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子女能力培养

从四个方面培养宝宝的情商德育

道德智商不只是从背诵条规得来,而主要是从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而成人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要小孩子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怎么培养呢?一起看看。

目录 别亲手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家庭环境决定儿童的心理素质 四个方面培养宝宝的情商德育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5大方法 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人生功底

1别亲手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什么是思维能力?

  简言之,思维能力指的是孩子对大脑里表征内容的操作过程。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孩子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最终实现问题解决。4-6岁为养成关键期。

  什么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人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但这个创造并非凭空的,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什么是孩子的想象力呢?它是对已有形象的再造,联想,迁移等能力。比如说,看到一个圆形,孩子会回答出很多答案,太阳,鸡蛋,饼干,皮球等等。孩子所想象到的事物,其实也还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是可以触摸到的具体东西,或者能够闻到的气息,或者是能感受到的情绪等。

  一般只要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允许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和表达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过,可惜的是,真实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

2家庭环境决定儿童的心理素质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理应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分歧,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在这样合作、谅解的氛围中,儿童不但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而且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会得到和谐发展,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形同陌路,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和睦相处,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在专横的旧式家庭环境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的个性特征,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有些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过分娇庞,有求必应。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有些父母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儿童因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表现为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家庭中能互相爱护、关心、随和谅解,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自尊、自立,对别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心理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些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单亲家庭不断出现。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更使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从而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都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四个方面培养宝宝的情商德育

  一、孩童是最敏锐的观察者

  道德智商不只是从背诵条规得来,而主要是从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而成人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要小孩子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当我们想教育小孩时,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二、从第一天就开始传达信号给孩子

  譬如有的六七个月的孩子爱淘气,喜欢喝完牛奶就扔奶瓶,听奶瓶摔在地上的声音。对这种现象,是随他去,帮他收拾。还是申斥打骂他?正确的方法是,当孩子喝完最后一口牛奶就拿走奶瓶,并一边跟他说话或洗脸。就这样渐渐地,孩子就没有兴趣丢奶瓶了。也就是说,从事情发生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教育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小于一岁的儿童也能够调教,不然,长大了便难以教育,成为爱的奴隶就不好了。

  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三、良知启蒙阶段

  在小孩进小学前后,这时,小孩开始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性格,建立自己的一套道德观。这个阶段,许多的新知识随着书本、音乐、美术和运动等形式,引起小孩的兴趣。小朋友们也开始接触与他们分享知识的老师和教练等。处于这样精力充沛的年龄的小孩,对新鲜事物甚感好奇。好奇和学习心极强,甚至令家长“追不上”、吃不消。但由于小孩正处于学习和启蒙的阶段,家长也应谨慎地尝试明白小孩是怎么去理解事物的。

  四、品格胜于知识

  无论我们的孩子成绩多好,无论懂多少道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怎么做个好人。“人生有三样东西是重要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我们这一生要坚持的,就是做个善良的人,继续帮助我们孩子。同时,坚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谨记:品格胜于知识。

4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5大方法

  1、占小便宜吃大亏

  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拿。有时孩子会禁不住美味或者玩具的诱惑,在陌生人的劝说下接受这些东西,告诉孩子接受赠与是会受到侵害的。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2、熟记电话号码

  让孩子熟记家长号码、名字、家庭住址、自己的名字等一些有助于联系家里人的方式。另外尤其要牢记常用的报警及急救电话,如110、120、119等等。

  3、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幼儿体能

  我们除对幼儿进行体育训练外,还注意开展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以增强幼儿的体能。如:春天带领幼儿去郊游,通过远足活动对幼儿进行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冬季运动会组织幼儿进行达标项目比赛,自觉加强了平时的排球、跳绳、投掷、翻滚等项目的练习,兴趣很浓,达标率也有所提高。

  4、消灭不安全因素

  在园区环境改造中,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创设了便于幼儿锻炼的各种环境设施。我们对现有的容易对幼儿造成伤害的建筑进行拆除和改造,对大型玩具进行全面检修,认真检查每一颗螺丝,做到防患于未燃,将意外伤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5、创设良好锻炼环境

  我们利用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小型场地,增设了废旧轮胎和老师自己制造的吊球、拉力器、攀登架等,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如幼儿在玩轮胎过程中,知道了一手扶着一手在后面推就滚稳了,而且越玩越灵活,并且知道轮胎要倒时赶快躲开身子、跳到一边就不会压着脚。这些器械既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解答了,家长要注意教导孩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宝宝健康成长。

5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人生功底

  “等孩子上大学了,我就轻松啦!

  过了这几年,我带孩子就不用这么累了!”

  这些话您有没有听到过?这可是很多母亲的口头禅呢。

  没错,孩子的某个成长阶段,会让家长感到格外劳累,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却不仅仅是在那个阶段——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可以说,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然而,只有极少数家长能继续努力,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家长们,保持一颗探索的心,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才能给孩子带来更为广阔的世界。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

  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课程),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许多妈妈,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便放弃了自我探索

  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