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子女教育 >子女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欧美国家有许多父母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例如: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咯咯大笑。那么如何培养宝宝的幽默感?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目录 看不见就不存在BB记忆趣味多 如何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孩子进入调皮期三大对策帮你 哪些行为习惯对宝宝有好处 宝宝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1看不见就不存在BB记忆趣味多

  1、在妈妈肚子里就有记忆了

  小宝宝不能说话,人们是怎么知道新生儿落地时,携带了子宫内生活记忆的呢?多亏了科学家和他们的试验,让我们知道了这一点。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小组让刚刚出生33个小时的新生儿听他们妈妈的声音和别的女人声音的录音,结果发现,当新生儿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时,吃奶时就会表现得更加起劲:这表明他记住了在子宫中经常听到的声音。当人们让新生儿听妈妈在怀孕最后几个星期中经常听的音乐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婴儿的心律发生了变化,而且在他哭闹的时候,听到这段音乐就会平静下来。因此可以肯定,在子宫中经常地、反复听到的声音,宝宝出生后,还能够回忆起来。

  2、短时记忆与成人相比毫不逊色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那些只能延续5~15秒的记忆,之后马上就被忘掉;长时记忆就是那些延续2分钟以上,甚至一辈子的记忆。

  同成年人一样,婴儿也具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记忆。但是,他们这两种类型的记忆运作方式会同成年人一样吗?以短时记忆为例,例如你合上电话本,凭着刚才看到的、在脑子里停留了几秒钟的电话号码拨号,刚拨完最后一个数字,你可能就忘了这个号码。根据研究,成年人一次听到或者读到的东西,短时记忆只能记住7个字或者单位(句子或谚语),记忆只能延续5~15秒。在婴儿身上会是怎样的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婴儿的短时记忆是不行的。事实上,婴儿的短时记忆也不错,也能达到成年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但是,这里指的是7个音节。很可能是由于婴儿不懂得字的含义,因此他不能记住整个字,而是把字分解成音节,就如同成年人听外语,很可能他只记住一连串的语音,而不是整个词。

  3、选择性记忆,自动过滤无用信息

  在所有记忆中,新生儿的听力记忆最为出色,这是因为,在妈妈肚子里时,听觉就是胎儿运作得最好的感觉器官。

  出生后,婴儿是通过闻、触摸、看、听和尝5种感觉来接受和储存信息,并建立自己的记忆。婴儿是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性记忆的呢?人们设想婴儿已经能够很实际、很有效地进行量身定做的记忆加工了:他只保存对他生存和适应周围世界有用的东西,尤其是那些每天重复的东西,而没有必要将那些无用的垃圾塞满大脑!想象一下,一个出生在中国的婴儿,6个月之前到了国外,他将会很快忘掉他记住的母语,而能够记住所在国家的语言,这是不是很实用?

  4、如果需要,会有大象一样的超强记忆

  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低估了婴儿的长时记忆,认为婴儿对一件事的记忆不可能超过几分钟,最新研究表明,这个观点大错而特错!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婴儿不一定感到有趣),让新生儿听一系列毫无意义的声音,反复听了几个小时。24小时以后,科学家们再放出同样的声音。尽管已经过去了24小时,有些小听众,其中有的只出生2天,却完全记起了这种冗长和枯燥的声音,表现出激怒的样子,清楚地表示他们一点也不想再听到同样的声音了。还有研究表明,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够延续1个月。这已经是非常好的长时记忆了,但是这个最新的研究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无论如何,婴儿的长时记忆可以使他有一个从容的生活。如果没有“老”的记忆,生活该是何等的艰难!当他饿的时候,他的身体蜷缩着,等待着美味的奶,这种记忆帮助他坚持着。他看见妈妈洗手了,听着玻璃奶瓶在洗碗池上碰撞的声音,热奶器发出的嘀嘀的叫声,说明水热了:这些都会勾起他对上次喂奶及以前的喂奶留下的幸福回忆。他开始期待,知道不久就能美餐一顿了。

