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小孩子识字阅读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让小孩子从小认识很多字,提高自己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可是,培养小孩子阅读习惯并不是简单地给他(她)一本书,让小孩子看,而是用方法妙招,这样才能让小孩子爱上阅读、更有效地阅读。
目录
1孩子的好阅读和坏阅读
儿童的语言中,事情总是充满“好”“坏”之分。我现在就借用他们的话语模式,谈一下儿童课外阅读中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提倡;哪些做法不好,要注意避免。请允许我以孩子的口吻,简单地把前一种称为“好阅读”,后一种称为“坏阅读”。
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
这一点是针对在孩子还不识字,由大人给孩子讲故事阶段的阅读而言的。
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担心孩子听不懂,就尽量用通俗的口语来讲。这样做不太好。正确的方法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故事。尽早让孩子接触有情节有文字的图书,从你给他买了有文字说明的图书起,就要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讲”故事。这一点,在本书《让孩子识字不难》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在课外阅读上,一些家长和老师犯的最无聊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这是不对的。
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读的人阅读能力最低,一行一行的较好,能达到“一目十行”的最好。一目十行是个比喻,指人的阅读已达到一种非常熟练、自如的程度,阅读的视角宽,注意范围大,一次扫视可以从一行扩展到几行。
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地读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形成,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
人的阅读速度既不是天生,也不是主观上想快就能快起来,且不可能用某种训练方法轻易获得。速度取决于阅读量,是在“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儿童在这方面进步惊人,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学生,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中想法单纯,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阅读量不相上下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速度大体相同。所以在提高阅读速度上,也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
我女儿圆圆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大约三、四十本。我只给她买了一套《倚天屠龙记》,其余的都是租来看。当时租金是每本书一天5角钱。她开始读得慢,很快就越读越快,在天天上学的情况下,每本书只需要1-元,即2-3天就读完;到了假期,则每天读一本。我估算了一下,这个8岁的小孩子,她当时读一本20万字的小说,累计阅读时间大约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她的这个速度并非神奇,别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速度自然也会达到这么快。
在提高孩子阅读速度上,有一些细节要注意:
第一,不要让孩子低低地读出声来。
学校里会经常要求孩子们低声读课文,那只是读课文,不属于我们这里说的课外阅读范畴。课外阅读不应该出声。出声读,既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也不能增加速度,是一种不好的阅读方式。
第二,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
孩子在初期阅读时,生字肯定不少,不停地查字典是对阅读的不断打扰,会破坏他的兴趣。孩子刚开始读篇幅较大的作品,原本就对自己的识字量底气不足,担心是否能读懂。家长倒是应鼓励孩子,有不认识的字没关系,只要能看懂就行。如果有些生字影响了理解,或者在作品中是关键字,可以问家长。这样让孩子觉得很便捷,阅读起来有轻松感。我见过有的家长明明认识那个字,却偏偏不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查字典,可能是认为查字典可以让孩子记得更牢。这种做法没有意义,事实是大部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都不喜欢被什么事情打断。有些孩子喜欢查字典,当然也不要阻拦,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让他能愉快顺利地阅读。
第三,可能的话,尽量租书看或借书看。
租书或借书可以促进孩子尽快把一本书看完。圆圆看全套的金庸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租着看的,她为了省租金,就有意识地抓紧时间看,每本书最多借三天,到了假期一天一本。多借几天虽然多花不了几个钱,但1元钱左右就能读一本书这种感觉很让她兴奋,这无意中也促进了她快速阅读的愿望。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许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
有位家长,也听取了别人的建议,同意让孩子看课外书。孩子刚读了第一本小说,家长就迫不及待地要孩子复述这个故事,背会其中的“优美段落”,要孩子在写作中用上小说中的一些词语和素材,甚至还要求孩子写读后感。到孩子读了第二本小说,她就责怪孩子把第一本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忘得差不多了,认为前一本书白读了。家长这样做简直是故意给孩子制造绊脚石。这反映了家长的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阅读,二是功利心太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
当儿童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
