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整形美容科 >疤痕修复

怎么教孩子和别人分享

让孩子与他人沟通,建立友谊,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进步。到了两岁半的适合,语言成为孩子社交的一种重要工具。同龄之间的对话,远比小孩与大人之间更有益。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目录 家长的三种错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独生子女教育中要注意四项 如何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父母怎样教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怎样教育孩子对成功的理解

1家长的三种错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1、对孩子说一些负面的言语

  有些父母对孩子,无论是平时的教育,还是从日常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口头禅,例如,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真笨”、“你看看人家小明啊”、“你说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等等,这样的言语是负面的,孩子听了,会打击他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性。试想一下,整日听着这些负面的暗示语言,孩子的内心该是多么受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也会受到压制,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就什么都不会。

  2、过早给孩子传授知识

  有些家长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会在宝宝还非常小的时候,就积极地传授给宝宝一些知识,要知道,孩子若太小还不能理解,而又面对父母们的强迫,他们只能是鹦鹉学舌式的死记硬背,往往不甚解,这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甚至还会给孩子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

  3、跟孩子玩游戏自己总是赢家

  有些父母自己爱玩游戏,还会与宝宝一起比赛玩游戏,然而,若父母们始终是赢家,宝宝却一次也赢不了游戏,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甚至会觉得自己很笨,这怎能不挫伤孩子呢?所以,家长们别犯这样的错哦!

2独生子女教育中要注意四项

  (1)克服重养轻教的倾向。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心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目前,在独生子女的培养上,存在转重养轻教的倾向。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只注意从生活等各方面给孩子以无限的关心和爱,而对孩子的德育却很少提出要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最少加以限制,只注意取得孩子的欢喜,而对孩子的过失却不闻不问或听之任之。这是独生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必须坚决克服。

  (2)不可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盼子成才,这是每个作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不能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顾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一味过高地要求,把小小的孩子成天关在家里,进行“私塾”或“棍棒”式的教育,规定每天要写多少个字,算多少道数学题,练几小时琴。这样做,得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对智力开发极为不利。这个急于求成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3)要大胆放手。人们对独生子女议论和担心最多的,是缺乏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而独立性和社交能力,要靠孩子通过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接触、游戏来逐渐培养。因此,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放心大胆地让他们走出家门和同龄的小朋友们一道玩耍、学习,不要担心他们会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来自不同父母、不同家庭中的同龄人,有不同的性格、志趣和爱好,各自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是独生于女在性格、智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4)要爱而不娇。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爱对每个儿童都是需要的,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爱有利于孩于的智力发育。但是,对独生子女来说,要防止过分溺爱。要爱而不娇,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满足,不合理的要限制,既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不失父母的权威性,对孩子要爱,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界限,尤其要防止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

3如何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一、晓之以理,加强认识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的善恶的评价。掌握是非标准,划清善恶界限,才能使幼儿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为什么要这样行动,从而自觉地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班80%的幼儿在家长过于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家长对他们悉心呵护关爱备至,而能关心家长、他人的幼儿又有多少呢?不是幼儿不会关心他人,而是我们疏于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于是我利用故事、歌曲、谈话等形式,加强幼儿在这方面的认识。通过故事《找朋友》、《孔融让梨》,歌曲《爷爷年纪大》、《滑滑梯》,看图讲述“关心奶奶”、“谁打扫的卫生”等内容,用故事、歌曲中的人物事例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教育感染幼儿,让他们有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遇到同样的事时应该怎样行动。

  二、动之以情,培养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依照一定的道德认识评定自己的或别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情绪体验,是人对事物的爱憎褒贬的态度。幼儿的道德情感是伴随他们的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

  幼儿往往以成人为榜样,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把正确的道德认识传授给孩子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相应的道德情感,以自己的道德情感来打动和感染幼儿,并利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一个下雨天,某位小朋友的爷爷送他来园,不小心摔倒,身上满是泥水,看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我马上给予关心的询问,并给爷爷准备了毛巾让他擦洗,爷爷走时我一再叮嘱他路上小心。我所做的一切,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事后,我组织孩子们针对这一事情进行讨论,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下雨天,不让爷爷送幼儿园,让爸爸妈妈送。”有的说:“爷爷摔倒了我把爷爷扶起来。”……我因势利导地教育幼儿应多关心老人,这件事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晚上离园时,爷爷来接孩子,很多孩子都关心地问候爷爷,有的还紧紧拉着自己爷爷、奶奶的手,不再乱跑,听话地回家。另外,我还以表扬奖励的方法,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渴望用自己的行动关心他人。例如我班有个小女孩喜欢画画,一天她将自己画的画送给了同桌好朋友,我表扬了她关心同伴、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的行为。小女孩很开心,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慢慢地我班幼儿送自己作品给同伴的多了起来,幼儿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三、练之以行,加强训练

  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推动下,采取有目的的行动。对幼儿不能只听他说的怎样,更主要的是看他的行动。要将幼儿的认识、情感转化为行动,教师就要加以适当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这些行为的落实。

  对幼儿进行学会关心的行为训练时,我注意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为他们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加以练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会关心”的道德情感,养成“给予关心”的行为习惯。

4父母怎样教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沟通,是从孩子学会标记自己的“领土”开始。孩子开始学会自我,开始形成自己的特性,她会认定(至少在她心目中)属于她的事物;她的玩具,她的床,她的家,以及她的爸爸和妈妈。

