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人觉少”,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事实上,老年人和青壮年甚至孩子一样,同样需要充足的睡眠,只不过进入老年后,由于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退化以及慢性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受失眠的困扰,如难入睡,易醒等。优质的睡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不少长寿老人养生的秘笈之一就是会睡觉,每天都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目录
1老人夜睡短白天要补觉
中医心理医生介绍说,老人和其他成年人一样,每天应有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老年人病倒失眠,应该积极治疗,不要以为老人睡少是正常现象而置之不理,因长期失眠会加速神经细胞的衰老、死亡,并导致各器官系统的失调和代谢紊乱。由于脏腑机能降,老人的睡眠不深、易醒,因此,每晚的睡眠时间的确会比年轻时少些。不少老年人清晨醒后就再也睡不着,因睡眠不足白天又感到困倦。正确的方法是可在白天适当补觉,例如午睡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此外,觉得乏力时,打个盹,小憩片刻也是睡眠的填补。
老年人难免病倒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对于一些本来就病倒失眠的老人来说,他们因担心失眠而对睡姿过分讲究。对此,张彬主治心理医生说,老年睡觉对睡姿不必过份讲究,大可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原则,一个姿势躺累了,可变换另一个姿势。“如果在卧室安装一个摄像头,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每晚入睡后变换的姿势非常多。因此,并无必要拘泥于入睡前的某个姿势,自己感觉舒适就好。只有一些病倒肺心病等疾病的特殊病人,才需要取半坐卧位。”
影响老人入睡的原因很多,如晚饭吃得太饱,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情绪激动或用脑过多等可导致入睡困难。此外,为了获得良好的睡眠,也需要调整卧室环境,如卧室宜藏风聚气,不宜过大,既要保证空气流通,又不能让疾风穿堂而过;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或暗淡;被褥柔软保暖等。睡前热水泡脚,喝杯热牛奶,也是不错的助眠方法。
2老人长期失眠易患心血管疾病
老年朋友失眠现在似乎变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了,其实长期失眠必定会影响到老年人健康。那么老人该如何改善睡眠呢?失眠吃什么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治疗老年人的相关办法吧。
食疗改善失眠
民以食为天,食物中富含了很多有益身体的元素,那么哪些吃的可以有助睡眠呢?
龙眼肉粥
取龙眼肉30g、大枣5颗、粳米60g共煮,龙眼肉含有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可以滋补强身,还有镇静预防失眠的功效。
糖水百合
取百合100g,白糖适量入锅,加水500cml,煮至百合烂熟,一定要温热服用,百合味甘补虚清心,除烦安神,微寒无毒,白糖益胃养心,对失眠疗效最佳。
桂圆莲子粥
众所周知,桂圆它可以养心安神,是失眠者最好的良药。
取桂圆肉20克、莲子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捣碎和桂圆肉、大米煮成粥,临睡前两小时服食,对心脾两虚失眠兼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大便溏泻稀薄者尤为适用。
老人失眠食谱
1、百合粥
百合30克,用清水浸泡半天,去其苦味,再加大米100克,水适量共煮至粥成,加冰糖适量,早晚各服1次。百合含有少量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微量生物碱,具有清热养阴,润肺安神的功效,是治疗老年人神经衰弱的强壮滋补食物与药物。
2、百合红枣粥
百合20克,红枣20枚,绿豆50克,大米50克。先煮绿豆至半熟,放入百合、红枣和大米,再煮成粥,服食。早晚各一次。 百合清心安神,红枣养胃健脾,绿豆清热除烦,适用于更年期失眠伴有心悸、心烦、潮热、自汗者。
3、二仁粥
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100克。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柏子仁有养心安神之功,酸枣仁补益肝胆,滋养心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酸枣仁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呈现镇静和催眠作用。此粥适用于失眠伴多梦易醒,胆怯心悸,属心胆气虚者。
老人失眠吃什么好
1、莴笋
莴笋是一种口感爽脆,味道清新的蔬菜,不管是凉拌还是清炒都可以做成一道美食。莴笋含有一种乳白色浆液,这种白色的浆液具有神奇的安神镇静作用,非常适宜神经衰弱和失眠者的人服用。使用的时候,将莴笋带皮切成片煮熟,熬成汤饮用,睡前服用治失眠效果佳。
2、大枣
大枣口感甜美,具有补血的功效。此外,大枣中所包含的物质还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粘液质、钙、磷、铁等,具有补脾、安神的功效。如果感到失眠或者神经紧张,尝试每天晚上用大枣30~60g,加水适量煮食,或与百合煮粥食用,相信都能帮助你进入睡眠。
3、香蕉