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
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恰是这种“没有任何其它目的”,才能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儿童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
至于背诵作品中一些“文字优美的段落”,更是和学习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段落真优美得打动了孩子,他自然会去模仿和记忆;如果“优美段落”是家长选定的,孩子不一定承认它优美,这样的背诵就没什么意义。阅读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语言上也是这样。背会别人的段落不等于自己就能写出这样的段落,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风格,与其背诵一段孩子并不喜欢的文字,不如让他用这个时间多读一本书。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差不多都属于“外行”阶段,孩子能看“热闹”就已很好,不经历这个阶段,也难以达到内行的阶段。家长和教师最好不要急于让孩子读了一本书就看到这个意义,体会出那个感想,记住多少东西。你对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怀有怎样无功利的心态,就应该对他的阅读给出怎样无功利的言行。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事实是,家长越少对儿童提出不适当的记忆与背诵要求,儿童通过阅读掌握的知识越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入研究,他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有位家长说他的孩子整天都在读书,他给孩子的钱,孩子大多用来买书了,一套几十本,没几天就读完了,可他的孩子作文水平却很差,不知是怎么回事。
我问他孩子都读些什么书,他说基本上都是漫画书——难怪。
我对这位家长说,看漫画不叫读书,漫画不是书,漫画只是以书的形式出现的电视。你说你的孩子一直在“读书”,其实他一直在“看电视”。
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就是看漫画、电视或电脑等,是以图像为主的接受信息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阅读形成冲击。一个6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信息匮乏的环境中,到上了中学后偶然遇到一本书,他会如获至宝地去阅读,他阅读的兴趣可能就此建立;但一个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各种信息刺激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前度过,他对图像会更感兴趣,图像占据了他的输入渠道,建立阅读文字兴趣的最好时光错过了,以后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
现在患“电视痴迷症”的孩子太多了,这和家长的一些观念有关。一些家长虽然也希望孩子长大后是个爱读书的人,但并不在意儿童的早期阅读,把孩子的早期阅读看得可有可无。有的认为电视里也有知识,让小孩子多看电视也能长知识;有的认为孩子没识多少字之前,先看电视,等识字多了再读书;还有的认为孩子就应该活得自由自在的,只要写完了作业,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这是在错失良机,这种想法让孩子与一个好习惯失之交臂。这种损失多半会影响一生。
“读图”取代不了“读字”的作用。“读字”之所以优于“读图”,在于以下原因。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而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陈述。
而漫画、电视和电脑都是以图像来吸引人,尤其电视,这种刺激信号不需要任何转换和互动,孩子只需要坐在电视前被动接受即可。看电视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事,但它的“读图”方式和被动接受性相对于阅读来说,在智力启蒙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学龄前儿童如果把许多时间都消磨在电视前,他的智力启蒙就受到损害。从进入小学开始,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低于那些经常读书的孩子。
而且,习惯“读图”的孩子,已习惯被动接受,不习惯主动吸收,他在学习上也往往显现出意志力缺乏。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李敖用他一贯激烈的口气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孩子“读字”的时间开始得越早越好。读书和识字量没有必然关系,和年级更没关系,随时都可以开始。儿童最早的阅读就是听家长讲故事,从父母给孩子讲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看,从看简单的连环画慢慢过渡到看文字作品,从内容浅显的童话慢慢过渡到名着等等。只要去做,这些过渡都会非常自然到来。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是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视机哄孩子,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
其实“读字”并不完全反对“读图”,这两种阅读完全可以在孩子的生活*存。我的女儿圆圆也非常喜欢各种“读图”活动,她从小到大一直喜欢看动画片,上大学了还经常看,书架里有很多漫画书,但这些不影响她的“读字”活动。她对“读字”的兴趣早就稳定地形成,她知道如何按轻重缓急,按自己的需求分配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
那些从小到大,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读图”而不是“读字”的孩子,他的阅读其实仍停留在初期阶段,阅读所带来的一系列智力成长也不可能实现。这种损失源于他早年生活中“读字”活动没有及时出现——这是个很大的遗憾。这样一个遗憾,难道不该归咎于家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对儿童阅读的轻视吗?
