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便秘

顽固性便秘的孩子要当心先天性巨结肠

儿童便秘是一个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煎炸食物吃得太多或者蔬菜吃得少,这都是便秘发生的原因之一。孩子长期便秘,腹胀如鼓,而且伴有呕吐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先天性巨结肠。此病治疗并不复杂,切除神经发育异常的肠段即可。顽固性便秘的孩子要当心先天性巨结肠,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如何防治顽固性便秘 顽固性便秘的孩子要当心先天性巨结肠 顽固性便秘的鉴别诊断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饮食需要注意的方面 先天性巨结肠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1如何防治顽固性便秘

  1、首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每天早晨起床后体位从卧位变成直立位的体位变化,以及早餐对胃肠道的刺激,会引起人体产生排便的条件反射,因此,早晨定时排便是相对更合适的。也有利于一天轻松地从事工作与学习。

  2、多吃水果蔬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般成人一天应当使用一斤蔬菜,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纤维摄入。另外,每天还应当食用苹果、香蕉、梨等水果1-2个。此外,要减少大量食用辛辣刺激之品。粮食要粗细搭配,不能太精太细。

  3、合理处理便秘现象

  由于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出现便秘是难免的,出现便秘应当合理处理,既不能不以为然,也不能滥用药物。

  (1)首先进行生活习惯改变。通过排便习惯、饮食习惯调整,自然恢复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增加食品纤维摄入,多吃一点香蕉、梨等水果,增加一点蜂蜜摄入等。一般认为,每天排便1-2次,或两天排便1次,大便成形,质地较软,就是正常的。

  (2)可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些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福松等。但应当注意大便改善后,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干预。

  (3)避免长期滥用泻药。研究表明,长期滥用大黄、番泻叶等蒽醌类泻药,反而会破坏肠动力系统,加重便秘症状;长期使用,药效也会逐步减退、甚至不再有通便作用,形成所谓的“泻剂结肠”便秘。这种便秘治疗非常困难。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青年女性,为了减肥,长期滥用“肠清茶”、“排毒养颜胶囊”等,体型是变美了,排便习惯却破坏了,给生活带来新的痛苦,尤其应当加以避免。

  (4)顽固性便秘中医辨证治疗总体疗效满意。中医辨证治疗便秘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体上说,辨证治疗便秘疗效是满意的。出现便秘,尤其是顽固性便秘,经自我调整,不能有效改善,应当寻求中医药调理。无论是汤剂、针灸多能有效改善便秘。

  4、重视必要检查:

  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便秘经自我调整,或适当治疗及时得到缓解,可以注意日常观察即可。如果治疗效果不佳,长期顽固性便秘,或者伴有粘液脓血便、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当及时进行肠镜、钡灌肠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病因。

2顽固性便秘的孩子要当心先天性巨结肠

  10岁男孩长期便秘呈“肠瘫”

  杰仔是一位10岁的小男孩了,瘦得像一根竹竿似的,同龄的孩子体重差不多达到30公斤了,而他才16.4公斤。最近一个多星期,妈妈发现杰仔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了,还老嚷着肚子不舒服。妈妈详细问了后才知道,孩子一个星期没有排便了。家人赶紧带去医院检查,最后确诊杰仔患上了“先天性巨结肠”,建议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医生乐盛麟称,手术中发现杰仔大部分结肠都极度扩张,丧失了正常的蠕动和排便功能,肠腔内粪便和气体不能顺利通过和排除,逐渐堆积起来,呈“肠瘫”状态,幸亏及时手术。

  杰仔妈妈说,孩子其实从小到大都有便秘的毛病,但是却不知道他得了先天性巨结肠这个病。先天性巨结肠是胚胎期消化道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男性多见,也是引起小儿腹胀、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肠子丧失蠕动功能,反复便秘腹胀如鼓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跟遗传因素或者胚胎发育过程中肠壁内微环境的改变有关。当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元缺乏或发育异常时,使得这段肠子处于持续性痉挛性收缩的状态,丧失了正常的蠕动功能,从而使得食物残渣不能顺利通过,上端正常的肠管因为粪便堆积而致使近端结肠继发扩张、肥厚,逐渐形成一个狭窄与扩张交界的巨结肠改变的状态,这个现象借助钡灌肠摄片可以清晰见到。

