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育儿

3-6岁育儿知识 要如何来学习

学习的时候总是要讲究适合的方式和技巧的,只有当你对其中的这些都有很好的掌握之后,你会发现这样的时候才可以让自己在短时间之内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在对3-6岁育儿知识学习的时候到底是要如何来做呢,这个方面的情况是不少的玩家都在积极关注的实际问题,当我们自己真正的考虑到这个方面的事情,并且知道我们要如何来做的时候,最终才可以对我们有足够大的保障了。到底要如何来对这些知识做好学习呢,提前来了解到这些实际的问题之后,你会知道自己做事情最好的办法了。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适当的方法,否则你会发现自己最终的教育只能够是以失败收场的。这一点需要我们格外的作用了。

目录 重视早教但缺乏育儿知识 3-6岁育儿知识要如何来学习 育儿书上看不到的育儿知识 80后妈妈的6大育儿困惑 连医生都易答错的育儿知识

1重视早教但缺乏育儿知识

  上海有30万0-3岁的婴幼儿,年轻父母们远比上一代重视早期教育,2岁孩子开口背唐诗已经不算新鲜事,但过度和失当的早教造成一些孩子出现“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等怪现象。昨天,市教委专家指出,这是成人功利思想所致,需要警惕。

  问题: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

  4岁的琳琳开始练钢琴已经一年了,能演奏简单曲子的她却不能独自完成诸如穿衣、上厕所等日常行为。因为在家里,这些活儿都由父母、祖辈和保姆包了。所以,被父母引以为傲和被小区同龄人羡慕的琳琳在幼儿园就显得很“无能”,因为她连一些最平常的起居也无法自己完成。浦东东方幼儿园园长毛美娟表示,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受功利思想影响,急于求成,其结果是内在素质培育不足,结果就出现“会弹琴却不会上厕所”,“会背唐诗不会穿衣”等怪现象。

  昨天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也在上海电台“990市民与社会”节目中指出,眼下不少父母对0-3岁孩子的早教很重视,这是好事。一位曾在民工子弟学校任教五年的蒋老师昨天说,她曾对学校学生做过调查,发现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能力成正相关。但有些家长重视的方法不对,用大人的兴趣框定孩子,造成早教过度和失当,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因为失去了展示孩子最有潜力的机会。

  提醒:慎带宝宝参加爬行比赛

  “小朋友,娃娃可爱吗?爬过来拿吧!”年轻的早教老师一边说一边举着洋娃娃逗几个7个月大的宝宝,引导他们爬行,但其中有两个孩子看看陌生的“阿姨”,露出恐惧的神情转过头去寻找妈妈。这样的情景在许多早教中心都可以看到,父母们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胆子不够大,却忽视了0-3岁宝宝对父母的情感依恋。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导朱家雄表示,0-3岁的孩子需要和父母“捆绑”在一起,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更有甚者,眼下许多父母热衷让宝宝参加各种爬行比赛,通常是一个选手有三四个拉拉队员加油,家长们还要使出各种招数吸引宝宝尽快爬向终点,大喊大叫、拍手跳舞、挥舞玩具……再加上相机摄像机,比赛现场怎一个“乱”字了得?朱家雄教授说,这样的环境对0-3岁的宝宝来说简直是场灾难,难怪每次爬行大赛总有小选手被吓哭,哭泣已经是宝宝抗拒的极端反应了。

  建议:教孩子更应教家长

  华东师大早教专家李季湄教授在日前举行的“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上说:“现阶段许多早教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

  儿童早期认知技能、愉快情绪、社会能力、健壮身体和健康精神都十分重要,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因此,一些早教中心开始注重辅导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闵行区、浦东新区还推出每年4次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的早教指导服务,教父母科学育儿。

  朱家雄教授表示,0-3岁的早教更重要的是教会父母如何养育孩子,而非直接训练婴幼儿。

  据悉,近年来申城以创建社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服务点为抓手,推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进家庭,下一步将逐步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公共服务。

23-6岁育儿知识要如何来学习

  在对3-6岁育儿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父母要从自己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的家长看到书籍以及一些老师说这样对孩子好,那样是不对的,自己回到家中就完全按照这些方式来做,但是最终却发现对自己的孩子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难道是这些老师错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师本身也没有错误,只是很多的家长在对这些学习的时候片面的对这些进行认识,从而导致了最终的结果和我们想要的是如此的不同了。这个方面对我们来说其实是很多影响的。在对这个方面做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家里面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当我们找到的这个点是正确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最孩子的教育。