此外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让孩子读正版原着,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缩写本”指把名着进行大量删节,变成字数、内容和语言都比较简单的改编版。我认为这是把一只新鲜苹果做成果脯的行为,至少我在书店看到的几个所谓“儿童版”《三国演义》这类的书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建议给孩子选择知名度较高出版社出的原版作品。
“缩印本”指总字数不减少,但把文字缩小,每页排得密密麻麻的那种书。这种书可能多半出自一些不知名的小出版社或盗版者手中。比如把一部《红楼梦》做成一本书。这样的书可能仅仅方便携带,但读起来很累,阅读感觉不好,容易使孩子厌倦;此外错别字可能也比较多。所以也不要给孩子读缩印本。
每个人都喜欢“好东西”,不喜欢“坏东西”,孩子更是把好与坏区分得势不两立,他们纯如一张白纸的生命底片上会留下怎样的痕迹,与他们成长中千万个细节的好坏有必然的联系。教育全在细节中,每个看似微小的“好”、“坏”细节,对孩子的影响都可能是巨大的。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和教师要尽量给孩子提供“好阅读”,避免“坏阅读”,这也是你给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如何让孩子能爱上阅读的秘诀
一、听读启蒙法
方法: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导形式。
作用:集中小孩子注意力,诱发小孩子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发情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注意点: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
二、讲述提问法
方法:父亲(母亲)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父亲(母亲)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
作用:促进母(父)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和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注意点:父母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时,以及提出共读请求时,父母可多采用此种方法。
三、角色扮演法
方法:家长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方法。如:说某一角色的语言,做某一角色的动作等。
作用:可大大增强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注意点:家长和孩子要注意采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家长要投入地进行扮演,切勿敷衍了事,家长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
四、移情法
方法: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表达愿望的方法.如:“如果你是小红帽,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
作用: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家长要帮助孩子全面地了解角色所处的情景,突出矛盾,引起孩子的思考。
五、改编情节法
方法: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
作用:拓宽孩子思路,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注意点: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造欲,不可打击孩子冲积极性,如遇上孩子改编不合情理时,可耐心地对其讲清道理。
六、延伸想象法
方法: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
作用:发展孩子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点:在孩子熟悉理解阅读材料后可鼓励孩子进行延伸想象,父母尽量采用“诱导”的方式,切忌强求孩子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七、猜猜、认认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情节、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猜标准、符号等。
作用: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小孩子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培养小孩子的推理能力。
注意点:父母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抓住教育的时机,让孩子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
八、改错法
方法:在阅读指导中,家长故意把故事情节或名称故事漏讲或讲错,使幼儿作出反应更正的阅读指导手法。
作用: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观察和倾听的细微性,增强孩子的有意注意。
九、游戏法
方法: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如:扩词、扩句、掷骰子、拼图等。
作用:提高小孩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体味家庭游戏乐趣,促进亲子互爱。
注意点:家长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游戏中给予孩子精神或物质上的鼓励,并注意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十、自由阅读法
方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的方法。
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发展情况。
十一、随机引导法
方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早期阅读指导的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
作用:这种教育由于往往在孩子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能激发孩子求知欲,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往。
注意点:家长要留意观察聆听孩子的愿望,及时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恰到好处,切忌把随机教育变为“唠叨不已”,这样会引起孩子反感。
3阅读影响孩子一生的素养
据专门作过早期阅读课题研究的简健萍介绍,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把早期阅读看作一个人能力的基础。早期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发生心理抑郁的几率较小。
阅读的培养从0~6岁开始
家庭环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家长。很难想像,如果父母不喜欢看书,只顾看电视,那么孩子怎么会“自己”喜欢上书呢?还有些家长把幼儿阅读简单地认为是教孩子识字,然后让他们自己会看书。其实阅读兴趣的培养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一个识字的人不一定喜欢看书,也不一定能够看书。所以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需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物挑选:既要精又要杂
简健萍认为,家长给孩子挑书首先要挑高品质的读物,也就是中西方经典的优秀读物。此外一定要顾及“多样性”。故事、童话、唐诗、科普,要尽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杂家”,而不要在阅读上“挑食”。幼儿读物的“厚度”应该随着年龄逐渐递进。3岁以下的孩子一本书20页足够多了,中大班开始看多幅连环画,再大一点,就可以尝试有章回的长篇故事了。
陪读方式:用心朗读+互动游戏
早期阅读启蒙,亲子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如何把陪读进行得生动有趣,不至于让孩子觉得枯燥呢?专家们给出如下建议:
阅读前先让孩子自己取书,让他在自己的小书架里挑一本想看的书。或者先给一些提示,比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关于小兔子的书吧”,再让孩子去找书。
家长朗读完一遍后,或者读到一半时,可以根据故事内容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猜猜看,接下来会有什么可怕的事发生”,或者“如果你是图画书里的这只小兔,你会怎么办呢”。
不做“识字机器”
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千万不要过早逼着孩子学字。学龄前的孩子,是从图画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个个图形,如果只是机械地记忆,认识再多字的孩子,也不过是台“识字机器”,只认得一个个单独的字,却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和用法。
简健萍指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如今中国的成年读物也越来越讲求“读图”,这正是在幼年时图画阅读严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应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图画阅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应逐步由图向文字过渡。
4从婴儿开始就爱上阅读
从婴儿开始就爱上阅读
给婴儿也可以读书吗?孩子会有反应吗?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图书给婴儿?应该怎样给婴儿读书?