香蕉是我们生活中为普遍的水果之一,由于香蕉本身易用人体消化,因此无论老少,都可以安心地食用,并补充均衡的营养。除此之外,香蕉还是包着果皮的“安眠药”,它除了含有丰富的复合胺和N-乙酰-5-甲氧基色胺之外,还富有能使肌肉放松的镁,可以舒缓肌肉疲劳。
4、小米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小米还含有一种叫做色氨酸的物质,这种物质通过人体的分解吸收之后能够放松神经,达到治失眠的效果。
长期失眠易患心血管疾病
据悉,中老年工作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及精神压力大、作息无规律、各类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长期失眠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不稳、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等。
睡眠障碍是导致身心疾病的重要因素。失眠与焦虑抑郁障碍存在密切的关系,长期失眠如不予以合理干预易导致心理障碍,纠正失眠与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同等重要;失眠与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失调、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存在密切的关系。
睡眠呼吸障碍也是中老年睡眠常见疾患之一,而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夜间猝死等的危险因素。因此,科学管理中老年工作人群的睡眠健康是关系到该群体乃至于老年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
我们很多人都不把老年人失眠放在心上,觉得老人睡觉少很正常。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睡眠时间是我们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老年人如果长期失眠那么对身体健康必定有极大的影响,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广大老年人。
3中医治疗老人感冒的偏方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抵抗力不足,因此老人感冒在春季是非常常见,那么用什么方法治感冒最好呢?下面给给大家推荐中医治疗法。
有些人体质较差,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冒,这是中医称作“肺卫虚弱”的表现,叫做“正不胜邪”、“虚人感冒”。在病因病机上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对于这些感冒病人,则应在驱除外邪的基础上,再分别补益气、血、阴、阳以扶助正气,达邪外出。
感冒兼气虚用黄芪。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扶正以祛邪,使疾病尽快痊愈。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感冒兼血虚用当归。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兼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治以扶正祛邪、养血解表。
感冒兼阳虚用附子。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四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可能是出现了阳虚。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桂枝等。
感冒兼阴虚用玉竹。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阴虚。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麦冬等。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病邪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人体来的“表邪”,在治疗时应以解表祛邪为主。如果在外邪还在体内或者还未排尽的情况下就贸然采用补法,就堵塞了邪气外排的道路,从而“闭门留寇”,加重病情。例如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咽干等症状的人群。但感冒时盲目服食补药西洋参,不但不利于外邪发散,反而会滋养病邪,这样感冒就不容易好了。不少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等补益药的说明书上都标明“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即感冒时不适合吃。另外,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因发病急,病势较重,发热也高,则不宜进补,应等待感冒好转后再适当辨证施补。
4老人与孩子
星期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争着要来带小孩,该咋办呢?夹在中间的小孩父母左右为难、苦恼得很。记者发现,在珠海这个海滨城市里已经可以随意看到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一起玩的新景象。老人提前计划游玩路线
家住沿河路的张先生还在大前天就在为8岁儿子的过节头痛,原因在于孩子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都抢着要带这个宝贝小孩。该怎么办呢?张先生夫妇虽然都不是独生子女,但其他孙辈都已大了或者不在身边,老人家寂寞特别想要小孩陪,外婆甚至在几天前就计划好了一条完整的游玩路线。
