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育儿

育儿有方处罚孩子最有效的3绝招

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惯性的去处罚孩子,可是如果骂过了打过了孩子仍然不听话怎么办?是不是家长的处罚方式失效了?在这里,家长们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处罚的目的和方式,处罚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处罚的方式,怎样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则是众说纷纭。下面三种处罚孩子的方式,希望能给家长们借鉴。

目录 教你怎么选择育儿书籍 育儿有方处罚孩子最有效的3绝招 从育儿书上看不到的育儿经 爸爸育儿的独到之处 职业女性怎样育儿

1教你怎么选择育儿书籍

  如何在众多育儿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有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1.喂养类的图书

  只需要一本,这些书的内容都很类似。买书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看作者和出版社,要选择作者和出版社比较有名的书籍。

  2.监测类图书

  宝宝这样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宝宝这样是不是有问题?九个月的宝宝应该怎么照顾?宝宝身体发育得怎么样?父母对这些问题都很关切,所以需要准备一本这样的书籍。

  3.健康护理类

  宝宝生病是在所难免的,除了去医院咨询医生以外,家长自己还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因此阅读这类书籍很有必要。但是一定要选择儿童医生编写的,而且要选择比较知名的。

  4.教育类

  小时候教导孩子越多,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少了。因此孩子刚刚出生或者还没出生之前,家长就要看几本早教书籍,这样和孩子相处时就会有数,能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每个早教专家所作的书侧重点不同,但是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家长可以多选择几本书籍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2育儿有方处罚孩子最有效的3绝招

  一、计时隔离,让孩子离开犯错现场

  在美国的家庭或幼儿园中,有一个人人知晓的词,叫"time-out"(暂停,计时隔离)。如果孩子犯了错,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家长或老师会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将他们与其他小朋友隔离开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回到团队里去。

  一次豆豆与几个美国孩子一起玩沙子,其中一个小女孩开始恶作剧,把另一个孩子的铲子埋到沙子里。小女孩的妈妈在一旁命令把铲子还回去,小女孩不听,妈妈开始数“1……2……3”,小女孩还不听。于是妈妈走过去,一把将小女孩抱出来放在一旁的椅子上,说,“your time is out” (你的时间到了)。小女孩很听话的坐在那,似乎很习惯这样的事情。一直等到她妈妈说,你可以回去了,她才从椅子上跳下来,之后在玩的过程中,变得非常友好。

  time-out就是利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孩子的一个典型。孩子正狂热于手中的某一件事的时候,他最不愿意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让他停止,离开现场,让他行动受到限制。而计时隔离正是做到了这一点,甚至,当孩子看着别的孩子还可以继续玩,而他得到区别对待的时候,他的心里会受到震动,因为这与他平时所受的待遇反差极大,让他能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不急于弥补,让孩子明白错误危害

  假如一个孩子老是粗心,不停的掉东西,或不停的打破东西。父母们教育孩子要细心的同时,就会显得比孩子忧心百倍,想方设法将丢掉的打破的东西给找回来买回来。其实,不要急于补上,因为这样他永远也不明白粗心的危害。

  书包掉了让他空手去上一天学,让他去面对老师的责问、同学的眼光。老是打破水杯,那就让他自己去处理怎么喝水,让他明白没有水杯是不方便的事情。让他明白什么是"自作自受",自己做错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从小就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慢慢地,一个粗心的小孩不仅变得细心,而且,他还会富有责任感和约束力。

  三、冷处理,让孩子体验犯错后果

  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但是,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犯错表现都过于激烈。其实,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更有益于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有段时间,多多很喜欢把玩具丢到到处都是,但不是每次都愿意收拾,老师也不强迫他,自己开始收拾,碰到他要求老师做另一件事情的时候,老师便开始趁机教育:“你看看,你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自己又不收拾,现在老师要帮着你收拾,没有时间去帮你做。”这时候,多多就会傻傻的站在那里,然后悻悻的走开。有时,他就会蹲下来和老师一起收拾玩具。虽然他还小,但是老师想他是真正明白了他不收拾玩具的后果。这比马上拉孩子过来教育更能达到效果,因为孩子最不爱听的就是重复的说教,而一个小行动,一个小事件,就很容易让他明白事情的对错。

  处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孩子的人格与自尊,而如果用得恰当,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孩子从改正某一个缺点的过程中,学会更多闪光的东西。孩子的“错误”是成长中必然会出现的,家长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的用好这把剑。

3从育儿书上看不到的育儿经

  很多新妈妈都是照着育儿书上写的内容养育宝宝的,但宝宝可不完全照着书本上写的那样成长,遇到书里没讲过的状况,你能应付吗?

