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酒酿汤圆的材料和做法步骤教程

酒酿由糯米制作,味道醇香美味。酒酿通常会搭配汤圆来吃,营养美味。在江南等地每逢特殊节日或者喜庆的日子,都会做一道酒酿汤圆来庆祝。饭店中的甜点也多见酒酿汤圆,寓意团圆。下面就来看看酒酿汤圆的做法大全。

目录 吃汤圆的讲究 酒酿汤圆的材料和做法步骤教程 老人不宜吃油炸汤圆 汤圆的来历起源 醪糟汤圆的热量

1吃汤圆的讲究

  吃汤圆寓意着新年团团圆圆,图的就是一个好彩头。每逢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汤圆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但汤圆虽好吃,也要讲究吃法,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吃汤圆的讲究。

  元宵虽美味,但不要贪吃

  元宵又称汤圆,是用糯米粉为主料做成的,有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果仁等;咸馅一般有鲜肉盯火腿盯虾米及用芥、葱、蒜、韭、姜组成的菜馅。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他营养。因此,过量摄取这些成分,将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吃元宵,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数量。”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马应杰主任说,很多元宵为求味道好,会在元宵中加入过多的糖分及油脂,一些胃肠功能弱的人在吃了元宵后就会出现泛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问题。因此元宵不能吃得太饱,吃完后也不要马上就躺着,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元宵不可油炸着吃

  除了煮元宵外,有人还喜欢把吃不完的元宵油炸了吃。虽然油炸的元宵比较香脆,但油炸会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而且能量增加,成了更不健康的食品。油炸元宵从营养角度来看是不可取的,少量吃一些则另当别论。

  因为油炸的元宵会导致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在复发,马应杰提醒,此类患者在食用油炸元宵时应小心慎食,千万别为了口感而牺牲了健康。

  冰元宵待回暖后在食用

  如今的元宵推陈出新,不少外层是糯米,内馅是冰淇淋的“冰元宵”迎合了时尚人士的追求口味。不过,专家提醒,吃“冰元宵”还得讲究一个吃法。

  “冰元宵”外温内凉,外软内硬,自然口感不错。马应杰告诉记者:“过冷的食物总是容易刺激肠胃,摄入量过多,就会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工作。因此,冬末春初也尽可能吃热的食物比较好。

  糖尿病患者应搭配食用

  现如今许多商家也纷纷推出的“无糖型”元宵,此类元宵深受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他们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可事实证明元宵很难做到真正无糖,因为糯米做的皮里和馅里是无法根本去除糖分的。

  “因为元宵中的糯米粉升高血糖非常快。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最好不要食用。”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慧君说,糖尿病患者食用元宵不利于血糖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人对元宵一点都“碰不得”,虽然单独食用元宵的升糖指数较高,但是由于进餐时是多种食物混合在一起吃,血糖指数的升高情况就会不同于单独进食元宵时了,而是会比单独进食元宵时低了许多。

2酒酿汤圆的材料和做法步骤教程

  一、酒酿汤圆的做法

  第一步:淘洗大米,花生,红豆和血糯米,大米和红豆提前浸泡一下。

  第二步:去皮后稍稍清洗下之后切成山药块,放入水中浸泡防止氧化。

  第三步:大米浸泡三十分钟后就放入锅中开始煮步骤。

  第四步:将红豆,花生,血糯米放入炖煮了十分钟的粥中,再放入少许冰糖,开始炖煮一个小时。

  第五步:等到整个粥面的颜色变成色后,加入山药继续煮三十分钟。

  第六步:芝麻小圆子提起用另一个锅子煮开,煮到小圆子都漂浮起来后捞出放凉。

  第七步:粥煮好后放入小圆子,枸杞,蜜枣和酒酿即可。

  二、桂花酒酿汤圆的做法

  第一步:将鸡蛋打匀之后放一边,烧开一锅水。

  第二步:水开后开始煮汤圆,汤圆即将熟的时候下入之前的蛋液。

  第三步:打散蛋液形成凝固后放入酒酿和糖。

  第四步:稍稍煮一下之后撒些桂花即可关火。

3老人不宜吃油炸汤圆

  很多人为了讲究口感,喜欢吃油炸汤圆,但是老人不宜吃油炸汤圆,因为油炸汤圆热量太高,油炸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除了煮汤圆外,有人还喜欢把吃不完的汤圆油炸了吃。虽然油炸的汤圆色泽金黄、香脆可口,但油炸高温会破坏很多汤圆本身所带有的营养素,降低汤圆的温补作用;油炸还会使本身油脂含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而且热量增加,更易导致肥胖。此外,油炸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致癌物质。因此油炸汤圆从营养角度来看是最不可取的,千万别为了口感而牺牲了健康。

  因此,为减少热量,食用汤圆应避免用油炸的方式,同时多摄取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并比平时多做些运动,吃完后可快步走一小时等运动方式消耗热量。

  知道了老人不宜吃油炸汤圆,尤其是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油炸的汤圆很可能会使这类患者的疾病复发。

4汤圆的来历起源

  汤圆的由来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 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是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习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吃汤圆的习俗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5醪糟汤圆的热量

  醪糟汤圆的制作材料:

  主料:糯米粉400克

  辅料:火麻仁200克,小麦面粉100克,桂花100克

  调料:白砂糖150克

  醪糟汤圆的做法:

  1、将汤圆粉纳盆,加适量清水和匀成粉团,出节子;

  2、 包入汤圆馅,做成圆球形放入开水锅内;

  3、煮至快熟时加入适量的醪糟、白糖即可入食。

  醪糟汤圆的制作要诀:

  1、当醪糟汤圆煮好后,碗中的醪糟散发出冲鼻的酸味;

  2、解决的办法是制作醪糟时发酵时间不宜过长,煮时待汤圆将熟时再下醪糟,烧开即可,不宜久煮;

  3、 汤圆馅:将白糖放入碗内,加桂花、麻仁、面粉少许,再加开水少许拌匀,放在案上,用刀拍成1.5分厚片,改切1.5分见方的丁,即咸汤圆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