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育儿 >幼儿心理

容易被忽略的儿童心理秘密

没有任何悲剧比孩子自杀更令人痛不欲生的了。专家指出,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目录 秘密让你心灵永葆健康 容易被忽略的儿童心理秘密 儿童安慰物的特点及秘密 小秘密让心理更健康 了解新生宝宝的心理秘密

1秘密让你心灵永葆健康

  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都具备过双重生活的潜质。模仿别人、尝试扮演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实际上,这种对自我角色变换的渴望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期。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个秘密的世界。在其中,你可以任由你的想象驰骋,塑造出你想要成为的角色。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互联空间中构建自己的秘密世界,许多网虫同时拥有几个网名,在网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任何角色,尽情发挥想像力和演技。

  网络上的你实际上是人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后,人们在网络世界中以另一种身份,去倾诉苦恼,宣泄情绪,能够不知不觉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因为在网络中你无需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后果。网络上的你实际上是人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因为受到压抑和限制,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很少出现,也就是你的“秘密自我”。

  没秘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都具备过双重生活的潜质。模仿别人、尝试扮演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不仅仅是小孩子过家家时的游戏。实际上,这种对自我角色变换的渴望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期。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个秘密的世界。在其中,你可以任由你的想像驰骋,塑造出你想要成为的角色。

  在武侠迷的秘密世界里,主人公会是一个侠骨柔情的剑客,行走江湖,匡扶正义,尽管现实中他看到杀鸡都会打颤。研究发现,心理角色扮演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需的。没有心理秘密世界的人在社交、工作或婚姻遇到问题时更容易迷失自我,变得怀疑、抑郁。与之相反,有秘密世界的人能够在他的虚幻世界中找到发泄的出口。

  人为什么有多面性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同时拥有几种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和不相联系的人群交往,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这种人大多出身在生活富裕,但又严厉、教条的家庭。

  从小到大,孩子必须按着父母设计好的轨迹生长。结婚成家后,要做一个好丈夫(妻子)、好父母,在他人眼中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当夜幕降临,或独自出差时,他们内心中的另一面就会展现出来,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有些人白天在公司谨慎寡言,晚上却爱在酒吧酗酒喧哗。这些都说明了人的多面性,如果能够合理处之,也未尝不可,但许多人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秘密最终暴露,人们要么摊牌,重新做出选择,要么会产生人格分裂。

2容易被忽略的儿童心理秘密

  没有任何悲剧比孩子自杀更令人痛不欲生的了。而儿童的试图自杀行为,很多时候普通人是看不出来,认为“孩子不会自杀”。殊不知这种无意的漠视,恰恰成为儿童自杀的“土壤”。据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自杀或者“准”自杀行为逐年增多。父母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更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心理健康 标准

  专家介绍,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其实,不少孩子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般来说,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情绪、行为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号。

  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

  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又没有躯体疾病。

  专家指出,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家长要多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并对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更全面的了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及特长兴趣因材施教。

  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期望应有适当的水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长。

3儿童安慰物的特点及秘密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

  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

  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

  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4小秘密让心理更健康

  保守秘密的本事能加强一个人的吸引力。“最常见的事物,只有当你把它藏起来的时候才会叫人高兴。”

  保守秘密的后果因人而异。我们经常发现,真实的世界中的很多人因为长时间严守一个秘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他们努力压抑自己不说出秘密,最后不幸导致一种反弹效应,使得他们对心中秘密的顾虑竟然会淹没自己正常的意识,尤其是当秘密泄露之后会受害的人就在他们附近的时候。

  在极罕见的情况下,一些由于病理原因而表现得无动于衷的人,一点也不用为秘密可能为他人造成的潜在影响担心,所以他们也不会觉得保守秘密所带来的压力。

  而对于以保密作为职业的间谍来说,他们至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对于可不可以把秘密告诉什么人,告诉多少,他们都有着清晰的底线。

  有人天生更能保密。在过去十年中,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群体,他们将其称为“压抑者”。据估算,美国人口中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人属于这个群体。这些人更能无视或者压抑那些让他们感觉尴尬的“秘密”,所以他们更能严守秘密。

  在测试焦虑和防御性的问卷中,这些“压抑者”得分很低。这表示他们很少会生气,为金钱发愁或者被噩梦困扰。他们都自我感觉良好,不会为一点小麻烦冒汗。

5了解新生宝宝的心理秘密

  新生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家长要想更好的护理新生宝宝,了解他们的心理秘密是很重要的。

  据新生儿期简单的条件反射建立和最初心理现象形成的特征,对新生儿的心理卫生要重视以下几点:

  母亲是第一任启蒙老师。要对新出生的婴儿多给予抚爱,及早训练与建立新生儿主动寻找食物的条件反射。在每次喂奶时要用亲切温柔的话语对他说:“宝宝醒醒吧,该吃奶了,妈妈已经来了。”尽管婴儿不懂这些话,但这种语言的刺激,对婴儿条件反射的建立帮助极大。还要有意识地把奶头先放在婴儿的脸上,刺激婴儿的感觉,然后再逐渐接近他的嘴,为婴儿提供更多的寻找奶头的学习机会。要注意定时、按程序喂奶,使婴儿及早建立起母亲的声音和吸吮乳汁之间的联系,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属于最初的智力开发内容,对促进心理现象的萌发和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有帮助。

  给予婴儿周到的护理。如按时喂奶,按时换尿布,根据天气变化注意保暖,使婴儿获得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与需要,经常处于舒适感所带来的愉快情绪的反应状态。这种愉快的情绪反应,有利于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形成。相反,如果护理不周,婴儿常因饥饿、尿布潮湿等给予的不舒适而处于持续的啼哭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会不利于婴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正常情况下,婴儿有时也会出现无原因的啼哭,或想让母亲(或他人)抱一抱、摇一摇。婴儿啼哭时放开喉咙,手舞足蹈,这对锻炼肺活量(肺功能)以及达到全身运动都有良好的作用。如果婴儿出生后数月,既没有饥饿、不适的不愉快情绪,也没有吃饱、穿暖后由舒适所带来的愉快情绪反应,也从不啼哭,这可能是不正常的现象。

  母亲的抚爱,应从婴儿出生后即开始。通过与婴儿身体皮肤的直接接触,对促进婴儿皮肤感觉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为婴儿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母乳喂养,给予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等,对婴儿的脑发育是有好处的。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因此,促使良好的脑发育是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