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妇产科 >妇科

开放式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可能有些家长还不了解开放式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三者协同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与专门人才。有些家长认为生养、教养孩子是自己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说三道四,自己想生就生,想养就养,别人不要多管闲事。其实生、养、教都是社会现象,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家长要注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

目录 开放式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教育孩子的方法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成为有耐心的人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1开放式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有些家长认为生养、教养孩子是自己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说三道四,自己想生就生,想养就养,别人不要多管闲事。其实生、养、教都是社会现象,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家长要注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

  社会发展、社会变化需要计划生育,你就得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所以生孩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生孩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超越这个规定就要受到惩罚。养孩子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养孩子需要的物质条件是与社会发展分不开的。现在的婴儿食品多得很。时代不一样了,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提高了,人们教养孩子的社会物质条件更好了。

  目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要与国家的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要受到我国改革现状的制约,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前几年读大学的人是比现在少,想让孩子上大学的愿望是好的,但不一定都能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后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升入大学的人是报考人数的70%。闭门造车这种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小农经济时代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的家教方式至今在某些家庭中仍然存在。

2教育孩子的方法

  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学会夸奖孩子。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对于独生子女: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

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的心理没有任何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他们是天真的,当你告诉他们吃饭之前要洗手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自己做到。如果你没有做到,他们心理就会想为什么你指要求他们做,自己不做,长期下来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把孩子当中和自己同等地位的人对待,即使是犯了错误,也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2. 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一些感情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或者是孩子的想法都是通过交流而获得的,大家进行感性的冲击,才能有一个良好氛围,不能认为每天给给孩子好吃好喝的,孩子就不能有要求。孩子也是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必须要进行与人类的沟通和交流,成年人如果感觉事情不顺心会找朋友聚会,孩子也是这样,但因为他们太小,只能和家长倾诉。

  3.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长都希望让孩子只听自己的话,不要有任何意见,这种方式就比较偏见,只有你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才能让孩子从心底里服你,对待同一件事情,你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出孩子的这种想法哪些地方不成熟。方便改进。

4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成为有耐心的人

  一、培养宝宝耐心的关键方法

  关注宝宝的情绪

  培养宝宝学会有耐心要从关注他的情感情绪作为突破口入手,父母首先要接受宝宝的情感,然后和宝宝聊聊等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帮助宝宝在等待的烦恼或兴奋中学着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当父母和宝宝聊感受时,宝宝会学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控制一时的冲动反应,包括暴力、无理取闹等。

  家长先学会自控力和耐心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导师,孩子的行为常常是从父母身上模仿学习来的。因此,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不急不躁,保持平静的等待,并且多跟宝宝说:“为了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你必需要学会耐心的等待。”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自我控制的方法,让孩子越来越能耐心等待。

  二、培养宝宝耐心的有趣小方法

  想要增强孩子的耐心,学会自我控制其实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方法来实现,而且这种方法更能让孩子克服沮丧情绪。

  自言自语

  教宝宝小声的和自己说话可以帮助他记住既定的规则和目标。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可以帮助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平静下来,变得有耐心。比如让宝宝不断的对自己说“数到10就轮到我了”、“做5个深呼吸就轮到我了”,帮助孩子提高调节情感,控制冲动自我调节能力。

  先去玩其他玩具

  借助玩玩具可以帮助宝宝消磨等待的时间,比如另一个小朋友正在玩娃娃,宝宝也想玩,那么父母可以提议宝宝先去玩其他玩具,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同等或者更高价值的玩具上。

  让宝宝觉得他想要的东西其实没那么诱人

  当宝宝在饭前想要吃零食时,父母可以说服宝宝把零食想象成不那么好的东西,比如吃了会感冒的冰激凌、有臭味的面包,帮助宝宝控制一时的冲动,还能让宝宝从不同角度看待一件事物,提高自制力。

  及时给予鼓励

  当宝宝对自己行为能进一步控制和变得更有耐心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哪怕是等着出去玩时也可以说“宝宝能等妈妈一起出去玩,真不容易,真有耐心!”

  三、培养宝宝耐心的亲子游戏

  日常生活中,随时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和宝宝一起玩,让宝宝觉得等待是有趣的事情

  唱歌

  当宝宝再等待时,鼓励宝宝唱一首喜欢的儿歌,妈妈也可以跟着一起唱,帮助宝宝把等待的注意力转移到唱歌的愉快时光中。

  数数

  鼓励宝宝在等待时数数,数到自己数不下去时,还可以数一数周围的东西,比如路边有几棵树,餐厅里有几张桌子等。在不同事物间转移宝宝注意力,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玩猜猜看

  父母随意拿周围的一件东西,描述它的样子,然后让宝宝猜猜是什么东西。也可以让宝宝描述一件东西,让爸爸妈妈猜猜看。

  编故事

  鼓励宝宝讲一个小故事给大人听。

5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