  作为父母,如果这个孩子是你的第一个孩子,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对3-6岁育儿知识进行学习,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做好这些实际情况的学习以及真正的确定在整个过程中自己到底是要注意到什么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整个学习是有更加有效率的。虽然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来摸索,但是你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的机会,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无法真正做好,最终对孩子的成长就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了。

  针对性的认识到这些实际的问题,确定我们在这个时候到底是要如何来做,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任何时候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机会,我们要做好的事情就是真正的抓住这一次的机会,认真的对待孩子成长的这个问题,到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人生导师。

  我们对3-6岁育儿知识学习是有必要的,无论你现在是否有孩子,其实都可以开始去学习,很多的东西,当你自己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对自己的进步以及真正对自己未来的收获都是最好的,积极的对这个方面都有更好的了解,然后明确我们到底是要学习什么,这一点其实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只是太多的人对这些都没有认识,不清楚自己要如何来做的时候,我们就让自己时失去了对孩子最好的培养方式。

3育儿书上看不到的育儿知识

  很多新妈妈都是照着育儿书上写的内容养育宝宝的,但宝宝可不完全照着书本上写的那样成长,遇到书里没讲过的状况,你能应付吗?

  每个要做妈妈的女人,都会从书本上预先获得大量的育儿知识,来作为自己养育宝宝的指南。

  但宝宝的成长却不是照本宣科,书上的内容很难覆盖宝宝的一点一滴,也有许多事情是新妈妈始料不及的。在我边育儿边和人交流经验的这几个月中,我就发现了好几个书上没写,但宝宝普遍都有的现象。

  书上没说: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没有宝宝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宝宝除了哭,其他时间会很安静,等宝宝到了家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整个月子里,我都被宝宝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一会是“吭!吭!”,一会是类似鸟一样的尖叫声,一会是像马一样的“咴咴”声,一会又是“哎?”的一声长啸,其大无比,不分昼夜。最开始的几个晚上,我总是被吵得睡不着觉。我以为只有我家的宝宝这样,后来一打听,原来刚生出来的小孩都是这样的,老人的话叫“挣长”,大概的意思是说宝宝通过这样的“挣”,舒展筋骨长个。出了月子,这种情况就慢慢消失了。

  书上没说:宝宝的第二个月会很缠人,要人一直抱着

  月子里的小孩除了吃就是睡,在他不吃奶的间隙,你尽可以把他独自放在卧室里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第二个月的孩子就再没有这么省心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白天醒的时间长了,可又不会玩,不会和人交流,醒着的时间里,就剩哭一件事可干。现在回忆起这个月来,印象最深的就是抱着宝宝溜达了。

  这时的宝宝还有个特点,就是抱着睡着了,一放下就醒,为了让她睡着、不哭,我曾经有一次连续抱了她一整天,到了晚上,胳膊疼得已经抬不起来了。开始我以为是宝宝缺钙或者缺锌什么的,按照别人的建议补钙又补维生素d,但都无济于事。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宝宝进入第三个月,这毛病奇迹般地好了。问了几个同月龄的宝宝的妈妈,都提到了这个特点,才总结出这是正常现象。

  书上没说:小宝宝也会放臭屁

  快满第3个月的时候,宝宝进入了一个生长加速期,本来每次吃一边乳房的奶就饱的宝宝突然吃空两个乳房还意犹未尽,夜里也由一夜吃一次奶改为吃两次甚至三次。她吃得多了,大便却少了,原本一天一次,突然间两三天也不拉。我查了《斯波克育儿经》,上面提到吃母乳的宝宝到第三个月的时候,由于母乳好消化,可形成粪便的东西少,大便会变得不频繁。但是,书上却没有提到宝宝会放臭屁。

  一个星期天,宝宝已经是第三天没大便了,她突然开始放极臭的屁,臭的程度比大人的一点不逊色,而且是一个接着一个,这可是我没有听说过的现象。

  问了几个人,有人怀疑是便秘,给我出了不少主意,我按照她们的说法给宝宝喂水,用棉签蘸婴儿油刺激宝宝的肛门。这些举动除了令宝宝生气地大哭以外,没有见到一点效果。我几乎怀疑宝宝是生病了,差一点抱着她去医院。

  第二天早上,宝宝大便了,还是稀稀软软的母乳便,没有什么不正常。后来听我姨妈说,孩子到了这个月份,大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老人管这叫“攒肚儿”,说是宝宝正贴膘呢。至于臭屁,那是几天的大便产生的废气而已,没有什么奇怪的。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后来跟其***妈聊起“臭屁”事,原来她们的宝宝也都“臭屁”过。

