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原因千奇百怪,但长寿的原因却有着很多的相似点。科学家调查了那些活到一百岁的人,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非常值得年轻人们借鉴。
目录
1揭秘百岁老人的共有特征
百岁老人的共同特征:
几年来,参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的研究人员们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些年龄在百岁(女性在102岁)以上的长寿人群,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配偶、子女身上。现在,这项研究发现了长寿人群的有趣特质:
◆ 他们都不肥胖,其中的男性多数是消瘦的;
◆ 他们通常能够保持机敏的头脑,对于那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比如心脏疾病和癌症,他们也能够避免或是延缓其发展趋势;
◆ 他们通常能很好地处理压力。
百岁老人后代的共同特征
在一项对这些百岁老人的后代进行的研究中,证实了后一种说法。研究者给他们做了一系列的个性测试,并随机挑选了与他们年龄相同的另一部分人做同样的测试。将结果对比后发现了以下两个特质可能会有助于延长我们的生命:
特质一,低神经质。这是Woody Allen的个性特质,用来衡量像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倾向。那些长寿的人,其子女无论男女,得分都远远低于平均值。
特质二,高外向性。在社交测试中,那些百岁老人的子女得分均排在前列。女性在宜人性的测试中得分很高,这意味着她们是善于合作的类型;百岁老人的男性子嗣中,年龄较大的那部分人在此测试中仅处于平均状态。研究者对于外向性的结果作出了特别注释,因为在任何年龄段它都高出人们的想象,尽管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科学家的结论是:低神经质和高外向性有益健康,有助长寿。而一点点被焦虑和不安蚕食,对健康是不利的。
长命百岁的十大迹象
1.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13岁。一项针对500名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13岁,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雅基·史密斯说:“觉得自己年轻和身体健康,会增强人们的乐观情绪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反过来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免疫系统,最终降低患病风险。”
2.紧跟时尚走。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很多百岁老人都会发电子邮件,通过谷歌搜索失去联系的朋友,甚至在网上约会。研究人员指出,最新科技不仅有助于老人在智力上保持活跃,还有助于增强社交能力。
3.绝经期52岁以后开始。多项研究表明,绝经期自然推迟意味着寿命增加。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教授简·米恩金介绍,绝经期推迟会令女性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大大降低。
4.每日热量摄入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日热量摄入限制在1400千卡—2000千卡的人,心脏功能与比他们年轻15岁的人一样。
5.脉搏15秒15次。绝大多数人的静止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心跳次数越少,身体就越健康。克利夫兰诊所女性心脏血管中心主任莱斯利·曹博士表示,较慢的心率意味着,你的心脏无需太过卖力工作便可完成输送血液的任务。
6.不打鼾。一项历时18年的研究发现,正常人的寿命是重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3倍。
7.更年期后腹部平坦。据美国衰老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腰部过于丰满的女性面临的死亡风险,较常人高出20%。
8.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高。科罗拉多州大学丹佛医学院外科助理教授阿迪特·金德博士表示,每毫升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应至少保持在30微克以上。维生素D不仅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也可以降低患癌症、心脏病以及传染病的风险。
9.性格开朗。瑞典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性格开朗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低50%左右,还不易受外界压力影响。这与他们大脑中的皮质醇水平偏低有关。有多项措施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比如常冥想、喝红茶、睡午觉。
10.每天跑步40分钟。美国加州科学家在对跑步者和不跑步者进行长达21年的跟踪调查后,得出结论:中年人每天跑步40分钟寿命更长,认知功能也更强。
2老人感冒慎用含苯药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目前,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一种叫做苯丙醇胺的成分,它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能迅速缓解流鼻涕、鼻塞等感冒早期症状,而对发烧、头痛、咳嗽等无缓解作用。
专家表示,苯丙醇胺具有迅速收缩全身微小血管而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因此,患有癫痫、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服用之后容易引起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诱发中风、癫痫发作等。此外,由于老年人肝脏功能衰退,即使服用正常剂量的药物,体内药物的浓度也比年轻人较高,致使药物的副作用加强或持久。因此,老年人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避开这类感冒药。
3老人用药宜口服应避免注射
不少老年人去医院看病都希望医生能多给自己开点药,有的老人一次就医要看好几个科室,中药、西药开了一大堆。殊不知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沈素提醒广大老年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谨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该院药剂科还在取药处开设了用药咨询窗口,为广大患者解答用药相关问题。
不少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专家提醒,这样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沈素介绍说,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会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吸收、代谢及分布特点有关。
老年人胃肠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加之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这些生理特点都影响老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药物在肝脏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由于肝肾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也逐渐降低,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药物过敏和中毒。再有,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积,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均应减少。
专家建议,老年人避免药源性疾病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不用的药尽量少用或不用;
2.老年人虽然常表现为一身数病,但有些“病”其实是随机体老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是可以不用药而改善症状的。
3.老年人常出现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多种药物一齐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用少数药物就能控制的。
4.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宜选择注射用药。
4妈妈好难当老人总是做好人
奶奶说:不能告诉妈妈!
