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肌病

血清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在pH中性条件下,以ATP生成为主,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能。正向反应利于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以磷酸肌酸的形式进入细胞液,满足细胞生理活动之需要。CK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那么,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关于血清肌酸激酶的相关问题吧。

目录 血清肌酸激酶的医学意义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怎么办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清肌酸激酶注意事项

1血清肌酸激酶的医学意义

  CK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疗也具有一定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2~4h开始升高,12~48h达到峰值,2~4天恢复正常,其升高程度较AST、LDH大,且出现早,与心肌损伤的程度基本一致,且心电图不易诊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和复发性心肌梗死时CK活性亦升高。动态监测有助于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肌肉创伤等CK亦明显升高。

  (3)脑血管意外、脑膜炎、全身性惊厥、休克、破伤风等CK活性亦升高。

  (4)甲状腺功能低下,某些感染性疾病,恶性高热,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氯丙嗪、抗生素等CK亦增高。

  (5)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关节炎及应用类固醇制剂、避孕药和化疗可使CK活性降低。

2血清肌酸激酶偏高怎么办

  肌酸激酶(CK),旧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CK的检测是心肌和骨骼肌疾病诊断中最特异和最造纸厂的指标。其检测结果以单位/升(U/L)来表示。 血清肌酸激酶的正常参考值: 男性 25-200U/L 女性 25-170U/L 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4、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

3血清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心肌、脑组织和平滑肌中。肌酸激酶正常参考值受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而且很多的人会出现肌酸激酶偏高的现象,我们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下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心肌里面含有肌酸激酶的量较多,所以患有心肌炎的人也长出现肌酸激酶偏高这一现象

  营养不良,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人最容易出现肌酸激酶的偏高;

  大量运动,如距离自行车、滑雪及马拉松跑等运动都可导致肌酸激酶的偏高

  乙肝患者出现肌酸激酶偏高有可能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所导致,所以乙肝患者出现肌酸激酶偏高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4血清肌酸激酶检测异常有什么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舁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急性发病时2-4小时开始上升,12-48小时达高峰,2-4日可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梗死的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高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

  2、各种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或手术后血清CK的水平增高。

  3、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

5血清肌酸激酶注意事项

  (1)肌酸显色法:

  ①肌酐、精氨酸、胍乙酸等也可与α-萘酚及双乙酰产生颜色反应。故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自身血清做空白对照,以消除肌酐的影响。

  ②α-萘酚为白色或略带黄色之结晶,颜色过深,应在乙醇中重结晶后再用。

  ③Mg2+为激活剂,半胱氨酸提供巯基,氢氧化钡和硫酸锌沉淀蛋白并中和反应。

  ④血清CK活性>200U/L时,应用已知CK活性正常的血清稀释后重测,其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酶偶联法:

  ①最好使用血清作标本,也可用肝素抗凝血浆,因CK活性不稳定,室温仅能稳定4h,4℃仅稳定8~12h,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及时测定。不能及时测定,应避光、低温保存。温度升高引起的酶失活为不可逆的。

  ②红细胞内不含CK,轻度溶血无影响,但中、重度溶血可因红细胞内释放出的AK、ATP及G6P,使CK值假性升高。

  ③Mg2+、Ca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l-、SO42-、PO43-、枸橼酸、氟化物可抑制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