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性病科 >艾滋病

宝宝生活中的八大行为

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注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宝宝生活中的八大行为,父母不应该阻止。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目录 不良的口腔习惯会给宝宝带来危害 宝宝生活中的八大行为 妈妈选择蔬菜应注意的事项 宝宝的营养补充原则有哪些 一岁宝宝吃什么才能保证营养

1不良的口腔习惯会给宝宝带来危害

  吐舌

  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常形成吐舌习惯。但是,如果常把舌伸至上下前牙之间,使前牙咬合不上,上下颌牙齿唇向倾斜,长大后可表现为“哨牙”,严重者会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

  吮指(咬指)

  吮指是儿童最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不过3岁以内的孩子吮指头是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他最初学会的神经反射。如果4~6岁后的孩子仍保留这种习惯,就应及早 干预。吮指习惯可造成前牙间咬合不上、开唇露齿、闭不拢嘴和牙弓狭窄等口腔问题,情况严重时甚至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呼吸系统障碍。

  偏侧咀嚼

  即孩子只有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这或多或少会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妨碍颌骨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面部发育的不协调。同样道理,孩子爱咬骨头、木棍等硬物,也会造成这种状况。

  咬唇

  这种习惯多见于女童,一开始是在生气或受批评犯错误时出现咬唇动作,日久便形成咬唇习惯。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这个坏习惯会影响牙齿在正常位置上的排列,可造成牙齿错乱不齐。

2宝宝生活中的八大行为

  行为一:咬人

  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要制止!

  宝宝1岁左右时,有时会出现一兴奋就咬人的行为,不但咬身边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宝宝,也会咬自己。这其实是他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用错了地方。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提醒:父母需要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行为二:撕纸

  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宝宝没有缘由地撕纸,家长不必急于制止宝宝的这种行为。当宝宝六七个月大,发现通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的形状并发出声响时,会感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所以会对撕纸“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基于好奇心理的探索行为,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父母不应阻止,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提醒: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或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撕的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

  行为三:扔东西

  可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不建议严厉制止!

  当宝宝9月龄左右时,会对“扔东西”的游戏十分热衷。凡是能抓到的物品,都会被宝宝有意识地丢出去,还乐得“咯咯”笑。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也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父母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父母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

  行为四:玩弄生殖器

  需制止,但不要大声呵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转移宝宝兴趣。

  相信许多父母在孩子玩弄他们的生殖器时,都有过焦虑而复杂的感觉,且常陷于"是不是得趁早改掉他这个坏习惯"和"他多棒啊"的两难当中。事实上,面对涉及人类性欲方面的任何问题时,都没有标准的解决方法。不过专家认为,你至少应该做到"保持冷静"。"最不该有的反应,便是本能的惊叫。"如果父母有惊叫的反应,将人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因为不论"惊讶"与"恐惧",都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比如说,孩子或许以为他们自然而愉悦地抚弄自己的身体,是种极不应该有的行为,否则你不会有这种反应。连带地,孩子也会认为,任何有过类似经历或渴望那么做的,都是坏人。

  其实,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鸡鸡”;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

  行为五:不好好吃饭,玩食物

  不要严厉斥责,适当引导,让他自己动手吃饭。

  很多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吃饭都很乖,但到了1岁后却常把碗里的饭菜抓起来捏捏揉揉,搞得一塌糊涂,常让妈妈感到头痛。

  宝宝到了1岁左右时,会对自己动手吃饭产生兴趣,进餐时,会忍不住去抓盘里的食物,这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被允许用手熟悉这些食物,对养成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当宝宝成功地捏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时,他会充满成就感哦!这和被喂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同意宝宝用手抓食物吃。

  行为六:藏东西

  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当宝宝1岁半左右时,会爱上“藏东西”的游戏,自己的玩具、妈妈的手机、爸爸的钥匙……都被藏了起来。宝宝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

  提醒:父母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麻烦。

  行为七:爬高

  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宝宝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

  提醒: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妈妈要时刻跟在宝宝身边,且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以免引发危险,如不要在窗户和阳台上搁置可以垫脚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欲望!

  行为八:小气

  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1岁半后,会变得很“小气”,常紧拽着自己的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是因为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

  提醒: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是独生子女,所以要注意做出表率。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3妈妈选择蔬菜应注意的事项

  选择蔬菜颜色要多样化

  一般来说,蔬菜的颜色以绿色为主,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别的颜色,不同颜色的蔬菜都有特有的营养价值,它们也都各有所长。选择多种颜色的蔬菜可以均衡营养,不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的情况。而且,在饮食上,多种不同的蔬菜搭配才能真正做到饮食健康。

  多选择颜色深的蔬菜

  蔬菜的颜色深浅和它的营养价值之间是有关系的,一般颜色比较深的蔬菜富含较高的营养价值。家长可以多选择深绿色、红色、橙黄色、红色的蔬菜,既可以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菜肴搭配色彩也好看。