我的朋友,从女儿妮妮三个月时起就给她读书了。每天晚上,妮妮吃饱了,洗净了,心满意足地躺在小床上。这时,妈妈就会拿起自己最喜爱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给妮妮读上几页。 其实,妈妈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应。只是,当初诗里那童真纯净的意境,曾经深深打动过妮妮妈妈的心。今天,她想和自己的小宝宝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感觉。可是,妮妮慢慢长大后,开始喜欢做语言游戏,从接妈妈念的诗的最后一个字,到整句背诵,到自己编出一些韵语,表现出很强的语言能力。
讲妮妮的故事,是因为常常有父母问我这样的问题:给婴儿也可以读书吗?孩子会有反应吗?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图书给婴儿?应该怎样给婴儿读书?
在这一期的专栏里,就来跟大家分享适合一岁以前婴儿的图书:
童谣儿歌书:挑选童谣书时,除了看歌谣的内容是否朗朗上口,适合孩子,还要看画面是否好看。
孩子的语言学习,从口语开始,而口语的学习,又从听开始。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谣,多是压韵的。听着这些儿歌长大,孩子从小培养出对语言的敏感,长大了学习语文,就容易多了。
从孩子三、四个月开始,就可以给孩子读书,只不过,这时候,孩子还不会看,也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应。这时候给孩子读书,主要是让孩子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海洋里。孩子会坐以后,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画面了。因此,有一些设计精美的儿歌童谣书,配上了精美的画面。在听着童谣儿歌的优美声音的同时,宝宝还可以去看漂亮的画面。挑选童谣书时,除了看歌谣的内容是否朗朗上口,适合孩子,还要看画面是否好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快乐儿歌》和《幼读唐诗》,大大的字,精美的画面,非常适合和小宝宝共读。还有明天出版社的《百岁童谣》,有文有图,画面不错,也可以选出很多可爱的童谣。
宝宝从小就可以浸泡在优美的英语童谣中。例如,知识出版社的《经典英语童谣》,选择了百首著名英语童谣,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听着随书附赠的美国原音CD,也值得推荐。
看图认物书:一边看着图片,一边说出物体的名称,讲讲物体的用途,是很多这个年龄的宝宝非常喜欢做的事物。
5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手段策略
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作为年轻的父母,该通过怎样的策略与手段,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最首要的是家长要能以身作则。如果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父母从来都不读书,又怎么要求孩子来读书呢?如果家长实在不喜欢读书,起码每天可以看看报纸,给孩子一种最直接的感知:从文字里可以获取信息和快乐!有父母做榜样,孩子哪能不模仿呢?
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
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总会缠着父母讲故事,讲完一个还要讲一个,讲完一遍还要讲一遍。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讲,听故事、看图画、讲故事就是阅读的最佳开端,如果父母能经常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给孩子听,日久天长,孩子各方面都会受益,最重要的是,这可以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去书店和图书馆
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和图书馆可以开阔孩子视野,了解到书的多样性,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最直接地感受到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产生读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