  书上没说:有几个阶段,宝宝会突然变得大饭量

  书上说,生完宝宝奶水会在两三天后到来,可没说会来多少。在月子的前半段,很多妈妈的奶水都很少,按有的人的说法,是“只够宝宝漱口的”。 刚养宝宝的时候不知道,以为是自己奶不够,急得不行,家里的老人怕饿着宝宝,也都建议搭奶粉。想到书上说的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我一咬牙顶住了。为了弥补奶水的不足,就只能增加喂奶的次数,大半个月子,我几乎时时刻刻在喂奶。快出月子的时候,奶水突然汹涌地来了,再不用发愁宝宝不够吃了。

  奶水不够的情况不只是在月子里有,到了快3个月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本来只吃一边就能饱的宝宝,那阵子两边都吃空了还意犹未尽;原本3个小时吃一次,这时她两个多小时就顶不住了,喂得我辛苦万分。这样的情形大约持续了1个星期就消失了,宝宝重又改回一次吃一边,3个小时吃一次了。后来在有的文章上发现,这是宝宝的“生长加速期”,大约在宝宝出生后3天、3周、6周、3个月各会出现一次。

  过了3个半月,类似的情形又出现了,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我明显感觉我的奶水无以为继。一个“过来人”告诉我,到3个多月的时候一般有一个“回奶期”,只要坚持喂,几天之后就能恢复。

  书上没说:宝宝会突然有个厌奶期

  以前曾听人提到过厌奶期的问题,但从不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到了3个多月,我自己终于体验到了。这段时间,每次喂奶就像打仗,明明宝宝很饿了,可乳头一放进她的嘴里,她就号啕大哭,奋力挣扎,再给,再哭。好不容易吃上了,没吃几口,就突然吐出乳头哭上了。一直要等到她闹得精疲力竭了,才能老老实实地吃。除了吃奶,她别的时候也显得很烦躁,常常使劲嚷嚷。

  开始以为是奶水不够了,冲了奶粉给她喝,她一口不喝;后来判断是穿得太多了热的,改穿薄衣服,结果造成她拉稀。种种方法想遍用遍,怎么都不管用,愁得我都快陪她一起哭了。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她一点事情也没有了。我在网上搜索良久,发现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厌奶期”,没说是什么表现,只说这个阶段会持续一到两周,我家宝宝正好一周。

  妈妈的经验:宝宝生长不是“照本宣科”

  书上说,宝宝到2个月会笑,2个半月会看自己的小手,3个月会趴着抬头,3个多月可以翻身……但我家宝宝几乎没一项符合的。我宽慰自己说宝宝是早产儿,长得会比别人慢些,后来在网上和别的妈妈聊起,发现她们的宝宝也没有都按照书上的规律生长。最后我终于得出结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只要他健康、快乐,什么都不用替他担心。

480后妈妈的6大育儿困惑

  困惑一:与宝宝“一见钟情”有点难

  在宝宝没降生的那段日子里,妈妈们在心里一遍遍地想象着见到宝宝后是多么地欣喜和疼爱。然而,宝宝真的降生了,有的新妈妈却发现见到宝宝的心情并不是特别激动,也没有对宝宝“一见钟情”,甚至还很陌生。当感知到自己的这些想法后,又为自己的心理自责、内疚。

  随着宝宝的降生,原来自由惬意的二人世界被打破,很多新父母会感到难以适应,加之小婴儿与自己之前的想象有所差距,这些都会造成妈妈的如上心理。那么该如何与新生宝宝培养出甜蜜的情感呢?

  Step1:在宝宝出生后的30分钟内,不管新妈妈此刻是否精疲力竭,都应努力尝试抱着宝宝,让宝宝伏在你胸口听一听心跳。分娩后的搂抱对母子关系的建立和日后安抚宝宝都有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宝宝出生后很久还没有躺进妈妈的怀抱,不仅使宝宝情绪上感到无助不安,也会令新妈妈对“母亲”这一角色缺乏直观的认同感。

  Step2:在养育过程中,尽量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是母爱的一部分,当婴儿充满渴求地吮吸你,母子之间的情感就变得密不可分、互相依赖。

  Step3:多与宝宝保持身体接触,这也是妈妈与宝宝培养情感的重要方式。除了身体接触,新妈妈还可以用眼神、言语乃至哼唱与宝宝做心理交流。不妨建议新爸爸也学着给宝宝洗澡、换尿不湿、做抚触操,与宝宝一起玩气球和铃铛等,既帮助新妈妈减轻了育儿辛苦,也能在这些接触与沟通中使亲子感情快速成长。

