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在中国6岁儿童约有9成患龋齿,12岁以下儿童每人平均有4.2颗蛀牙。为降低宝宝龋齿发生的机率,医师建议从0岁起就应该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从2岁起就应该用宝宝专门的牙刷,从小做好牙齿保健。
目录
1宝宝应从两岁起开始学习刷牙
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而且有按摩牙龈作用,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依据儿童年龄选择牙刷方法
怎么帮小朋友选牙刷?不是只选标明“儿童专用”的就好了喔!要照顾好家中小宝贝的门面,依儿童年龄来选择才是正确的方法。
儿童牙齿成长最重要的三个阶段为:2至4岁的幼儿期、5至7岁的学龄前与8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这三个阶段因牙齿的成长情况各有不同,建议应选择针对不同年龄设计的牙刷来保健幼儿牙齿较为恰当。
以往父母在为家中小朋友选购牙刷时,习惯上会挑小朋友专用牙刷,但因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同,牙齿的生长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应有分龄使用的概念,不同的年龄阶段,要选择不同的牙刷。
2至4岁
此时期的宝宝常用奶瓶喝奶,最容易发生奶瓶性龋齿,且正处于牙齿发育初期,手掌与口腔也较小,初次刷牙,建议选择窄小刷头易于深入小朋友的口腔,同时握柄也较粗胖,让肌肉未发展完全的幼儿掌握。
5至7岁
在6岁时第一颗恒齿已长出,因此要特别注意牙齿清洁。建议可选择杯行刷毛的牙刷,毛刷边缘要柔软,能完全包围每颗牙齿以达到彻底清洁,而且动力刷毛可帮助清洁大臼齿,帮助深入清洁后排牙齿。
8岁后
此时儿童因处换牙阶段,乳齿与恒齿同时存在,又加上齿缝间隙较大,若不特别留意其刷牙习惯,蛀牙即容易生成。因此牙刷的选择上应以柔软混合设计的刷毛,帮助彻底清洁牙齿及齿缝。
宝宝牙刷选择要点
看刷毛的材料:牙刷刷毛有天然毛鬃和尼龙丝毛两种。天然毛鬃牙刷其清洁效果及吸附牙膏较好,但干得很慢,容易积聚灰尘和细菌。尼龙丝毛牙刷则对牙齿的清洁作用及按摩作用均佳,均匀性、弹性好,比较符合宝宝的牙齿特性,而且更有利于口腔保健。
看刷毛的质地:一般刷毛可分为软性、中性、硬性三种,硬毛牙刷对牙齿的清洁效果较好,但对牙齿的磨损作用和牙齿的损伤也较大;中性硬度的牙刷比较适合具有成年人使用;幼儿一般使用偏软性牙刷,不会磨损牙齿和牙龈。父母买牙刷时,可用手指压一下刷毛,如手指有刺痛感则表示太硬,刷毛来回弯曲自如、手指有点痒的感觉,表示比较软。
看刷头的大小: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不同的大小,2-4岁时,牙刷头的长度应为2。0-2。5cm,宽度为0。5-0。8cm,有2-4排刷毛,每排3-4束刷毛,牙刷头前端应为圆钝形。4-6岁时,牙刷头的长度应为2。3-2。7cm,宽度为0。7-0。9cm,有2-4排刷毛,每排4-5束刷毛,牙刷头可以选择椭圆形、椭圆长方形,避免使用尖头形。
看刷头与刷柄的角度:市售牙刷有直线型和角度型两种。直线型牙刷使用时比较有力,但不利于清洁口腔内部的牙齿。有角度的牙刷对后牙清洁效果较好,而且省力,一般角度以17~20°为宜。
看刷毛的顶端:每根刷毛的顶部应该是圆钝型的,不能有锐角,购买时可用手来触摸判断;刷毛顶端选凹凸不平形的,有利于清洁牙齿之间的残留物质。
正确使用牙刷的方法
1、使用前,用温水浸泡1-2分钟,使刷毛变得柔软;如加入少量盐,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2、宝宝使用牙刷时,频率不宜太快;刷牙时先刷上排牙齿,再刷下排牙齿,这样可以避免刷到牙龈。刷两排牙齿时,先来回横刷几遍,刷去牙齿表面的污垢,然后再上下来回竖刷,清除牙缝里的残留物。横刷时用力轻,竖刷时稍加力。
2宝宝便秘的危害
宝宝便秘的常见症状是排泄物干燥,排便时间间隔久,或者排便不顺畅。婴儿消化不良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因素,可以从日常饮食着手,慢慢调理饮食来缓解症状,比如不给宝宝喝含有棕榈油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等。通常导致该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以及功能性便秘,这两种类型的病症都是可以通过手术医治或者日常护理来缓解的。
1.引起的病症
肛窦炎、直肠炎等症状的产生是因为便秘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过于干燥的大便在被排泄时会时肛门擦伤,导致肛裂。
2.不可忽视的原因
大于20%的人因为忽视便秘症状而不去及时治疗,导致病情严重,引起肠癌。
3.对饮食的影响
长期处于便秘状态会产生腹胀、食欲减少等现象。且由于肠胃运动减少,摄取的营养素减少,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
3宝宝吃饭慢怎么办
家长要知道,孩子吃饭慢一点是不要紧的。如果时间比较宽裕,可以让孩子吃得慢一点,毕竟细嚼慢咽有利于健康。
· 和孩子说清楚吃饭慢的后果