  每个要做妈妈的女人,都会从书本上预先获得大量的育儿知识,来作为自己养育宝宝的指南。

  但宝宝的成长却不是照本宣科,书上的内容很难覆盖宝宝的一点一滴,也有许多事情是新妈妈始料不及的。在我边育儿边和人交流经验的这几个月中,我就发现了好几个书上没写,但宝宝普遍都有的现象。

  书上没说: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没有宝宝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宝宝除了哭,其他时间会很安静,等宝宝到了家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整个月子里,我都被宝宝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一会是“吭!吭!”,一会是类似鸟一样的尖叫声,一会是像马一样的“咴咴”声,一会又是“哎?”的一声长啸,其大无比,不分昼夜。最开始的几个晚上,我总是被吵得睡不着觉。我以为只有我家的宝宝这样,后来一打听,原来刚生出来的小孩都是这样的,老人的话叫“挣长”,大概的意思是说宝宝通过这样的“挣”,舒展筋骨长个。出了月子,这种情况就慢慢消失了。

  书上没说:宝宝的第二个月会很缠人,要人一直抱着

  月子里的小孩除了吃就是睡,在他不吃奶的间隙,你尽可以把他独自放在卧室里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第二个月的孩子就再没有这么省心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白天醒的时间长了,可又不会玩,不会和人交流,醒着的时间里,就剩哭一件事可干。现在回忆起这个月来,印象最深的就是抱着宝宝溜达了。

  这时的宝宝还有个特点,就是抱着睡着了,一放下就醒,为了让她睡着、不哭,我曾经有一次连续抱了她一整天,到了晚上,胳膊疼得已经抬不起来了。开始我以为是宝宝缺钙或者缺锌什么的,按照别人的建议补钙又补维生素d,但都无济于事。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宝宝进入第三个月,这毛病奇迹般地好了。问了几个同月龄的宝宝的妈妈,都提到了这个特点,才总结出这是正常现象。

  书上没说:小宝宝也会放臭屁

  快满第3个月的时候,宝宝进入了一个生长加速期,本来每次吃一边乳房的奶就饱的宝宝突然吃空两个乳房还意犹未尽,夜里也由一夜吃一次奶改为吃两次甚至三次。她吃得多了,大便却少了,原本一天一次,突然间两三天也不拉。我查了《斯波克育儿经》,上面提到吃母乳的宝宝到第三个月的时候,由于母乳好消化,可形成粪便的东西少,大便会变得不频繁。但是,书上却没有提到宝宝会放臭屁。

  一个星期天,宝宝已经是第三天没大便了,她突然开始放极臭的屁,臭的程度比大人的一点不逊色,而且是一个接着一个,这可是我没有听说过的现象。

  问了几个人,有人怀疑是便秘,给我出了不少主意,我按照她们的说法给宝宝喂水,用棉签蘸婴儿油刺激宝宝的肛门。这些举动除了令宝宝生气地大哭以外,没有见到一点效果。我几乎怀疑宝宝是生病了,差一点抱着她去医院。

  第二天早上,宝宝大便了,还是稀稀软软的母乳便,没有什么不正常。后来听我姨妈说,孩子到了这个月份,大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老人管这叫“攒肚儿”,说是宝宝正贴膘呢。至于臭屁,那是几天的大便产生的废气而已,没有什么奇怪的。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后来跟其***妈聊起“臭屁”事,原来她们的宝宝也都“臭屁”过。