  5、记忆具有连续性

  有研究人员在婴儿的脚上拴上带子,带子带动着一个活动玩具。几分钟后,小机灵鬼们就知道了,通过晃动自己的脚,就能带着神奇的玩具动。几天之后,同样的婴儿被放在同样的活动玩具前,但是这次没有给他们脚上拴带子。两分钟后,他们开始活动自己的脚,完全记住了接下来的步骤--怎样让玩具活动起来。实验证明了婴儿的记忆具有连续性。

  6、有情节记忆

  长时记忆的另一种成分是情节记忆。婴儿完全能够记住他遇到过的一次非常准确的事情。这种现象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如果试验者对一个第一次见到的6周的婴儿伸出舌头,第二天如果他再次见到这个婴儿时,这个婴儿也会向他伸出舌头:“我认识你,昨天你向我伸出舌头了,看,我今天给你伸出舌头看看!”这种情节记忆对婴儿以后学习词汇和词汇的意义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语义记忆中,婴儿不再满足于储存词汇,他还会同时积累技能和知识,当然是同他的年龄相符的技能和知识。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他知道奶瓶里装着奶。长大一些之后,他知道不应该触摸某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易碎或者危险。接下来,他知道鞋是穿在脚上的,等等。

  7、动用全部感官强化记忆

  为了记住某种东西,婴儿会动用其全部的感官。人们做过这样的试验:让婴儿手里抓住木圆筒,然后把木圆筒藏在抻平的床单下,不让婴儿看见木圆筒,婴儿会抓住藏在床单下的木圆筒几秒钟,然后放弃。接着,试验者给婴儿一个木圆筒和一个菱形柱,婴儿们会贪婪地看着木圆筒,但是,他们的眼睛盯着菱形柱的时间更长。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这说明,婴儿记得曾经抓在手里的木圆筒,但是,他是第一次看见菱形柱,他对新鲜的东西兴趣更大。

  婴儿通过触摸,在脑子里记住了某样东西,当再次遇到这样东西时,他就可以利用另外的感官,如视觉,在记忆里寻找这个东西。这使他节省了学习的精力。如果他每次都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学习认识同一个东西,记忆马上就会受到侵害,那么,世界在他看来将会是完全不协调的,没有任何统一性。

  8、看不见的东西记不住

  提到记忆,就不能不提到“事物永久性”这一重要概念。你的小宝宝能记住他已经看不见了的事物吗?换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你把他的绒毛玩具熊放在枕头下面,他会不会认为绒毛熊就不存在了呢?

  从婴儿2个半月起,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婴儿已经有了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记忆。如果他正在玩一个东西,你把这个东西藏起来,他会因为看不见这个东西而表现出吃惊的样子。当然,他不会长时间地记住这个玩具,一刻钟后,他就完全忘记了。

  9、记不住的幼年,是忘却了的记忆

  在生命之初,记忆就能很好地运作了,那么如何解释一个成年人记不起来他3岁以前的事情呢?这是记忆的自相矛盾吗?难道幼童时的记忆全部蒸发了?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设想。第一种设想:孩子的大脑到7岁才发育成熟,7岁之前,大脑的神经元还没有很好地连接,因此记忆的储存能力很弱。第二种设想:要想长期地记住事情,需要能够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因为语言可以加强和巩固记忆。而3岁以前,孩子还没有掌握语言。第三种设想:既然孩子没有成年人那样灵活的和良好的记忆,为什么他要记住今天在托儿所所做的事情呢?既然他已经告诉过你了,或者他坚信你通过他的眼睛已经全部看到了,也跟他一样全部经历过了,他又有什么必要再记住这些事情呢?只有等到他会说“我”的时候,才能出现首次的永久性记忆。

2如何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一、教会宝宝幽默的重要性

  幽默感是孩子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二、影响幽默感的三大因素

  1、认知能力

  当孩子语言能力不够时,所讲的笑话若与语言有关,就会产生孩子无法理解的情形。例如语言能力发展已经很好的六岁的小朋友,与两岁大的小孩玩猜谜游戏,便会出现鸡同鸭讲的状况。孩子拥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时,才能与人沟通,并从中得到乐趣,也才会产生幽默行为。