  一般来说,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通常在出生后出现反复便秘,由于患儿肠道狭窄、梗阻而导致粪便排出障碍,久而久之使得患儿腹胀如鼓,而且这种便秘会反复出现,并可伴有呕吐等症状。

  “肠瘫”可根治,手术治疗切除异常肠段

  有一些家长,由于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认识不够,以为孩子只是普通的便秘而不把它当一回事,按照便秘的处理方法简单地处理一下就不了了之,直到孩子因为严重的顽固性便秘而被诊断出来。还有一些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巨结肠后,以为这种疾病根本不可能治好,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手术治疗费用,而往往选择了放弃治疗。

  乐由于先天性巨结肠是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元缺乏及发育异常,肠壁的肌肉不收缩,不能把粪便挤出肠外,造成排便困难,因此治疗的首要目的是使患儿能够排便。目前,国内纠正巨结肠的根治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完全经肛门改良Soave术(无痕手术),即通过自然腔道肛门神经节异常的肠段和近端扩张神经发育异常肠段切除拖出肛门外切除,并将正常肠管与肛门行吻合术。

  如果没有及时对先天性巨结肠进行手术治疗,由于长期严重的刺激,可导致患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炎、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因而在手术时机方面,越早诊断并给予手术治疗的话,肠道扩张就越少,需要手术切除的肠段也就越少,也就越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对于有顽固性便秘史的小孩来说,父母应该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应该要及时送到正规的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3顽固性便秘的鉴别诊断

  顽固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是指一种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但也有学者认为习惯性便秘不仅仅只限于功能性便秘。它又包括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因此,患有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应及早就医并查明便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顽固性便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 顽固性便秘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变异而在不同年龄段逐渐产生排便困难的一类疾病。

  ② 顽固性便秘的实质是慢性的不全性的肠梗阻,因其梗阻部位不同,而分类为结肠型、直肠型、混合型。

  ③ 顽固性便秘是非手术治疗不能奏效,亦及药物治疗不能治愈的一类疾病。

  ④ 顽固性便秘不是功能性而是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结、直肠病变。

4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饮食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食疗方:

  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辛辣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吃。术后患儿一般禁食1~2天,禁食期间,液体24h内平均输入,根据尿量调节滴速,必要时分次少量给予营养物质及脂肪乳剂等。肠蠕动恢复后,即给予少量饮水,观察24 h若无腹胀、腹痛,可恢复母乳喂养,或进食流质饮食,以后改为半流饮食,逐渐恢复普食。开始进食时要少量多餐,逐渐加量。注意饮食要富含高蛋白、营养、高热量,且清淡易消化。

  二、适宜食物:

  1、宜吃流质食物。

  2、宜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三、不适宜食物:

  1、忌吃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2、忌吃刺激性强的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5先天性巨结肠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并发病症

  肠梗阻

  二、先天性巨结肠并发病症

  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常见并发症,亦是引起死亡最多见的原因。有文献统计有20%~50%的病儿并发小肠结肠炎,其病死率约30%。肠炎可以发生在各种年龄,但以3个月以内婴儿发病率最高。90%的肠炎病例发生于2岁以内,以后逐渐减少。即使在根治术后或结肠造瘘术后亦偶有出现结肠炎者。Shono报道术后发生肠炎者占61%而多见于Boley手术后。Soaue报道Sweorson术后肠炎占11.6%。Ikeda报道术后肠炎占33.7%,Soalce术后为19.5%,Boley术后12.1%。因此术后预防治疗肠炎成为重要课题。有作者统计先行造瘘术而后发生肠炎者,病死率可以降低。引起肠炎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了,近10年来对其疗效也无显著改进。许多学者提出小肠结肠炎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肠梗阻:Swenson最早提出肠炎是由于梗阻所致。无神经节细胞肠管痉挛狭窄,缺乏蠕动功能,因而促使肠炎发生。所以国外均主张HD一经诊断立即造瘘,但这一理论不能解释造瘘术后梗阻已经解除仍有肠炎发生。

  2、细菌毒素:巨结肠病人大便潴留,细菌大量繁殖,菌群失调。1986年Thorns等用梭状芽孢杆菌抗血清法,检查13例合并肠炎患儿,其中54%有细菌毒素存在。而非巨结肠排稀便者12例,仅1例毒素阳性。并且在此13例患儿粪便中分离出梭状芽孢杆菌10例占77%,这些结果均说明梭状芽孢杆菌与肠炎产生有密切关系。由于细菌毒素的侵袭肠壁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流入肠腔,造成水泻、腹胀。毒素吸收后出现高热(39~40℃),病儿进而产生败血症、休克衰竭、DIC、肠穿孔等而死亡。