  困惑二:育儿与事业如何平衡

  当宝宝降临人世,几乎每个妈妈都会面临养育宝宝和事业发展之间的冲突。很多妈妈担心养育宝宝会让自己失去原有的职位或升迁机会,可又想多一些与宝宝相处的时间,提升育儿质量。

  无论你希望怎么选择,首先应当明确“有舍才有得”。因为时间精力就那么多,所以你先要告诉自己,希望舍掉什么得到什么。当你真的做好决定后,就不要再犹豫不决,学会享受自己的选择。比如,这一段时间你希望陪宝宝,那么就请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吧,尽量不让所谓重要的“事业”来干扰你平静的生活,也不必去担忧回到工作岗位后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另外,某一段时间当你觉得需要在工作中充实自己,那么就尽量把家务搁下,放心地把宝宝交给保姆或老人带,别在工作时还一直把宝宝“揣”在心里,担心这个惦记那个。虽然做到不容易,但这种平和的心态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也是有益的。

  困惑三:初为人母的心理调适

  “80后”妈妈多是独生子女,从出生、成长、读书、结婚到怀孕一直都是家庭的重心。生完宝宝后,一家人的焦点一下子都转移到宝宝身上,新妈妈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落差,感觉自己失宠了,再加上照顾宝宝的繁重任务、隔断外界往来的闭塞、对自己身材相貌的顾虑、对重返职场的担忧……这一切,都使她们感到无形的压力和莫名地烦躁。

  对于“80后”妈妈来说,先学会调整自我最重要。照顾新生儿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乐趣。如何意识到宝宝是上苍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写宝宝成长日记,给宝宝拍照片,收集婴儿纪念品等,无疑都是很好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的新发现会令新妈妈对于宝宝的到来充满感恩和欣喜,还能分散注意力,避免独自胡思乱想,滋生坏情绪。

  另一方面,家人也要义不容辞地为新妈妈营造愉快的氛围。丈夫应该继续像呵护孕期准妈妈那样关爱妻子,多多鼓励她,肯定和赞扬她对宝宝的付出;抽空多与妻子分享一些育儿的烦恼和乐趣,回家后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忙照顾宝宝;妻子身体恢复后,还可鼓励她定期出门与朋友聚餐、逛街;若宝宝有老人照顾,在纪念日时别忘了陪妻子出门看场电影或吃一顿烛光晚餐……家里长辈不妨也多尊重新妈妈的意愿,少些强求或责备,对她表示关切时最好不要说是为了宝宝,否则会让她觉得,长辈关心的其实只是宝宝。

  只要善于调整自我,理解家人的苦心,新妈妈一定会尽快找回属于自己的自信和空间!

  困惑四:育儿费用严重“超支”

  追求高品质生活的“80后”妈妈,为了宝宝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狂热投资,她们热衷于购买各式各样的婴儿专用产品,许多“50后”、“60后”妈妈们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正成为“80后”妈妈的新宠。她们常常一边嚷嚷“什么都要给宝宝买最好的”,一边又抱怨“如今的宝宝真是养不起”!

  养育宝宝究竟要花多少钱?其实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宝宝的健康、良好的品格不一定与金钱成正比。对新妈妈来说,不要有盲目攀比的心态,物质方面需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多为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着想。比如衣服鞋袜之类,由于宝宝成长较快,不妨买稍大一号,数量上够穿就行;手推车这样的大件物品,如果亲朋好友的宝宝有质量还不错的二手小车,可以考虑拿过来继续使用;对于玩具,也不必过分追求进口品牌,只要安全并适合宝宝玩,国内品牌一样有很多选择;亲子班之类,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带宝宝去适应人多的环境,培养交往能力,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没关系,带着宝宝去小区散步玩耍,一样可以遇到很多同龄的宝宝……

  对于宝宝来说,再多的物质投资都比不上妈妈精心的呵护、温柔的怀抱、用心的交流,您觉得呢?

  困惑五:与长辈育儿观念的碰撞

  “80后”的妈妈更容易认可现代的育儿方式,她们热衷于从书籍、网络、专家讲座和亲子培训班中获取科学而时尚的育儿方法,而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父母却往往喜欢沿袭自有的传统育儿观念,因此两代人在共同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常会由于育儿观念的不同产生不和谐音符。

  与其在冲突中互相较劲,不如接受当下的“严峻”现实,静心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是否有商量调和的余地?