  在蔬菜淡季也要选择新鲜蔬菜

  冬天是蔬菜的淡季,这时候很多家庭就会选择腌菜或者咸菜代替新鲜蔬菜,这是错误的做法。无论是什么季节,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永远比腌菜高得多。而且,不要在家里囤新鲜蔬菜,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新鲜的蔬菜它的营养价值也会降低,如果有条件还是要现买现吃。

  清洗蔬菜要仔细

  现在市场里卖的蔬菜大多有农药残留,妈妈在做菜之前要注意清洗或者去皮。不能去皮的蔬菜要放在清水里浸泡大概半个小时,然后再反复用活水冲洗。淘米水是溶解农药的好东西,可以将蔬菜放在淘米水中浸泡十分钟。除此之外,热水也有同样的功效。

4宝宝的营养补充原则有哪些

  1.选材要科学。在孩子的营养补充方面,食材的选择要科学合理。饮食均衡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营养食谱准备过程中,荤素搭配要足够合理,还要是和孩子的年龄以及发育阶段所需要的营养。

  2.配料要巧妙。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食物,我们在为宝宝制作美食的时候,还要加入一些配料。配料的选择要足够合理。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宝宝的肠胃适应能力以及孩子的口味,选择合适的辅食。

  3.烹饪方法多样。很多孩子也是比较挑食的。我们在为孩子选择营养食物的时候,会发现孩子对于食物外表的美观性还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要是食物颜色不鲜艳,有些孩子就不想要吃这一类食物。因此,我们建议妈妈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烹饪方式,合理的选择食材。比如,我们可以为宝宝准备新鲜的蔬果汁。我们可以为宝宝蒸煮美味的食物。油炸食物虽然好吃,但是油炸食物比较容易使宝宝上火,还是要少吃比较好。

5一岁宝宝吃什么才能保证营养

  主食类

  谷类、淀粉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时首选米粉、稀粥等谷类、淀粉类食物,这是正确的,但过分注重营养的爸妈们常常会犯“过犹不急”的错误,偏向于选择精细的谷类食物,但其实精细的谷类食物里维生素遭到破坏,特别是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视力发育,成为近视眼的一大成因。

  荤食类

  荤食类富含铁质和蛋白质,通常都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将肉炖至酥软或者撕成细丝,都有利于让宝宝顺利吃进。不过以下所列举的这几种食物,在辅食的初阶段,不要让它们出现为好。

  蛋清。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使婴儿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荨麻疹等疾病。蛋清要等到宝宝满一岁才能给。

  海鲜类

  汞含量较高的鱼。汞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机形态积聚于食物链内的生物体,特别是鱼类,而甲基汞可能会影响人类神经系统,孕妇、胎儿和婴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在选择鱼类时,应避免进食体型较大的鱼类或其他汞含量较高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旗鱼、鲶鱼、罗非鱼金目鲷及吞拿鱼,特别是大眼吞拿鱼、蓝鳍吞拿鱼等。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会引发婴儿的过敏症状,也建议不宜在1岁以前喂食。

  蔬菜类

  宝宝3个月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汁,再大一些就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有些蔬菜,还是不宜过早出现在辅食中的。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并且会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不易消化的蔬菜。婴儿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所以竹笋和牛蒡等较难消化的蔬菜最好等宝宝大些才喂给他吃,此外,纤维素太多的菜梗也不要喂给宝宝吃。

  豆类

  豆类含有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此外,豆类较难煮熟透,容易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

  水果类

  水果中含有宝宝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C,且酸甜可口,是非常适宜的婴儿辅食,水果中又有哪些不适合进入到辅食的呢?一般来说,容易引起过敏的,最好都不要给宝宝吃。过敏不仅引起皮肤的红肿痒、发生皮疹、腹痛、腹泻,还会引起哮喘,特别是儿童,食物过敏往往是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诱因之一。3岁以前的儿童出现食物过敏的几率很大。

  饮料类

  矿泉水、纯净水。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差,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渗透压增高,增加肾脏负担。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孩子缺乏某种矿物质,而且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工业原料,可能对婴幼儿肝功能有不良影响。饮水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宜使用。

  调味类

  沙茶酱、西红柿酱、辣椒酱、芥末、味精,或者过多的糖等口味较重的调味料,容易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干扰身体对其它营养的吸收。一岁以内的宝宝也不要吃盐,味精过多会影响血液中的锌的利用。

  零食类

  严格地说,在宝宝辅食的初级阶段,不应该给宝宝吃零食的,特别是含有添加剂及色素的零食,这些东西营养少糖份高,而且容易破坏婴幼儿的味觉,引起蛀牙等。特别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人参类食品,如含人参的糖果、饼干、奶粉、麦乳糖以及人参蜂王浆等。人参有促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吃这类产品会导致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