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心理健康科 >抑郁

这样鼓励孩子孩子反而更自卑

现在的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希望引起爸爸妈妈足够的重视。

目录 美国人如何鼓励孩子 这样鼓励孩子孩子反而更自卑 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和陌生人说话 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作用

1美国人如何鼓励孩子

  对孩子实行鼓励教育,鼓励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在自信、乐观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这是美国家长们的教子之道。

  鼓励孩子不畏艰难。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要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而且学会克服困难,就要让孩子不畏艰难。美国的家长不仅让孩子经历克服困难的全过程和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巨大喜悦,同时还强调让孩子经受可能失败的磨练。

  鼓励孩子多多说话。说话可活跃孩子的思维,为孩子提供获取许多宝贵信息和知识的机会,还可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由此可诱发孩子的灵感和创新能力。

  鼓励孩子有好奇心。好奇心将引导儿童通向智慧之门,应该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处于好奇心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美国家长们总是有问必答,或加以引导,或提出反问。

  鼓励孩子多动手。动手比单纯地看书学习带来的益处更多,“动手”不仅可以避免孩子成为书呆子,培养孩子勇于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

  鼓励孩子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带来的益处不单纯是身体素质上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个人体质,而且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更有进取心。

  鼓励孩子爱大自然。爱大自然,让孩子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接受新鲜的空气、感受泥土的气息,既陶冶了性情,又让孩子从小培养了热爱地球、热爱生命的情感。

2这样鼓励孩子孩子反而更自卑

  一、6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二、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三、6岁的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错误的“鼓励”使孩子更自卑)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四、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五、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会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六、6岁的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3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现在的家庭多是四个大人一个孩子,孩子就像一个小皇上、小公主,周围人给予他的都是众星捧月的爱和鼓励。不少教育专家说,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要多给他鼓励和奖赏,但鼓励与奖赏也是一种学习和技巧。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家长都是聪明的,让每次鼓励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契机。

  物质奖励下的孩子

  事例分析: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或者督促他学习成绩进步,会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帮他储存精神食粮

  对于根据学习好不好进行奖励,是不太认同的,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也远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通过做家务给孩子发放一些报酬,也要因家庭因人而异,也要参考自己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教育基础、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从小就比较独立,有做家务的习惯,就没有必要仿效别人。物质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可以引领孩子适应未来生活的环境。但家长首先应该清晰明了自己,这个行为是为了什么?物质的奖赏是可以的,但应该有个度,不要拘泥于单纯的物质。

  物质和精神世界是并存的,只有它们得到平衡,人们才会对生活感到满足。对于孩子的奖励,提倡精神式奖励,精神的鼓励和奖励也是可以储存的,未来的日子里将它取出使用,也将会受益匪浅。

  奖励前,做个有心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主张家长使用赏识教育,但赏识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有的孩子听不得批评的话,但进入社会,各种人的声音都会有,因此,让孩子接受、思索各种“声音”,也是一种成长。对于孩子每个阶段、每个机会的奖励,奖励前,家长应该做个有心的聪明人,不盲从。

  1。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奖励前,应该明白该有个怎样的引导。了解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年龄段,有哪些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6岁~12岁,以及6岁前的孩子,家长都应该清晰地明白,自己奖励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标是什么。

  2。家长不要拿自己的一些期待来要求孩子,明白孩子和自己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3。奖励的技巧是需要学习的,孩子某个行为某句话,可能得到的鼓励和赞同都是不同的。孩子有时不能正确地表达,可能他需要的就是一个家人的拥抱,这些需要家长来观察、感受和了解孩子。

  场景播放a:当你下班回家,孩子拿双拖鞋给你。这时的鼓励应该是:对孩子说声“谢谢”或者拥抱他。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但有礼貌也是文化和礼仪,也是对孩子的认同和认可。有的家长认为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玩的玩具就是鼓励了,但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

  场景播放b:公交车上,孩子哭得厉害。这时的鼓励应该是:抱着孩子,告诉孩子,不用着急和害怕,很快就要下车。用爱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吓唬孩子说,别再哭了,再哭就不让你下车。

