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小寒节气来临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小寒的到来也说明了,春节已经不远了。但是同时小寒的到来可能会将人们带入最寒冷的时节,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常常说三九天就在小寒节气之内。很多人可能对于小寒的到来不知道要吃什么。

目录 小寒时节都有哪些习俗 小寒节气来临 小寒到养生主打是粥 小寒节气话养生 小寒到来8个预防不能少

1小寒时节都有哪些习俗

  小寒习俗之一:画图数九

  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

  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小寒习俗之三: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习俗之四: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2小寒节气来临

  画图数九

  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补膏方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内脏。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在冬日里受到民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3小寒到养生主打是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带出冬季养生好方法。小寒到来话养生,各种粥类是主打。

  中国农历的腊月初八,也是传统的“腊八节”,相信大家在这天都已经喝过那味道香浓的腊八粥了吧。冬季里喝腊八粥暖胃又营养,是绝佳的养生天然补品。而明天又是我们的传统节气“小寒”,也就是说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已经到了。在这个时候喝点养生的粥最好不过了。说到这里,昨天还没有喝到腊八粥的朋友也不用着急,下面我们会介绍几款适合在这个时候喝得冬季养生粥,保证让你暖暖和和的过好这个冬天。

  小寒时节指的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需要进行一番滋补保养,而冬季滋补的健康佳品那就非粥莫属了。关于养生粥,首推的当然还是我们最熟悉的腊八粥,它一般是以糯米、红豆、桂元、枣、花生、白果、松子等煮成‘甜稀饭’,在隆冬里吃上它,又营养又可口又暖和。腊八粥的好处在于它富含的各种豆类,能够迅速的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同时,薏米、红枣、枸杞等等又都是冬季滋补的佳品。所以,在这个时候来上一碗腊八粥最好不过了。

  除了美味又家常的腊八粥,还有什么粥适合在这个时候食用哪?

  1:大米粥

  大米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一种传统主食,有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最适合在冬天的时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来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养生粥绝少不了它。

  2:红薯粥

  《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能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红薯配上小米煮成的粥甘甜味美,喝过之后还有回香。二者的组合更是堪称经典,对消化不好和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3:牛肉粥

  牛肉性温和,同羊肉一起被称为冬季滋补的绝佳肉类。牛肉煮成的粥营养价值高,口味独特,可以补脾胃,并且能够强健筋骨。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使身体产生热量。

  4:山药粥

  书中说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泄泻、肺虚痰嗽久咳之症。而且还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补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来食用山药一点也不会破坏它的营养成分,可以起到冬季养生滋补的功效。

4小寒节气话养生

  今天就是小寒节气了,农历的春节眼看就要到了。医生提醒,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一定要注意防寒防冻,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人,不可大意。

  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高发

  据介绍,寒冷暑热,阴雨雾气,都会对人产生影响。有些人能够很快适应天气的变化,而有些人就不适应,从而产生疾病。虽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老节气似乎有时候不太准了,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但仍然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这些传统节气,还是要适当注意防范相应的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更高。

  冬季严寒,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小寒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气温下降就要添加衣物,不要等到感觉冷了再添”。

  呼吸道疾病是冬季季节性疾病,容易感冒的人,有哮喘、肺气肿、气管炎、慢支病史的人要注意防范病情复发。

  好天气再锻炼

  民谚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日养生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有氧运动。

  锻炼方式以选择有氧运动为佳,不要进行单个肌肉、单块肢体的强烈运动,这种无氧代谢会造成乳酸堆积,使人出现酸中毒、困倦乏力等症状。王新志同时强调,户外锻炼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恶劣天气,暴风骤雨、天气严寒、大雾阴霾,就不宜进行户外锻炼,“这时候锻炼就是破坏性的锻炼了,效果适得其反”。只有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天气,才适宜户外锻炼,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

  阳热体质不宜热补

  进入小寒节气,饮食以冬季进补为主。冬日养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一种补,而民俗中在冬日有适当多吃点羊肉、牛肉的习惯也是一种补。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比如,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等。

  王新志提醒,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性,要辨体用食,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食疗和食补。体质较弱的人,不偏寒或热的人,可以在冬季适当进补温阳、热性的食物,但如果是阳热的体质,就不宜多吃辛辣、热性、油腻的食物。

  总之,进补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缺什么补什么。

5小寒到来8个预防不能少

  今天是小寒节气,意味着数九寒天愈来愈烈,在这寒冷的时节,做到以下8个预防,才更有利于防寒保暖,远离疾病干扰。

  一、防中风

  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中风的原发疾病,还要注意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中风先兆。

  二、防心脏病

  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还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

  三、防晨练病

  天气寒冷时,一些老人坚持早锻炼,因身体未能及时适应露天环境,很容易发生心慌、胸闷或低血糖反应。

  健身也要做到四点:

  1.热身活动要充分;

  2.开始进行健身运动时,要多穿些衣服,穿着衣物要轻软,不能过紧,热身后,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

  3.健身环境要舒适。健身房里不宜门窗紧闭,若想到室外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

  4.运动方法要得当。

  冬季锻炼要提高强度和力度,增加动作的组数和次数,同时增加有氧运动的内容,相应延长锻炼时间,用心改善机能,发展专项素质,消耗体内脂肪,防止脂肪过多堆积。

  四、防不当御寒方式

  包括门窗紧闭、不通风、蒙头睡觉等。

  因为冬季关上门窗,会减少空气对流,可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空气不流通危害更大。据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其中从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种,其结果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对呼吸道有影响,因而易使经常闭窗贪睡的人患感冒、咳嗽、咽炎等。

  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会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作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觉沉,疲乏无力。

  五、防煤气中毒

  六、防消化道溃疡

  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可少食多餐,忌食生冷食物。

  七、防呼吸道疾病

  包括感冒、咳嗽、肺炎等。

  八、防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