  2、父母的关怀

  在3岁前得到父母疼爱与照顾的幼儿,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应多给予孩子爱与关怀。

  3、愉快的学习气氛

  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会使孩子体验到快乐,并促使他以快乐的心情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幽默表现

  半岁大的宝宝:视觉、动作中的幽默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懂得幽默了,他们能够理解大人的搞怪表情、夸张动作、滑稽声音中的玩笑成分,他们甚至还能发现一些简单的逻辑错误背后隐藏的幽默,每当爸爸双手把宝宝高高抛起同时做鬼脸的时候,宝宝总是咯咯地笑。宝宝也喜欢玩躲猫猫,只要大人将手遮住脸再打开,就能使幼儿发出咯咯的笑声,这是因为幼儿已有物体恒存的概念,因此一隐一现的事物最能引起他的好奇心;由于幼儿还不会爬或走,幽默感的呈现仅在身体上的变化。

  1岁半到3岁的宝宝:不和谐中的幽默

  此阶段的孩子,喜欢拿东西来做假装。他会故意戴爷爷的帽子,然后假装自己是爷爷,以此方式来逗大人笑。这时的小孩喜欢从动作发展来找寻幽默,当孩子看到爸爸故意穿错袜子或者不小心穿错袜子,他们都会觉得十分有趣。

  3岁到4岁的宝宝:语言中的幽默

  三岁以上的小朋友,语言发展与命名能力已经很好了,他们会故意讲错话,例如对着妈妈叫爸爸,或是指着小狗叫小猪,这样的行为对小朋友来说十分有趣。另外,三岁多的孩子很喜欢厕所笑话,当他们听到屁屁、尿尿或咪咪这类的文字时,会使他们发笑,而且这时的小孩已看得懂故事书与电视卡通了,如果电视中出现,吃蛋糕时奶油不小心弄到鼻子上的情节,就能逗得孩子开心大笑。

  4岁到6岁宝宝:笑话、恶作剧中的自创幽默

  这时的孩子,喜欢做出和事实不合的事,例如他会刻意把小鸡画在天上,或是把牛画在树上,或在扮演游戏中,拿着小猫玩偶学小狗叫,但实际上孩子是了解真实状况的,只是他们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四、培养宝宝幽默感的建议

  建立快乐的环境。为孩子在家中留一块空间,挂上一块木板,贴上可爱的卡通画片、滑稽的生活照片等,并经常更新。与孩子一起阅读富有喜剧色彩的图画书。让孩子观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影,鼓励他模仿其中令人捧腹的动作。时不时对着孩子做出幽默的动作,如扮鬼脸、伸舌头等。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或寻找快乐、幽默的素材,如晚饭后和孩子一起回忆白天的所见所闻,要求孩子画出或说出有趣的情景来。对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幽默或有趣行为大加渲染,孩子就会乐此不疲。请记住,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幽默感和快乐向上的情绪。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五、引导宝宝幽默感注意事项

  1、幽默感的语言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

  2、幽默感的语言要注意人际间的礼貌。

  3、幽默感动作以不涉及危险动作为原则。

  4、与孩子说笑话或表演滑稽的动作时,要考虑孩子的年纪。因为大人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孩子不见得有同感。但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要陪孩子一起笑(虽然从大人的角度来看也不见得好笑)。

3孩子进入调皮期三大对策帮你

  孩子调皮有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而这一时期的女孩,虽然潜意识中对父亲产生强烈感情,但由于她更多地是和母亲在一起,在母亲的呵护下她会很容易认同母亲。这样,在母亲与女儿良好的关系下,女孩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和焦虑大大减少,也就较为安静、平和。

  三个策略应对孩子调皮:

  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发展对日后的影响不容忽视。明白了男孩女孩性格迥异实际上事出有因后,作为父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帮助自家的男孩子度过调皮期:

  其一,对调皮的男孩切忌过分禁制。过分禁制会使孩子的潜能难以发挥,其感情与想像力也会受到压抑,严重的甚至导致成人后的性无能或性冷淡。为了防止孩子长大后出现这种不良倾向,父母应注意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不要只看到孩子调皮消极的一面,也要看到调皮积极的一面。调皮的孩子通常好奇心较重,乐于探索外部世界,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对孩子恶意伤人或破坏东西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及时劝导和阻止,但应容许孩子没有恶意的或没有伤害到他人的调皮行为。同时,尽量少用贬义的言语评价孩子,少拿孩子的弱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多赞扬自己孩子的优点,从而将孩子的调皮转化为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

  其二,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进取心。男孩的攻击性行为中包含有进取的因素,这是好事,但如果进取心发展过度就会引起孩子过分补偿的心态。过分补偿指人会不顾一切去追求某些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以证明自身的价值。

  这种心态常使身心缺乏休息,过分紧张,易导致心理性的身体疾病。过分补偿的倾向有时也表现为自炫或自我宣扬。自炫者其实内心胆小怕事,但为了掩盖,却偏爱出风头引人注意,以期抬高身价。因此,对待孩子的调皮行为,父母应加以区别,奖赏分明:一般的调皮捣蛋父母可对孩子讲清道理,鼓励孩子行为中所出现的进取的、创造性因素;而当孩子过分捣蛋并出现激烈的攻击性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制止,约束他改正,无效时可适度惩罚,如暂时不准他和同伴玩、剥夺一些权利(如不准看电视)、当众道歉等。

  其三,这一时期孩子的模仿倾向极强,父母应注意对孩子起榜样的作用,树立起家长的权威;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为孩子创建一个充满友爱、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会对他人的关心、尊敬和爱护;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是父亲更要多与孩子交往。一起看电视、做游戏等亲子活动,有利于缓解孩子的焦虑感,同时可促使男孩认同父亲的角色,对调整孩子的恶意调皮有帮助。

4哪些行为习惯对宝宝有好处

  自动自发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物归原处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整洁卫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和健康有关系,更会影响到外观的整洁,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发展。如果孩子整天脏兮兮的,估计他在幼儿园里也不会找到小朋友来一起玩耍。

  阅读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

  有礼貌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

5宝宝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含铝食物

  经常给孩子吃含铝量高的食物,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导致痴呆。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常吃油条、油饼等含铝量高的食物。

  含铅食物

  医学研究表明,铅会杀死脑细胞,损伤大脑。爆米花、松花蛋、啤酒等含铅较多,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含味精多的食物

  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如果在妊娠后期经常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周岁以内的孩子食用味精过多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每天摄入味精量不得超过4克,孕妇和周岁以内的孩子禁食味精。即使孩子大了也尽量少给孩子吃含味精多的食物。

  过咸食物

  过咸食物不但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且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成人每天在7克以下,儿童每天在4克以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少给孩子吃含盐较多的食物,如咸菜、榨菜、咸肉、豆瓣酱等。

  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

  过氧化脂质会导致大脑早衰或痴呆,直接有损于大脑的发育。腊肉、熏鱼等曾在油温200度以上煎炸或长时间曝晒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脂质,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孩子应该多吃的食物成分

  婴幼儿时期是宝宝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了,那么什么样的食物时会对宝宝脑发育有好处的呢?

  多吃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B的食物

  脑组织脂类的含量比任何器官都多,包括卵磷脂、胆固醇、糖脂、神经磷脂等,其中以卵磷脂含量最多,需求量也最大。因此,儿童宜多吃大豆制品、禽蛋、牛奶、牛肉等卵磷脂含量高的食物。

  多摄入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腩细胞的重要成分,优质蛋白质将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亮氨酸的缺乏可导致大脑发育不全;而色氨酸、酷氨酸可转化为神经递质,对人脑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帮助;谷氨酸能解除氨对脑的毒害,对保护脑组织起到很大作用。

  及时补充糖类

  脑组织本身不能贮存葡萄糖,只能利用血液提供的葡萄糖产生能量。脑消耗的葡萄糖量很大,几乎占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2/3。因此,经常用脑的儿童应适当多吃含糖类的食物,当大脑疲劳时可吃些点心或课间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