  3、过敏反应:HD小肠结肠炎,无论手术与否均可发生。常常病情凶猛、发展迅速。有的患儿即使一直住在医院进行细心的洗肠补液,甚至术后亦可突然发病而死亡。所以有学者指出,这些患儿是由于肠黏膜对某些细菌抗原有超敏反应,加之细菌侵入而发生败血症死亡。

  4、局部免疫功能低下:肠黏膜屏障由3层保护层组成:①细胞前保护层:主要由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所形成的一道物理屏障及正常菌丛形成的微生物屏障和分泌型lgA形成的保护膜;②肠细胞保护层:由肠细胞及多糖蛋白复合物构成;③细胞后保护层:由细胞下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共同构成。近年来有人提出小肠结肠炎系局部免疫损害所致。金子十郎研究证实巨结肠严重肠炎时,结肠局部产生IgA细胞数目和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和降低。肠壁的IgA系统也有下降趋势。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中起着一种天然的保护膜作用,双体IgA才能结合补体,固着于革兰阴性杆菌后,被IgA所活化的补体系统使溶菌酶能消化细菌包壁上的黏多糖。单体IgA亦能通过淋巴管从固有层进入血流,在肠道感染时可以使血清中的IgA增高。巨结肠发生肠炎时破坏了正常的免疫反应,因而导致肠炎反复发作。这些患儿抵抗力低下也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人在研究PL鼠肠炎时亦发现患鼠局部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发现中性黏蛋白及磷黏蛋白耗尽而且杯状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很低。病鼠缺乏磷酸盐可能导致对细菌的敏感性。Teitelbaum亦报道患鼠在发病时局部免疫球蛋白Ig和白蛋白均明显下降,上述研究结果均可提示肠炎的发生与局部免疫有关,然而这些局部免疫的缺陷是原发而导致肠炎的发生,抑或继发于肠炎尚有待进一步证明。

  肠炎发生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可以见到黏膜水肿、充血以及局限性黏膜破坏和小型溃疡。轻擦也容易出血。病变加重时向肌层发展,出现肠壁全层水肿、充血、增厚,在巨大病灶的浆膜层可见有黄色纤维膜覆盖。如病变进一步发展即可发生肠穿孔,并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其病理检查可见隐窝脓肿、变性、绒毛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淋巴滤泡增生。1994年Kobayashi用单抗检测细胞内黏分子(ICAM-1),以了解其在HD合并肠炎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肠炎时黏膜下血管上皮均可见到明显着色,而对照组则很少见到。ICAM-1能诱导炎症时许多组织的白细胞浸润,且诱导各种细胞出现炎性激素,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它在白细胞的黏着及调节血管外白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即使在肠炎发作间隙或未出现前,如果ICAM-1显色表明有肠炎发生的危险。

  有严重肠炎时,患儿有频繁呕吐、水样腹泻、高热和病情突然恶化。腹部异常膨胀并呈现脱水症状。进而发生呼吸困难、衰竭、全身反应极差。少数病儿虽未出现腹泻,当进行肛门指检或插入肛管时迅即见有大量奇臭粪水及气体溢出。腹胀可随之消减,但不久又行加重。小肠结肠炎往往病情凶险,治疗若不及时或不适当可导致死亡。

  由于肠炎时肠腔扩张,肠壁变薄缺血,肠黏膜在细菌和毒素的作用下产生溃疡、出血甚至穿孔形成腹膜炎,肠炎并发肠穿孔病死率更高,尤其是新生儿,可高达70%~80%。

  5、水中毒:水中毒多见于乳幼儿。此外,新生儿期用大量低渗盐水洗肠,输液过量或过快;年长儿先天性巨结肠,伴有慢性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常有细胞性或间质性水肿,在洗肠或输液不当时,也容易发生水中毒。急性水中毒主要累及脑、心、肺。脑水肿症状为恶心、呕吐、昏迷或抽搐;也可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为预防水中毒,要严格控制输液量;洗肠时用等渗盐水,不能用肥皂水等低渗液体;要用虹吸法,不得用灌肠法洗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