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比较浮躁的强迫症患者,在连续服用三四天抗强迫症药后不见好转,就另外换一种药,又服用了三四天还是觉得疗效不明显,再换别的药物。这样兜兜转转循环往复的用药,不但得不到医治效果,反而会因为错误乱用药而加重病情。持续服药可预防强迫症复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1强迫症的病因
性格特征(25%):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精神因素(35%):
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遗传因素(20%):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了解下持服药可预防强迫症复发
1、患者应当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且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2、小剂量疗效不佳时,酌情增至足量和足够长的疗程。如果仍然无效,则建议换用药物。
3、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药物。相信医生,把治疗的问题交给医生安排,自己要做的仅仅是按照医嘱服药,足量足程。
4、症状缓解以后,也不能立即停止用药。因为强迫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突然停止用抗抑郁的药物后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5、尽可能的单一用药,一般不主张联合用两种以上的抗强迫药。
6、药物治疗方案个体化。因为个体对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通常治疗方案都应当考虑性别、年龄、身体状况、首发或复发等多方面的因素。
3强迫症如何护理
对症护理
1.支持性心理护理
强迫症的家属应该注意的是应采取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态度如关心、体贴病人,积极引导病人就医,鼓励病人坚持治疗,对治疗要有耐心。尽量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要过分迁就病人的强迫行为,尽可能将病态行为控制在最小范围,但也不能不顾及病人的感受,这个程度的掌握应以病人在自我控制的状态下能够耐受,不会产生太大的焦虑情绪为宣。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日常生活,如病情严重。可让病人进行体育、娱乐活动,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当取得进步或成绩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病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让他感觉到家庭的快乐。
2.行为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行为治疗对强迫行为的效果较好,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模拟法、自控法、意向逆转法、松弛法等,护理人员应督促病人坚持治疗和练习。
3.配合认知领悟治疗的护理
强迫症状是过去或幼年期的恐怖在成人心理上的再现,病人对其行为的幼稚和幼年儿童的行为模式不能自知。护理人员可通过解释、分析、互相讨论的方式,启发病人深人思考,使其认识到病态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成人不应再保持的幼稚的心理行为模式,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4.配合森田疗法治疗的护理
强迫症患者病前性格多不健全,表现为拘谨、忧郁、节俭、过分注意细节,要求十全十美,护理人员可组织病人反复学习,细心体会森田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并改正个性上的不足,养成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5.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有些患者由于苦于强迫症状,甚至产生悲观情绪和自杀行为,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对重点病人进行重点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6.注意药物副反应
以氯丙米嗪为代表的5一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对以强迫思维为主要症状的强迫症效果较好,护理人员一定要按医嘱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另外,本类药物常有口干、便秘、头晕、视物模糊、体位性低血压等,剂量大时还可出现癫痫、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以及心脏方面的副反应,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药物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一般护理
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4强迫症患者不适宜吃的食物
1、含糖食品。郁闷的一天快要结束时,你也许特别渴望吃上一块巧克力,但不到万不得已,你此时千万不要吃巧克力。帕特里克说:"沮丧、疲劳、焦虑和经前综合症等众多问题都与糖分有关。"
2、酒精。如果你曾有过在夜深人静时无缘无故哭泣的经历,你就会明白酒精是一种重要的镇静剂。偶尔为了放松一下,喝上一两杯酒的确感觉不错,但如果过量,你就会意识到,酒精可真害人不浅!
3、咖啡。一定离它越远越好!咖啡因会过分刺激神经系统,令你感到神经过敏、焦虑不安。建议你远离咖啡,试一试茶。
4、每次烹调食物都以自己的食量为度,不要做过多的食物,因为吃剩的食物在下一餐要重新加热,而重新加热的食物会大量地失去其中的营养成分甚至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的毒素。
5、学会安排自己的食谱,不要偏食,早餐应多吃牛奶、粥、水果、全麦面包、吐司等;午餐可以安排多吃沙拉、煮熟的蔬菜和米饭或面包;晚餐以面条、米粉和配菜为主。饭后可食用甜点、干果或者水果、薄脆饼干等。
5强迫症患者的鉴别诊断标准
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对强迫思维与抑郁性沉思要做出明确区分具有一定的困难。二者的区别在于思维的内容和对思维的抵制程度不同。与强迫思维不一样,抑郁性沉思的内容是悲观的,最后陷入沉思。而且,抑郁性沉思的人不太会努力来压抑这些想法,而强迫症患者会努力压制这些想法。当病人同时患有强迫症和抑郁症是,他会表现出这两种症状,但是在暴露联系中,只有强迫症状得到处理。
焦虑症:强迫症的焦虑多因强迫思维的反复出现或强迫行为无法实施而出现,相比之下,焦虑症的焦虑可以是无缘无故、缺乏特定对象的。
温馨提示:
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