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传染科 >结核病

咽结核

咽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各个器官可受累及,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咽结核多为肺结核病人痰中结核杆菌接触损伤的咽部粘膜而发病,或由喉结核向上蔓延而来,也可发生于结核杆菌的血行播散。单独的咽结核较喉结核为少。咽结核常因疼痛、吞咽困难,造成极度营养不良。那么,咽结核会引起哪些临床表现?咽结核如何治疗?下面就来看一下!

目录 咽结核是什么病 咽结核有什么临床表现 咽结核涂片有什么临床意义 咽结核如何治疗 咽结核是怎么得的

1咽结核是什么病

  咽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传染病。各个器官可受累及,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咽结核多为肺结核病人痰中结核杆菌接触损伤的咽部粘膜而发病,或由喉结核向上蔓延而来,也可发生于结核杆菌的血行播散。咽结核常因疼痛、吞咽困难,造成极度营养不良。咽结核一般分为急性粟粒型和慢性溃疡型两类。

  1.急性粟粒型咽结核 常继发于活动性开放性肺结核或粟粒性肺结核。为全身免疫力不良的表现,也是严重肺结核的一种恶性并发症。病人体温高,全身情况极差,咽痛剧烈,吞咽尤甚,常放射至耳部。病初起时,在粘膜下出现多数粟粒状小结节,迅速溃烂形成边缘不整齐的溃疡,上覆灰黄色污秽分泌物。好发于软腭、咽后壁和咽侧壁。也可以发生于扁桃体及其他部位并常向口腔及喉部蔓延。

  2.慢性溃疡型咽结核 发展较慢,除吞咽痛外,其他症状不甚明显。好发于咽腭弓及咽后壁,在苍白水肿的粘膜上有局限性浸润病变。继而溃破形成浅表溃疡,溃疡可局限于一处或数处,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其上覆有灰黄色假膜。若有继发感染,溃疡发生死而深陷,形成潜行性边缘。

2咽结核有什么临床表现

  鼻咽结核常表现为粘膜溃疡或肉芽肿形成,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听力减退等,可于病理检查中确诊。口咽及喉咽结核主要有粟粒型或溃疡型两种,粟粒型咽结核常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如粟粒型肺结核等)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咽痛剧烈,可向耳部放射,严重影响吞咽。

  咽部粘膜苍白,软腭,腭弓或咽后壁等处可见多数散在的粟粒大结节,以后迅速发展为浅表溃疡,边缘不整齐,表面被覆污秽渗出物,溃疡型咽结核好发于腭弓或咽后壁,一处或数处不等,发展较慢,溃疡亦可向深部发展,致软腭穿孔,腭弓或悬雍垂缺损,愈合后遗留疤痕性狭窄或畸形。

  腭扁桃体及腺样体结核常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结核,多于病检中发现,可能与饮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牛奶有关(牛型结核菌),扁桃体结核常伴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腺样体结核合并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肿大者可能为原发性。

3咽结核涂片有什么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一、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多见于严重感染及中毒,密切观察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对判断感染的程度、病人抵抗能力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中性粒细胞的其它异常变化:

  (1)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2)棒状小体――主要见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3)其它异常粒细胞 多是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

  3.异型淋巴细胞 ,多见于严重的病毒感染、过敏及中毒。其中发热、颌下及颈部多处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加、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的病人,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性较大。部分儿童血中也可见到某一类型的异型淋巴细胞,但不超过3%,无临床诊断价值。

  4.涂抹细胞或篮状细胞,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

  5.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到红细胞的质量,特别是贫血病人,不仅其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而且会有相应特异的红细胞形态改变,表现在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涵物的异常。

  二 、(1) 淋球菌感染淋病的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宫颈口或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或有淋菌性结膜炎、肠炎、咽炎等表现,或有播散性淋病症状。

  (2)新型隐球菌(C. neoformans)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霉菌。它可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脑膜炎。

  (3)白喉杆菌侵入机体,仅在咽喉部生长,产生白喉毒素入血,可引起心肌炎、 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4) 其他病原引起的感染症状:

  需要检查的人群淋球菌、新型隐球菌、梅毒螺旋体、白喉棒状杆菌等病原感染的病人和疑似血液中有病变患者。

4咽结核如何治疗

  需进行全身抗痨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局部治疗主要在于减轻疼痛及吞咽困难。咽喉部症状特别明显者,可配合异烟肼或丁胺卡那雾化吸入治疗以缓解症状。如饭前可用0.5%~1%的卡因喷雾咽部,以暂缓疼痛。

  对慢性溃疡型而病变范围不方法者,可用50%~80%乳酸、20%硝酸银或钝铬酸烧灼,促使溃疡愈合。局部用1%链霉素漱口或喷咽。

  另外,咽结核患者食物不宜过热或过冷,宜与体温相当。注意补充营养和维持口腔清洁。

5咽结核是怎么得的

  结核杆菌为专性需氧菌,对某些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强,结核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体成份,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脂质含量与结核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强,结核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

  咽结核多为肺结核病人痰中结核杆菌接触损伤的咽部粘膜而发病,或由喉结核向上蔓延而来,也可发生于结核杆菌的血行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