  由于生活背景和受教育情况等多方面的不同,两代人在育儿问题上产生冲突,很难用简单的对与错去判定谁是谁非。老人的养育方式未必都过时,年轻父母的做法也并非全部都对。消除“育儿代沟”的不二法宝就是多多沟通。不妨建议长辈跟着你去听听育儿讲座或多看看近年的育儿书籍,理性思考一下晚辈的新式育儿观念,年轻妈妈也不妨宽容一下父母的唠叨。

  产生冲突时,体谅是最好的调和剂。即便是有些矛盾冲突不能一下解决,大家也尽量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去争论,尤其是宝宝懂事以后,以免给宝宝造成负面影响,引起情绪上的恐慌和行为上的不一致。

  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的冲突归根结底不都是因爱而起吗?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困惑六:育儿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许多新手父母在宝宝出生之前可谓做足了功课,生怕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刚打算怀孕就开始购买各种版本的育儿书籍报刊,或不断地从相关的育儿网站获取育儿信息。这么折腾一番下来,理论知识倒是知道了不少,各种新理念、新名词也耳熟能详。但是,这样就能在宝宝降临后得心应手吗?就能有把握打造一个“神童”宝宝吗?

  看看现实中的例子。笔者曾有一位专门搞幼儿研究的朋友在生下自己的宝宝不久后,有一次在电话中抱怨道:“原本以为自己在幼教领域也算半个专家,养育宝宝应该很轻松,可是没想到那些理论在遇到具体情况时就全都失效了!我还是需要从实践中慢慢摸索着来。”

  在这里,并不是想说理论知识无用。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是理论知识针对的毕竟是宝宝们的共性问题,如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可具体到生活中,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成长发育有早有晚,早一个月会爬,晚两个月会走,都是正常的。不必为此大惊小怪。

  除了身体发育速度不同,每个宝宝的性格脾性也不同,因此,“80后”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既要向有经验的朋友或长辈请教,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育儿方法,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育儿之路。

5连医生都易答错的育儿知识

  1.糖会让孩子的行为过度活跃吗?

  正确答案:否。

  无数试验证明,吃糖和孩子的过度活跃并没有必然联系。

  2.白天不让孩子睡觉。晚上他就会睡得好吗?

  正确答案:否。

  白天睡觉和晚上睡得好对孩子来说根本没联系。如果你让孩子白天耗着不睡,只会让他情绪沮丧,从而折腾大人,对晚上的睡眠质量却没什么帮助。

  3.新生儿应该每天洗澡?

  正确答案:否。

  新生儿的皮肤不适合每天洗澡,1岁以内的婴儿,除非特别脏,否则每周洗两三次就可以了,过多地给婴儿洗澡,只会让他的皮肤变得干燥敏感。

  4.孩子的伤口在夜间应该裸露在空气里,这样更有助痊愈?

  正确答案:否。

  有纱布覆盖的伤口痊愈速度会更快,而且更不容易留下疤痕。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结痂,而结痂会让伤口愈合的速度下降。

  5.孩子感冒后,服药比不服药康复得快?

  正确答案:否。

  2岁以下的婴幼儿都不能服用感冒药,甚至6岁以下的孩子感冒都要慎用药物。实际上,流鼻涕、吐痰都可以排出孩子体内的病毒,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6.生吃胡萝卜不能保护视力?

  正确答案:是。

  吃胡萝卜的孩子也可能戴眼镜。一般只有在孩子缺乏维生素A的时候,胡萝卜素才能帮上忙。不过,胡萝卜有营养又低脂肪,应该鼓励孩子多吃。

  7.发烧38℃不会损伤孩子的大脑?

  正确答案:是。

  体温轻微升高并不会损伤孩子大脑,那是孩子的身体在和病毒做斗争的正常反应。

  8.孩子的衣服要用专门的洗衣液?

  正确答案:否。

  除非孩子皮肤过敏,否则完全可以用普通的家用洗涤剂,也可以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衣服一起洗,尿布除外。

  9.坐得离电视近不会伤孩子的眼睛?

  正确答案:是。

  你当然可以让孩子坐得离电视远点,但电视确实不会伤害孩子的眼睛。因为婴儿眼睛在近距离内的调节能力很好。

  10.小孩坐在购物车里是安全的?

  正确答案:否。

  2005年,美国有2.4万名儿童在购物车里伤到了头颈,因此医生建议,购物时家长应抱着婴儿。

  11.哺乳期不必避讳辛辣食物和酒精?

  正确答案:是。

  孩子只要不特别敏感,哺乳期的女性可以喝些啤酒,食物中含有酒精也问题不大。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在饮酒两个半小时后再哺乳,这时酒精也就吸收得差不多了。

  12.在孩子的床头亮盏灯会伤害他的眼睛?

  正确答案:否。

  床头的灯光不会伤害孩子,相反,它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顺利地度过“怕黑”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