  书上没说:有几个阶段,宝宝会突然变得大饭量

  书上说,生完宝宝奶水会在两三天后到来,可没说会来多少。在月子的前半段,很多妈妈的奶水都很少,按有的人的说法,是“只够宝宝漱口的”。 刚养宝宝的时候不知道,以为是自己奶不够,急得不行,家里的老人怕饿着宝宝,也都建议搭奶粉。想到书上说的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我一咬牙顶住了。为了弥补奶水的不足,就只能增加喂奶的次数,大半个月子,我几乎时时刻刻在喂奶。快出月子的时候,奶水突然汹涌地来了,再不用发愁宝宝不够吃了。

  奶水不够的情况不只是在月子里有,到了快3个月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本来只吃一边就能饱的宝宝,那阵子两边都吃空了还意犹未尽;原本3个小时吃一次,这时她两个多小时就顶不住了,喂得我辛苦万分。这样的情形大约持续了1个星期就消失了,宝宝重又改回一次吃一边,3个小时吃一次了。后来在有的文章上发现,这是宝宝的“生长加速期”,大约在宝宝出生后3天、3周、6周、3个月各会出现一次。

  过了3个半月,类似的情形又出现了,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我明显感觉我的奶水无以为继。一个“过来人”告诉我,到3个多月的时候一般有一个“回奶期”,只要坚持喂,几天之后就能恢复。

  书上没说:宝宝会突然有个厌奶期

  以前曾听人提到过厌奶期的问题,但从不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到了3个多月,我自己终于体验到了。这段时间,每次喂奶就像打仗,明明宝宝很饿了,可乳头一放进她的嘴里,她就号啕大哭,奋力挣扎,再给,再哭。好不容易吃上了,没吃几口,就突然吐出乳头哭上了。一直要等到她闹得精疲力竭了,才能老老实实地吃。除了吃奶,她别的时候也显得很烦躁,常常使劲嚷嚷。

  开始以为是奶水不够了,冲了奶粉给她喝,她一口不喝;后来判断是穿得太多了热的,改穿薄衣服,结果造成她拉稀。种种方法想遍用遍,怎么都不管用,愁得我都快陪她一起哭了。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她一点事情也没有了。我在网上搜索良久,发现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厌奶期”,没说是什么表现,只说这个阶段会持续一到两周,我家宝宝正好一周。

  妈妈的经验:宝宝生长不是“照本宣科”

  书上说,宝宝到2个月会笑,2个半月会看自己的小手,3个月会趴着抬头,3个多月可以翻身……但我家宝宝几乎没一项符合的。我宽慰自己说宝宝是早产儿,长得会比别人慢些,后来在网上和别的妈妈聊起,发现她们的宝宝也没有都按照书上的规律生长。最后我终于得出结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只要他健康、快乐,什么都不用替他担心。

4爸爸育儿的独到之处

  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照料孩子的生活方面,父亲的付出没有母亲的多,但是在育儿观念上,父亲往往有独到之处。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父亲和母亲往往会有不同看法。专家建议,当父母双方的育儿观念出现不同时,不妨听听父亲的建议,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让孩子敢于体验冒险

  爸爸观点:很多时候,我希望让孩子多做一些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任由孩子受伤,例如学步的孩子扶着椅子去抓一样东西,当他摇摇晃晃马上要摔倒的时候,我会在抱她之前,先让他感受一下如何掌握身体平衡。

  妈妈观点:保护孩子是妈妈的本能,这也是妈妈对孩子的冒险行为特别小心谨慎的原因。在孕期,我就放弃一切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行为,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

  评点:如果孩子体验不到一点冒险的乐趣,可能会导致他们胆小或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所以,以上爸爸的观点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做更多尝试。

  不必经常与他人比较

  爸爸观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没有必要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妈妈观点:做妈妈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与别人经常交流育儿心得,目的是为了汲取有益的做法。但在不知不觉中会与其他孩子做比较,也给自己的孩子增加了负担。

