。先让孩子停止自己的行为,到角落和孩子交流,这样比起打骂惩罚孩子,更能让孩子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

  4.耐心纠正

  孩子的行为有累积的过程,不良的行为会演变成坏习惯。反之亦然,纠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请多一些耐心。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当行为,家长不可以任其发展,要随时纠正孩子的行为。若是家长缺乏耐心,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加剧。

  5.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实际上,孩子拥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社会意识,对荣誉也很在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乎老师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在家睡觉不乖,老师可以让小朋友讲一讲自己在家中的情形,并且表扬那些按时睡觉的孩子。

  这样做反而比反复叮嘱孩子更有效果。

3孩子可以不懂事但不能没教养

  01

  我一朋友家有个小孩,特别有意思。那孩子在人面前从来不哭,有时候实在想哭,她就自己跑到墙角,或者找块毛巾把脸捂得死死地,才开始哭。而且哭起来,即便再难过再委屈,她也从来没有嚎啕,只会安静地流泪。

  我很好奇,孩子小小年纪,怎么那么懂事,后来就问了我朋友。她告诉我,那孩子以前也是个爱哭鬼,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躺在地上拉都拉不起来。后来,只要孩子一胡闹,她就把孩子关到房间里,让她一个人反思。我困惑那样子会不会对孩子影响不好,她告诉我其实每次刚把她关进去没两分钟,孩子就敲门,噘着嘴说自己不哭了。慢慢地,就没那么任性了。

  其实,我那位朋友是个单亲妈妈,她对孩子的严苛,就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她当初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打拼事业,经历了各种大风大浪,但她很要强,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诉过苦。人们喜欢用“母怂怂一窝”来形容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今,这孩子身上的气质,教养,甚至要强的性格都与她一模一样。

  02

  就在前两天吃饭的时候,隔壁桌坐着两个年轻妈妈,一人身边围着一个孩子。过了一会,俩孩子坐不住了,开始在桌子底下调皮,还拿起桌子上的餐巾纸,揉成一团到处扔。但是那两位孩子妈,没有一个人对孩子提出制止。

  又过了一会,我听到哐啷一声,转过身去发现,是一个孩子把别人的杯子撞地上了。那孩子的妈,迅速地跑过去,搂住自己的孩子,上下打量,问他疼不疼,有没有伤着哪里?孩子摇摇头。这时被撞倒杯子的顾客发了句牢骚,你不能管管你家孩子?把我衣服都弄湿了。

  令所有惊讶地是,孩子的妈妈竟然蛮横的说了句,你这人什么素质啊?孩子小不懂事,你个大人跟他较什么真,大不了赔你一件衣服,嚷什么嚷。

  这事情的发生难道只是因为孩子不懂事?当他在桌前不安骚动的时候,就应该有人告诉他,吃饭要安安静静;当他在过道里玩耍调皮的时候,就应该有人制止她,公众场合别捣蛋,小心撞到别人;当他撞到别人的时候,就应该有人告诉他,要和别人说对不起。

  说是孩子的一时疏忽,其实表现得是父母的教养缺失。

  03

  还有一次,我在书店买书的时候,遇到了一对父子。那个父亲,自己捧着一本金庸小说,读得津津有味。孩子就一个人在书架旁边玩耍,他父亲亲眼看着那个孩子把书架上的书,弄的乱七八糟,竟然说了句,就在那里玩,别乱跑。书店的管理人员见况后,走过去告诉那个孩子,书架上的书不可以乱动,那个孩子呆呆的看着管理人员,点了下头。倒是真的安静了不少。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那个父亲放下手中的书,却发现儿子不在身旁。大喊了几声孩子的名字,这时候那小孩从其他书架后面跑了过来。那位父亲牵着孩子的手,不停训斥他不听话,到处乱跑。

  英国的艺术家波伊斯在《文化的意义》一文中曾经说道:“任何人,不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他的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的确,有些教养不是读书就可以拥有,甚至不是有了年岁,就可以增加,那位父亲默许孩子犯得错,其实是自己无视了教养。

  很多人喜欢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喜欢推脱在事情小,孩子淘气上。却不知道一个小事反复进行,就会培养成为一个习惯,而一个习惯日久天长,就会成为人的品质。而孩子小,正是人性最容易被塑造也是最容易被误导的时候。

  其实,孩子教养上的缺失,从父辈就已经开始。


4孩子长期与父亲分离好吗

  从孩子的角度说,有父亲母亲一起生活,当然最好,但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如愿。你孩子的爸爸长年在外,你怕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如果做好工作,可以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大限度。比如:

  1、经常给孩子看爸爸的照片,让她有爸爸的具体印象。如有录像,就更好了。

  2、让爸爸过一段时候就打一个电话来,和孩子谈谈话,让她感到爸爸的存在,爸爸爱她。

  3、让爸爸过一段时间写一封信来,谈谈他哪儿的情况,并关切地询问孩子的情况。

  4、 让妈妈给爸爸写信谈她的事,让爸爸也了解他。

  5、爸爸在有假期时回来看看妈妈和她,让她感到爸爸爱她。

  6、 也可以由妈妈在假期带她到爸爸工作的地方去看望爸爸,了解爸爸的情况。

  总之,你可做的一切是让她有爸爸的概念。爸爸在一个地方,爸爸很好,爸爸爱她,这样就不会有太大影响了。

5怎么呵护孩子那颗敏感的心

  培训教师,用隐形无痕的方式传递爱

  “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应该深刻认识到,留守幼儿需要的不仅是可口的饭菜,温暖的衣服,更需要亲情的关注和心灵的呵护。”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冬兰说。

  过去几年来,王冬兰一直关注着教师如何对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没有对心灵的疼爱是残缺的爱,而探究留守幼儿心理秘密、关注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需要科学的。”王冬兰认为,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养和培训,了解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上和孩子有较多时间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因此,与祖辈和其他监护人相比,有突出的专业优势。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努力,把关爱以科学的途径送到孩子们的心田。

  在参与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过程中,王惠然发现,发挥幼儿园教育干预与补偿作用,以幼儿为核心,进而辐射到家长和社会,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我们持续地培训教师,帮助教师以亲情图书角、10个教学活动、集体生日会、亲情家书以及拓展性活动等,持续地支持和帮助留守幼儿与家长。”

  王惠然在接触留守幼儿时深深感到,“留守儿童”对他们来说是敏感词汇,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我们的共识是,补偿、促进、不作秀、不伤害,力求不当众强化这个群体的留守弱势,以免造成家长的反感,更重要的是避免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尽量在隐形、无痕的活动中传达关爱和帮助。”

  多方合力,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

  在王冬兰看来,留守幼儿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主要还是社会问题,依赖教育能解决的不是很多。“教师的关爱只是一方面,促进孩子心理真正发生变化的,还是源自家庭中父母态度的变化。”

  “关爱和保护留守幼儿是‘咱们’共同的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因为‘他们’的今天如何,关乎‘咱们’的明天。”王冬兰说,留守幼儿的援助体系建立是政府的职责,但更多的是要强化父母监护责任,有条件的幼儿园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家庭责任监督制度,减少父母同时长期外出务工的情况,督促父母定期回家探望,同时组建家长委员会,遴选热心家长或监护人参加,引导留守幼儿家长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和关爱。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宇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包括联系档案、关爱档案和个案档案等,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把握留守幼儿的成长脉搏,有针对性地实施关爱。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幼儿的问题,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这就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乃至政府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来做留守幼儿的掌灯人,为留守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徐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