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性病科 >艾滋病

4种常见破坏孩子食欲行为

总是有妈妈为孩子不爱吃饭头疼,每次吃饭都要绞尽脑汁用尽各种办法才让孩子吃完。还有些孩子挑食、不爱吃蔬菜或者不爱吃肉,所以有些妈妈怀疑自己的孩子患了什么病或者是缺了什么营养元素,并且去医院做各种检查。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大多不爱吃饭的孩子身体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孩子为什么总是没有食欲呢?其实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的喂养方式有问题,以下列举4种使孩子食欲不好的错误做法。

目录 小孩子如何调理脾胃 有哪些食物有助于孩子长高 如何保证婴儿营养均衡 日常10个就餐习惯宝宝更健康 4种常见破坏孩子食欲行为

1小孩子如何调理脾胃

  1、日常饮食

  中医中的脾胃指的是脾经和胃经。若是孩子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偶可能伤及其脾胃。建议注意日常喂养得当,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肉类食物,饮食要规律,最好定时、定量,还应让孩子少吃一些零食。

  如果属于脾胃虚弱偏内寒,应养成孩子吃热饮的习惯,不宜喝冷水以及吃冷饮,另外酸奶也不要吃太多。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山药、芋头等,少吃生冷油腻食物。如果属于脾胃虚弱偏内热,那么平时应少吃干燥、油炸、辛辣、寒凉食物,建议适当多吃海带、胡萝卜、南瓜等食物。

  2、中药调理

  小儿脾胃较弱,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积食、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专家表示,考虑到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可以用中药调理孩子的脾胃,能保护儿童娇嫩肠胃,同时还能对症治疗。

  3、推拿按摩

  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每日给小儿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

  对婴幼儿可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4、作息注意

  在作息上,充足的睡眠对于增强小儿的体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使机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天气适宜时,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的空气阳光,多参加户外活动。

2有哪些食物有助于孩子长高

  孩子要想长高吃什么好呢?虽然没有针对身高的特效食物,但是有些食物确实对成长有帮助。我们周围有很多营养丰富、有助于成长的食物。

  牛奶

  牛奶中富含制造骨骼的营养物质——钙,而且容易被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吸收。虽然喝牛奶不能保证一定会长高,但是身体缺乏钙质肯定是长不高的。所以多喝牛奶是不会有坏处的。每天喝3 杯牛奶就可以摄取到成长期必需的钙质。

  *不喜欢牛奶 酸奶,奶酪

  鸡蛋

  鸡蛋是最容易购买到的高蛋白食物。很多孩子都喜欢吃鸡蛋,特别是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妈妈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对孩子不好,但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用担心胆固醇值,每天吃1-2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

  *不喜欢鸡蛋 豆腐,奶酪

  黑大豆

  大豆是公认的高蛋白食物,其中黑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是有利于成长的好食品。做米饭时加进去,或者磨成豆浆喝都可以。

  *不喜欢黑大豆 花生

  沙丁鱼

  沙丁鱼中富含蛋白质和钙。沙丁鱼中的钙比其他海藻类中含有的植物性钙更容易消化吸收,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此外凤尾鱼、银鱼、胡瓜鱼等连骨头带肉一起吃的海鲜类都是很好的食物。如果当菜吃银鱼感觉吃的量有限的话,可以磨成银鱼粉喝牛奶时一起喝。

3如何保证婴儿营养均衡

  1、适时增加辅食 ·种类:婴儿从出生4个月起应开始添加辅食,6个月起逐步增加辅食的数量、浓度和品种。6个月的婴儿可以吃软饭、泥状和半固体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肉、鱼、蛋等动物性食物,并帮助婴儿补充微量元素;8个月的婴儿可以吃“手指”食物,如手指饼或其他低糖低盐饼干等;12个月的婴儿就能吃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了。·次数: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辅食喂养的次数,6~8个月每日应喂辅食2~3次,9~11个月增加到每日3~4次,12~23个月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其他食物,如水果、带花生酱的饼干等等,每日1~2次。

  2、适时增加硬食有些爸妈生怕婴儿没有牙齿,咀嚼能力不强,所以给婴儿喂一些稀饭、面汤、米粉之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对于婴幼儿来说,不是不能吃,只是所含水分多、能量低、不含铁、锌、钙等营养素,长期这样食用,势必造成婴儿营养素缺乏。 要为婴儿提供理想的食物,就必须改进烹调的方式。如:做稀饭时少加水,做面汤时混入固体食物(豆、肉、蛋、菜等),以增加稠度;同时还要尽量保证每日摄取适量的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橘红色蔬菜、水果、植物坚果(豆、芝麻、花生)、脂肪、糖等食物。

  3、适当增加动物来源性食物营养学上将食物分为植物来源性食物和动物来源性食物,二者营养成分有所区别,尤其在婴儿容易缺乏的一些营养素(如铁、锌、硒和维生素A、D)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方面的差别很大。 虽然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铁、锌和一些维生素,但因含有较多的植酸、纤维素等,阻碍了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比如:菠菜中的草酸,可以与钙、铁、锌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草酸钙、草酸铁、草酸锌,如若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相关营养素缺乏。 因此,应在婴儿的食物中适当增加动物来源性食物(包括蛋、奶)的摄入量,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和其他微营养素缺乏的发生。

  4、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超过25%的家长会强迫婴儿进食;超过50%的家庭在进餐时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边吃饭边看电视的居多,大于1岁的婴儿仍有42%使用奶瓶喂养。 其实,喂养行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喂食过程,而是喂养人与婴儿之间的互动,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婴儿需要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和家人的亲切鼓励,因此,家长要学会看懂婴儿的饥饿信号,给婴儿营造一个没有干扰的进食氛围,用积极的语言或目光鼓励婴儿进食,避免强迫的发生。