孩子最近喉咙发炎了,咳嗽好多天。妈妈严格要求孩子不能吃雪糕,不能吃饼干或是其他对喉咙不好的零食。可是囡囡一等妈妈上班离开家,就跟奶奶吵着要零食,奶奶从冰箱里拿出事先买好的零食并告诉囡囡:“千万不能告诉妈妈噢!”结果晚上囡囡咳嗽得更加厉害了,还发起了烧。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应该找老人家好好谈一谈呢?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能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并且妈妈已经跟孩子提出了要求,不能乱吃东西,长辈还偷偷给孩子零食吃,既打乱了妈妈的常规教育模式,还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问题,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
小孩子不懂事很正常
长辈经常会拿这样一句话来帮孩子逃避父母们的要求:“孩子还这么小,什么不也懂,不要怪他们了。”不错,孩子是还小,他们是有可能分不清什么是对错,但孩子儿了错就是犯了错,需要指出来,需要提醒孩子,知错能改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也不追究的话,那就是在纵容孩子的犯错行为,下次他们还会犯同样的错,或是更大的错误,那就是害了孩子。
家里最爱你的人是奶奶
试想一下,如果奶奶或是爷爷跟孩子这样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会不会出现影响?那是肯定的,孩子如果在父母处受了点什么小委屈,家里的长辈马上护着孩子,并且说自己是最爱孩子的人。会让孩子产生寻求保护伞的心理,孩子以为在保护伞的保护之下,他们就可以胡做非为了,不用听父母的话,不用守规矩,想干吗就干吗。孩子就会养成不良形为习惯,这对他们健康成长的伤害是很大的。家长切不可由长辈放纵孩子,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
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动手
孩子想倒垃圾,爷爷抢先倒了;孩子想洗衣服,奶奶洗完了。孩子在家除了吃饭,看电视,上网,睡觉什么事也没得做,天天玩了吃,吃了玩,完全一个被溺爱透了的寄生虫,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试想一下这样的孩子日后如果走进学校,社会,又如何独立生活?大家看看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明白了,被奶奶宠坏了的茜茜存在多少问题吧!
5中外老人育孙观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育孙观差距之待命篇
小夫妻俩都临时有事,没法照顾孩子,此时老人就成为各自好帮手。如果是中国老人,那么绝对是24小时随时待命,无论身在什么地方,一句话哪怕是坐飞机也要及时赶到。
如果是外国老人,那么就要提前三个月预约,因为他们行程已经排满,比如旅行、活动等等。想要我帮你带孩子,麻烦早点通知我,我好安排日程。
育孙观差距之吃饭篇
对于中国老人来说,孩子把饭吃完是最重要也是最让他们开心的事情。所以在中国家庭中经常会看到,老人端着一碗饭追着给孩子喂,即使孩子不吃也要一次次尝试,而且每吃一口饭都要把手嘴擦干净,完全可以写一本《论持久战——喂饭篇》。
而外国老人却完全背道而驰,他们觉得吃饭对于孩子就是一种乐趣,哪怕吃的脏兮兮也无所谓。他们从不在乎孩子吃相,也很少去喂,更希望孩子能学会自己吃饭。所以总能看到一些外国孩子,吃饭弄得满手都是油,甚至还往脸上、头上抹,但这些在外国老人眼里,这就是孩子用五官感受食物。
育孙观差距之品尝篇
孩子喜欢往嘴里丢各种东西,品尝他们的味道。但是在中国老人眼里,能放进嘴里的只能是吃的。所以他们会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一旦孩子把玩具、鞋子、地上的米粒往嘴里丢的时候,会大叫一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这些东西换成磨牙棒。
而在外国老人眼里,只要是无毒,就都能放进嘴里。他们能忍受孩子把沙子、泥土、树叶等东西放进嘴里。他们觉得这些是孩子摸索的过程,通过品尝,他们就知道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不能吃。而所谓的细菌也无所谓,吃多点还能增强抵抗力。
育孙观差距之生病篇
中国老人对于孩子生病大多非常着急,吃药、挂水轮着来。而且在孩子生病期间,往往都是有求必应,照顾的无微不至。在他们眼里,孩子生病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会让孩子元气大伤,影响成长。
而外国老人对于此事很淡定,他们大多是通过一些症状自行判断,小病基本就是让孩子多睡觉、多休息,很少去医院吃药挂水。所以在国外经常看到孩子发烧流涕,却不去医院,在他们眼里只要孩子精神不错,就无需吃药,喝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中外育孙观哪个好?适合最好
中外老人对于孙子照顾方法完全是两个对立面,中方老人觉得西方太随便,完全没把孩子当孩子,西方老人觉得中方太娇贵,孩子这样难成长。不能说哪边好,哪边是错的,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孩子的爱是纯正的。而爱没有对与错,是否适合孩子,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