  评点:在用平和的心态养育孩子方面,还是爸爸的观点更明智些。因为他们的观点更崇尚顺其自然,这样容易使孩子放松心情,减少心理负担。

  不要拘泥于小节

  爸爸观点:在外出游玩前,我并不在意孩子的毛衣是否穿反了,或这件背心是该穿在里面还是外面,不就是带孩子出去玩嘛,干吗那么费事。

  妈妈观点:外出时应重视孩子的穿着打扮,并搭配好衣服的颜色和款式。

  评点:妈妈通常比较在意孩子的穿着,并本能地规定孩子的玩耍方式。而对于孩子来说,出去玩肯定比穿漂亮衣服更能让他们高兴。他们常常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出家门,而此时,爸爸更能满足他们的愿望。所以在爸爸的鼓舞下,孩子通常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给孩子合适的空间

  爸爸观点:带孩子出去玩,只要是在安全的环境中,就应该放手让孩子玩。即使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只要没有危险,也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

  妈妈观点:非常在意孩子正在玩什么,是否会有危险,当然如果孩子之间发生冲突,妈妈会本能地上前帮助孩子处理。

  评点: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这是大多数爸爸的优点,也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应该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增长见识,学会与他人如何相处。

  对孩子不必有求必应

  爸爸观点:看到孩子哭了,只要没有什么大事,可以将手中的事情做完后再去理会他。让孩子稍稍多哭一会儿没有关系。

  妈妈观点:一定会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伸出自己的胳膊把孩子搂在怀里,这也是出于妈妈的本能,妈妈无法忍受孩子受一点委屈。

  评点:有时妈妈过度的本能反应会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心理。而爸爸的方式却能给孩子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不是有求必应的,孩子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独立处事。

5职业女性怎样育儿

  人们常说孩子是反映父母心灵的镜子,可见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著名的育儿之神日本的内藤寿七朗曾说:“母亲的心理准备如何会导致婴儿的心灵朝着好坏两个方向成长”;“母亲哪怕是稍稍一点点的不安,孩子都会敏感地感受到。”

  你由于怀孕前没有思想准备,面对养育孩子有厌烦情绪,而且认为家务影响事业和学业,有时对孩子的态度不是很好,自己心情也很烦燥,这对养育孩子很不利。诚然,事业和学业对女性也重要,妇女应该走向社会去工作,也一样会有成就,但是,正如内藤博士所说:“在谈论妇女的自立以及人权等等问题之前,我想知道这些妇女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难道真有比养育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事吗?担负着这个巨大的人类周期的重任的正是母亲们”;“现代的母亲应该对育儿的工作更负有自豪感和责任感。”

  为了解决好事业和孩子两方面都需要你的矛盾(而不是放弃一方面),可试试以下的方法:

  1、不要样样完美。有一个日本的儿童心理学家波多野勤子,她嫁了一个做生意的人,她一边做事业,一边要料理家务,身心已经很疲乏了。这时,偏偏孩子生下来了,她就更忙乱了,为此,家业(事业)和孩子,使她感到万分烦恼。反复思考以后,她感到,应该“万事60分主义”,不要以100分为目标,否则自己就无法应付了。这样决定以后,她的心情就舒畅多了,家业的孩子的照看都比以前更得心应手了。

  2、要找一位你信得过的长者,有什么烦恼的事,就去他那儿请教,这对你处理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3、学会自解烦恼。先分析一下哪些事使你烦燥不安,比如请的保姆不合适、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常有病、孩子常与小朋友打架、明天开会要报告一个设计而今天还没有弄好等等。看一看哪个总是比较好解决就先去解决。不要烦恼,要解决问题。

  4、学会同时做两件事。比如一边看着煮汤的锅,一边打几个工作电话;开着洗衣机,把明天要作的报告念上一两遍;一边教孩子玩拼图,一边看几段有关的图书资料等等。

  5、把家务尽量弄简单。比如,而是一周扫一次地(指大扫);买一些容易保存的菜放在冰箱里,不必天天去买菜了;衣服也买容易清洗的、免烫的;养成孩子自己入睡的习惯,他睡了以后,你可以干一会工作上的事等。

  6、给自己一点时间,放松一下,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实问题。比如、听听音乐会、和先生一块看看朋友等。不要全然没有自己。

  7、和孩子一起外出游览、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之类的文化场所,大家都会有好心情,也会增长知识,增加亲子感情,把繁忙的家务变为共享的有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