  如果强迫进食,千方百计哄骗进食,鼓励快速进食,不分时间、场合地给婴儿食物,都会干扰婴儿自身的调节系统,使婴儿产生不适感,如不知饱饿、对吃饭产生厌恶等,甚至在饭桌上培养出任性、不听话的性格。 但也不可使用利诱的方式让婴儿吃饭,否则,久而久之,便会让婴儿以“吃饭”作为交换条件,造成婴儿错误的价值观。

  5、培养婴儿好胃口肚子饿了,便想吃饭,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婴儿真的饿了,就不存在不肯吃饭的问题,因此,婴儿“拒绝吃饭”最常见的理由就是肚子不饿。

4 日常10个就餐习惯宝宝更健康

  1、乐食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儿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吃饭时的情绪是否愉快,也是决定孩子是否乐食的关键;不要经常逼迫孩子吃饭或是吃饭时斥责小孩,否则会让他觉得吃饭是一件讨厌的事。

  2、佳食

  烹调技术要检讨:添加副食品后,要多变化样式、口味,让孩子每天对食物感到新奇,手艺不佳的妈妈,不妨多买一些幼儿食谱回家研究。

  3、烹食

  让孩子参与制作过程:可以让孩子自己涂果酱、加盐巴,因为有参与感,而喜爱自己制作的食物。又如,餐前叫孩子帮着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绍即将上桌的菜是其最喜爱者送的,营养和味道如何之类。

  4、隔食

  大人有时也会因为情绪、气候而胃口不佳,如果偶尔孩子到了吃饭时间,仍不觉得饿,就别硬要求他吃。相对的,隔一段时间让孩子再次尝试:如果孩子对某一项食物感到讨厌,可能只是暂时性不喜欢,可以试着隔一段时间再让他吃吃看。

  5、替食

  学会替换原则:食物种类虽然不同,但是营养成分却是可以替换,如果真的不喜欢某些食物,就试着找出可替换的食物。

  6、管食

  要避免孩子单独进餐,没有家长的管教和指点,一般都会胡挑乱选,自己认为好吃的吃一点,其它的菜肴营养再丰富也不会问津;或者吃一点、玩一阵,有的干脆把饭菜倒掉一些而谎称自己吃了。

  7、杂食

  杂食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是孩子获得各种营养素的保证。可先从每天吃10种、15种食物做起。

  8、慢食

  要教育孩子学会“一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个小时”的习惯,这种慢食方法有多重效应:健脑、减肥、美容、防癌。

  9、素食

  原意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点荤也不吃,这也是人类本原的孩子幼嫩消化系统结构所决定的进食原型。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10、早食

  即三餐皆需早。对于孩子与大人来说,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开关”;晚餐早食可预防十余种疾病。

54种常见破坏孩子食欲行为

  一、零食搭配不合理

  很多家长的观念中,经过加工的食品都是垃圾食品,是禁止食用的。但是也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适量吃零食没有任何不妥。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完全对,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罐装食品等确实不宜给孩子食用,但是坚果仁、小饼干、面包等零食对于补充体力是有一定好处的。

  家长不仅仅要为孩子挑选健康的零食,还要合理安排零食的食用时间。一般来说,每次正餐前一个小时内都不要吃零食为宜,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小,吃了零食之后正餐的摄入会很大程度受到影响。

  二、千篇一律而不是变换新的菜式

  其实有些父母是非常讲究营养搭配的,每天的饮食都有一张规定好的菜谱,比如早餐是稀粥配蒸水蛋,中午是米饭配蒸鱼和蔬菜,晚上吃骨头汤面条。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份非常合理的食谱,有鱼有肉有鸡蛋,还有米饭有面条……但是,你慢慢就会发现,宝宝的食欲变得越来越差。

  食谱即使再有营养,吃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腻、不好吃。家长应该将心比心,我们是不是也或多或少埋怨过来来去去就几样菜的单位食堂呢?所以如果孩子不爱吃饭,你要考虑一下是不是食物不合胃口,最好能做一些新的菜式,让孩子不时改善一下伙食。

  三、让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吃饭的乐趣

  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一岁以后的宝宝就会用手握住勺子舀饭往自己嘴里送了,不过这么小的孩子的双手是笨拙的,经常会将饭菜撒一桌一地。一开始家长们可能会比较宽容,知道宝宝这是在学习呢,但是时间长了可能就不会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一方面是觉得搞卫生太麻烦,另一方面是觉得宝宝自己动手玩心太大,不专心好好吃饭。

  但是事实上,吃饭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动手怎么能感受到吃饭的乐趣呢?所以在这里建议妈妈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可以准备两套餐具,一套给宝宝自己用,另一套妈妈用,在宝宝自己吃饭的时候,妈妈可以见缝插针地喂。

  四、让吃饭变成孩子的负担

  常常孩子吃了几口饭就不吃了,很多妈妈就会忍不住说教:“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你看隔壁小弟弟,人家吃饭多好”,“吃饭的时候专心点,别东看看西摸摸的”。“不好好吃是吧,饿你几天看看你吃不吃”……

  其实儿童的心理都是非常敏感的,家长不论是夸奖还是批评,孩子心里都很清楚。如果每次吃饭家长都一阵说教,那么就会让他打心底感觉吃饭是一件很有负担的事情,心里有负担那么食欲自然不会好。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士长李文认为应该从小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饮食氛围,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对吃饭有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