如果时间比较紧急,但孩子却依旧慢吞吞地用餐,有的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已经养成了吃饭慢的坏习惯或者是孩子不听话。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此时孩子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加快吃饭速度。家长不妨可以和孩子讲清楚等会要去做什么事,比如说马上要带他去游乐园玩,去晚了游乐园就会关门。玩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就会加快吃饭速度。如果是在上学前孩子慢吞吞地吃饭,家长就应该和他讲清楚上学迟到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会被其他同学笑话。当孩子清楚了吃饭慢的后果后,孩子自然就会加快吃饭速度。
· 正面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用餐习惯
家长在提出目标(例如在多少时间内吃完饭,吃饭的时候吃了多少菜等)的同时,也应给孩子设置达成目标的奖励。比如说在孩子达到了了要求后,应奖励一朵小红花或一枚五角星,在达到十个目标之后家长就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如给孩子买一个玩具,带孩子出去玩等。这样的鼓励会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4注意宝宝呛奶时不要直立
宝宝在1岁前很容易发生呛奶,许多新爸妈在宝宝呛奶时,常常会心疼地赶紧抱起来靠在肩上。其实,这样是有危险的:宝宝呛奶时千万不要直立,否则会让奶往下走,进到气管或肺里。
宝宝呛奶时,正确的做法是:
1.体位引流。如果呛奶程度较轻(宝宝有咳嗽,但是没有面色发紫的表现),将宝宝脸侧向一边,用空掌心拍宝宝的后背。如果宝宝呛奶的程度较重(有面色发紫的表现),应让其俯卧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并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利于气管内的奶引流出来。
2.清除口腔的异物,可用手指缠纱布(紧急情况可用手帕、湿纸巾等)伸入宝宝口腔,将其中的奶汁清除,避免吸气时再次将奶汁吸入气管。
3.观察宝宝的哭声和面色,如果宝宝没有哭声且面色发紫,提示其情况非常危险,在拨打120求救的时候,也要给宝宝做初步的心肺复苏。
为了避免宝宝呛奶,在喂奶过程中应该注意:
1.喂奶姿势要“三贴”:婴儿的嘴及下颌部紧贴妈妈乳房、妈妈与孩子胸贴胸、腹部紧贴腹部。
2.注意喂奶的速度和量,如果妈妈的奶水多,可用手指夹住
3.喝奶粉的宝宝要注意奶嘴孔的大小,以奶瓶倒立时奶滴出来为宜。
4.喂完奶后要给宝宝轻轻拍嗝,让其吃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
最后,宝宝如果出现反复吸呛,要注意有无喉软骨发育不良、腭裂等先天性畸形,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
5新生儿请勿哺乳前喂养
在母亲第一次喂母乳前给新生儿糖水或配方奶,称为“哺乳前喂养”。
什么是哺乳前喂养?
在母亲第一次喂母乳前给新生儿糖水或配方奶,称为“哺乳前喂养”。
哺乳前喂养的严重性
1.新生儿不愿吃妈妈的奶
哺乳前喂养会使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奶瓶的奶头比母亲的奶头容易吸吮),另一方面,因为奶粉冲制的奶比妈妈的奶甜,也会使新生儿不再爱吃妈妈的奶,造成母乳喂养失败。
一方面,新生儿得不到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初乳;另一方面,人工喂养又极易受细菌或病毒污染而引起新生儿腹泻。
2.母亲将身心受损
新生儿减少对母乳的吸吮,可使母亲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自己奶水不够,造成心理压力。一旦新生儿抵制母乳,母亲很容易形成失落感和挫败感,且新生儿不愿吃母乳,乳母易发生奶胀和乳腺炎。
忌轻易放弃哺乳
母乳,母婴之间的血脉纽带
母乳的好处人尽皆知,妈妈们也都清楚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发育是有极大帮助的。况且从亲子关系上,母乳喂养是宝宝从你身体里出来后唯一连接母子的血脉纽带。也许刚刚开始的哺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一定都是妈妈无乳,有些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妈妈们千万不要轻易就放弃母乳喂养。
宝宝拒绝母乳的可能性:
1.患病:新生儿除了拒绝吃奶外,还伴有呕吐、腹泻、黄疸、痉挛等。
解决办法:这时应将新生儿带到医院就诊。
2.鼻腔或口腔有问题:如新生儿感冒引起鼻塞,或口腔内患鹅口疮。
解决办法:鼻塞应该疏通鼻腔;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或龙胆紫涂在小儿口腔内,每日3次。
3.吸乳能力差:体重低于1800克的新生儿,可能发生吸吮困难。
解决办法:可以将挤出来的奶用杯和匙喂给新生儿,直到新生儿吸吮能力增强为止。
4.新生儿和母亲分开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母亲生病或上班,使母婴分开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新生儿拒奶情况。
解决办法:根据宝宝的脾性,以妈妈的耐心和爱心,尝试在各个时间段、各种环境中唤起孩子对母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