  当有另外一个小孩“侵犯”到孩子的“领土”时,孩子会生气,大喊:“我的!”而那个小孩会反驳:“不,是我的!”在您调解之前,您会陷于“我的!”“不,我的!”“我的!”的争吵中。他们还是会一起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这当中少不了这种情况的争吵。这些小争吵只是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如何做到公平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友谊会更加坚固,但只有两岁大的孩子,在与别人的接触中,还是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如果任孩子们自己玩,那么当他们遇到一些自己觉得不公平或是拒绝与他人分享时,他们就会争吵。

  分享和分享方式

  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是不会自己想要与别人分享东西的。这不是什么自私,是两岁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本性。所以,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那么您就需要告诉他怎么做,还要鼓励他去与别人分享。在孩子学会分享,再分享的过程中,请陪伴您的孩子。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在孩子和客人的接触中,可以教孩子分辨什么是“占有”,什么是“所有权”。在聚会中,无论玩具的主人是谁,告诉孩子,抢占别人的玩具是犯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客人可以将孩子的玩具带回家。这也并不意味着您的孩子不被允许与其他孩子一起争一个玩具,当然,反之亦然。

  如果您的孩子真的与其他的小孩抢一个玩具(或是食物,或是其他任何东西),那么您必需马上制止。迅速、坚决,但不要生气(尽可能),然后将玩具给那个最先拿到的孩子,并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抢。”然后,耐心地孩子分析,但别人在玩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必需:

  1、等待,直到轮到他为止;

  2、可以请大人来帮忙,规定轮流的规则;

  3、或是友好的询问那个小朋友,什么时候可以轮到自己;

  4、给孩子另外一种玩具,做个交换,这样两个孩子都能拿到他们想要的玩具。

  如果其他小孩不肯妥协,或是您的孩子不同意等多几分钟而无理取闹,那么您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两个人都没得玩。尽管两岁大的孩子不像一岁时那么容易转移注意力,但您还是能成功地转移他的注意力的。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玩具上,如果需要,可以带孩子到另一个地方玩。

5怎样教育孩子对成功的理解

  有的家长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评惩罚。有的家长主张“唯考试成绩论”,为了自己的孩子考个好的成绩,可以包揽、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您包揽不了孩子的一辈子。

  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关键是家长是不是掌握了教育孩子成才的关键点。下边我把成功教子的关键讲给大家,希望对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所帮助:

  1、 有惩罚变激励

  什么叫激励?怎么激励孩子?简单的讲,就是如何发挥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和潜能,这是一个根本和主要方法。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励孩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他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

  人像汽车一样,而激励就像汽车油箱的汽油。家长必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挖掘自身的潜能,这就如同给他们的“油箱”里加油。并且家长在激励孩子的时候要有诚意的激励,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家长,摆出冷面孔和家长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接受您的激励和建议,您的激励就失败了。

  有的家长老是用“你真棒”“了不起”“太好了”等简单而空洞的评价,孩子也不知道您为什么表扬他,这样就失去了您激励的用处。不如具体一些,譬如:“你自己穿衣服穿的很整齐,真不错。”“你能自己叠被子,把床铺收拾的很干净,你真棒!”具体而细致的指出孩子的值得夸奖的地方,这样孩子知道为什么值得夸奖,并能够继续努力,强化好的方面,逐步养成好的品德与习惯。家长一定注意,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鼓励为副。

  2、 和孩子的关系要平等和谐

  我为什么要强调平等呢?原因是中国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深入到了每个人的骨髓。很多的家长认为:和孩子平等是“天方夜谭”,因此许许多多的悲剧就不断发生。譬如: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子很愿意和隔壁的叔叔交朋友,心里话都愿意和这位叔叔讲,而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讲。原因在于,这位叔叔跟她说话的时候都是蹲着,与他一样高,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时,是居高临下,不论爸爸妈妈是站着和坐着总是比自己高好多。且爸爸妈妈老是很严肃的板着脸,而不想在家里多说话。这样下去您的家庭和孩子之间就没有和谐平等的氛围,就谈不上引导教育,你们家庭的亲情、和孩子的感情就大大疏远了,孩子当面不反抗,可就是内心里不喜欢您。你们家庭的潜在矛盾、就这样默默的存在了。所以,家庭的和谐平等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

  3、 要给孩子留面子

  中国有这样的古话,叫做“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就是说孩子没有什么面子,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教,而妻子有面子,只能在枕头边隐秘的地方才能“教育”。可就是这句混帐话给不少的家庭带来了灾难,家长和孩子中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在这里我反复的强调,家长一定注意在众人面前不要对孩子说三道四,你知道孩子怎么理解吗,孩子的理解是:您对着众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大批特批。虽然当面孩子不反抗,但是孩子的心灵是不接受的,而您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相反,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你多说话了。我举一个例子:龙岗的一个孩子的爸爸,开小店,孩子初一辍学不读书了。爸爸于是就找到特区报,又找到我原来青少年家长培训中心,和约好时间,带着孩子的香港叔叔,爸爸、孩子一块到培训中心一坐下,爸爸就说:这孩子不听话,在学校老打架,现在又辍学,求老师帮帮我们的孩子。孩子一听大声说:今天是来批判我呀!我就赶快插话说:这样吧,孩子的问题我们两个单独谈,你们是不是说说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体会。要不你们先回去了,我和孩子单独的沟通好吗!两个小时的沟通,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对,也反映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所以我呼吁家长不要在众人面前当孩子的面说三道四,孩子也有自尊,孩子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