  当孩子犯了错误:这个时候不是鼓励的时候,但也不要过分地责备他,这时的孩子本身也很难过,并没有想到要去犯错误。此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慰,并引导他如何做正确。

4要鼓励孩子和陌生人说话

  有一个故事说,自从嘉嘉上幼儿园后,他七十多岁的奶奶就紧张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叮嘱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陌生人都是大灰狼”、“坏人经常扮成好人拐走小孩儿”什么的。嘉嘉妈妈稍有异议,她就会拿出一堆恶性新闻事件来证明自己多么正确。你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困惑:让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处处留心、小心提防,他还怎么建立对人基本的信任感?会不会成为一个自私、多疑、心理不健全的人?安全和信任,到底哪个更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充斥着“危险的陌生人”之类的故事,似乎任何一个从你孩子身边经过的陌生人都是潜在的阴谋分子。尽管不能否认其背后的真实素材,然而多数故事被人为夸大了。

  当然,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相识的人给予的礼物以及食物,并且不要跟自己不认识的人走。但如果你的孩子从小拒绝与任何不认识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孩子今后在这个社会中生活。

  其实,养育子女的一大乐趣就是你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和孩子更加开放了!过去互不相识的两位母亲会因为都带着小孩子,而停在路边交流彼此的育儿经验;平时不会注意的老奶奶会突然跑过来和善地告诉你带孩子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与陌生人交谈起来既轻松又快乐,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分享你的乐趣呢?

  追问养鸭子的老先生他的饲养心得,或是与游乐园见到的同龄孩子唧唧咕咕一番,这都是属于孩子的乐趣。只要能保证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不妨多给孩子们一点儿自由交往的空间。对孩子们来说,这个世界大着呢!(对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杨小惠的记忆中,小时候自己每次出门前,父母都会一再地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现在杨小惠已是一名白领,常常独自提着行李出远门,也养成了和陌生人随意聊聊的习惯。她觉得,只要记住古人的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只要秉着一颗善心,人的善性总不会害你的。

  出门旅行,杨小惠喜欢坐火车,好处是除了可以看沿途的风景外,就是可以和面对面的人天南海北地聊天儿。这样既解除了旅行中的寂寞,也增长了许多见识。这种短暂的朋友,不用自报姓名,不用自我介绍,能聊的就多说几句,否则就各做各的事,要不然,凑伙儿打牌也行。

  读书的时候,杨小惠给同学、朋友的印象就是很害羞的那种人,轻易不与人交谈。刚出来找工作时,在招聘人的面前也是这样,问一句答一句,不懂得推销自己,展示自己。

  为了克服自己的害羞,给自己信心,杨小惠常常在周末去公共场所或露天广场整天整天地待着,看着身边的人来人往。当有人坐在对面时,她就很友好地笑一笑,与对方开始了聊天儿。常常是这样的情况,当对方发觉杨小惠并无恶意时,就会与她一起打发某个周末无聊的下午。

  杨小惠现在这样健谈,全部归功于她常和陌生人说话。所以请父母们相信,并不是每个陌生人都是坏人,对他们而言,你同样是个陌生人。只要大家都没有害人的心,一定会相处得很愉快的。

5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作用

  孩子都是喜欢别人夸他的,哪怕是只有几个月的孩子。小婴儿最早会的是“察言观色”,他会通过大人的脸色、表情、声调去判断好坏。半岁以后,孩子能听懂一些话了,通过对大人语言的理解,他们知道什么是表扬和鼓励,什么是“不行”。

  表扬和鼓励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到成功和快乐。每当他做了一个动作如欢迎、再见等,得到周围的大人的称赞时,孩子一般都会再重复刚 才的动作,再让大人赞不绝口。其实,这是他在体验快乐。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关系重大。

  所以,我要嘱咐每一个父母和抚养人,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从心理学角度说,这种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仅仅是竖起大拇指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