本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四个老人一起带小孩玩,但是已读二年级的儿子即将进行测验,“玩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而且两边老人一方住在老香洲,一方住在拱北,来往也不方便。最后考虑到爷爷家距离较近,平时去的机会多一点,当晚张先生只好打电话向爷爷奶奶解释了大半个小时,“还答应周末让孙子陪老人家饮茶才算解决这个难题”。
张先生当天中午与同事一起吃饭时,他把自己的苦衷一说,没想到引起几个同事的共鸣: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首批独生子女进入生育期,估计这个难题会越来越突出。许多孩子由老人陪着玩
昨天,记者在吉大、香洲、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发现多数小朋友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领着出街游玩。到了下午4时以后,领着小孩的妈妈明显增多。记者也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人陪同一个小孩游玩。用心与老人交流
有些儿女对待老人,一月两月不见人,逢年过节探个头。他们说,工作太忙,但我给父母的钱足够他们舒舒服服地生活了。是的,给钱总比什么也不管强,但这就够了吗?“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远在两千多年前,便有此类社会问题的存在。单纯的“养”,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尽儿女之责的表现。所以孔夫子很来气:“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什么叫敬?不是那种丧事办得八里地之外都知道的“孝”,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孝。这是中国人一种非常博大的精神。在今天,这种精神应该愈加发扬。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和谐家庭除了“和谐三口”,更包括父母等家庭成员在内。凡借口“没时间”者都可做如是想:二三十年后你的子女长大成人,也对你“没时间”,你舒服吗?
老年人心理学专家李教授说: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如何与老人家交谈?
1、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感;
2、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你的视线不要游走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关注他,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3、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
5可敬的老人
3月31号,市民陈大只因心机梗塞,生命垂危,被送往医院。在过世的前一天晚上,苏醒过来的老人掏出身上仅有的300元钱交给女儿,希望她把钱交给西南干旱地区。那么,陈大只是怎样一个人呢?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节俭做慈善,帮助他人,到修建山路,造福公益,陈大只老人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老人虽然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追思和学习。 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我们下周再见。
陈大只老人去世后,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写明了老人临终前向西南地区捐出的那三百元钱,是他卖废品攒下来的,老人原本想等这个月的退休金发了以后,凑足一千元再捐的,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在老人去世的当天,他女儿就把钱送到了社区居委会党委杨丽珍的手上。
美仁社区居委会党委 杨丽珍:
我们也及时 把他的爱心款 送到市红十字会那边去捐献 这个精神确实很让我们感动
实际上,这张2010年4月1号,老人去世当天开出的捐款收据,也是老人的最后一笔捐款。
在很多人眼里,陈大只老人是个怪人,他每个月有一千多块的退休金,却总是省吃俭用,穿着一身破旧衣服,到垃圾桶里翻找废品,为此,还遭到一些人的白眼。
陈大只的女儿 陈妙丽:
有的人骂他乞丐 讲得很难听 我听了很难受 我父亲他有退休金 为什么要这样做。
退休工资和卖废品的钱,陈大只都存在一本“爱心存折”里。只要获知哪里发生灾害,他都会毫不吝啬地把爱心存折里的钱捐出去。粗算一下,十年间,老人捐出去的钱总计达到四五万。
美仁社区居委会党委 杨丽珍:
比如说08年汶川地震 5月12号汶川地震 5月13号 一大早就拿了3000块到我们社区来要捐献给汶川灾区。
10多年前,陈大只看到万石山通往五老峰的山上没有路,很多人爬山摔倒,于是他花了11年的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全靠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在山上修出了一条700个台阶的山路。
陈大只的女儿 陈妙丽:
我作为女儿 我支持他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是我们的精神 因为他从小教育我们要感恩 要知恩图报 要有爱心 要有奉献的精神 他留给我们的就是要有爱心 大家都奉献一点爱心 社会就会很美好 就像一首歌唱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