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我们人类常见的几种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之中都是会有发生的,而且这种低血糖症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而老年人中低血糖症的发病率就更加高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普遍都不怎么好,所以大多数人=老年人都是非常容易患低血糖的。那么,对于老年朋友而言,患上了低血糖症,平时的生活中吃些什么食物好呢?
目录
1老年人低血糖症的注意事项
(1)合理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可以根据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效、中效和短效。胰岛素剂量的多少最好是要请医生根据病情、食量等协助合理调整。除剂量外,还要注意作用时间。使用普通胰岛素,应在进食前15分钟用药,但最早不能超过食前30分钟,否则可能发生低血糖。如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则应请医生注意胰岛素的最强作用时间,不应放在夜间空腹时,否则可能发生夜间低血糖。如使用短效和中长效胰岛素,更应注意二者的重叠作用的最强作用时间,不要在空腹或夜间,以免引起低血糖,注意清最高血糖,不能排除夜间低血糖。
(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要特别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晚睡前少量加餐,以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容易在后半夜及清晨出现低血糖的病人,在晚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吸收缓慢的含蛋白质多的食物。
(3)作好病情观察记录,尿糖连续几天阴性,要考虑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以前和活动多时及时加餐。
预防老年人低血糖症,老年人在饮食上应加以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例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例如,葡萄汁混合50%的水饮用)。也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番薯。豆类及马铃薯可以一周吃2次。
2老人血糖低吃什么好
1、晕素兼吃
在日常饮食中,患有低血糖的老年人千万不要有偏食的毛病,这样会让你的血糖一直处于“低谷”状态。最好是保证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造血原料食物
很多老年人在血糖低的同时还伴有红细胞过低等情况,同时还有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这个时候老年人应该尽量多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食物,这些食物都是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 比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3、调味品
大部分有低血糖的人都伴有食欲不振,如果长期这样的话就不能补充充足的营养,从而导致低血糖难以恢复。因此这个时候应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刺激食欲的食物以及各种调味品,比如像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高钠食物
血糖低吃什么好?专家指出,这类人群还应该多吃一些高钠、高胆固醇的食物。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这些食物都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并且还能使血压上升。
首先我们的老年低血糖症患者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挑食,这点对于不少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老年人挑食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我们的老年患者要多吃一些造血的食物以及调味品,调味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胃而已,这样能够促进我们的老年低血糖症患者对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3老年人血糖过低有哪些危害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mmol/l的现象,伴有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惊厥及昏迷等症状。老年低血糖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四肢抽搐等症状,而被误认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如反复发生低血糖而不加重视,就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等。
警惕!老人反复低血糖可致痴呆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交感神经兴奋性阈值增高,在低血糖时,早期表现的面色苍白、软弱无力、出汗、心慌、四肢颤抖等症状不明显。老年低血糖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四肢抽搐等症状,而被误认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交感神经兴奋性阈值增高,在低血糖时,早期表现的面色苍白、软弱无力、出汗、心慌、四肢颤抖等症状不明显。另外多数老年人又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造成重要脏器代偿功能显著减退。因此,老年低血糖患者常常表现为发作性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四肢抽搐等症状,而被误认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低血糖多数有诱因,如饮食量减少、剧烈运动、呕吐、腹泻、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等,遇到这些诱因一定要减少降糖药的剂量。老年人如反复发生低血糖而不加重视,就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等。老年人出现低血糖伴意识障碍者须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而且低血糖患者要持续治疗和观察2~3天,以免发生二次低血糖。
老年人低血糖有什么危害?
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产生低血糖时经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且老年人多注意脑血管疾病,一旦产生低血糖而又没实时发明,往往会致使紧张结果。
低血糖的危害两方面都有,既容易发生昏迷危及生命,也会对人体器官产生损害。低血糖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
(1)反复发生低血糖会使病情变得难以控制。因为低血糖时,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增加,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血糖波动。
(2)低血糖反应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脑功能障碍。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危险性。
(4)如果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的危害虽然较大,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加强日常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日常饮食、运动等,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外出时做好防范措施,如随身携带病情卡及糖果、点心等,以备应急之需。
低血糖的急救措施法
低血糖的急救措施法1:绝对卧床休息,声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低血糖的急救措施法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低血糖的急救措施法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水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预防措施:
1、避免过度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
2、正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计算好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比例。严密观察口服糖药的使用,发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调整。
3、如果发现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时,夜间常发生低血糖时,应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变注射部位。
4、糖尿病人应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等食品。
4吃什么有助于血糖降低
我们很多人都是喜欢吃罐头的,我们也发现我们生活里的罐头很多种类的,但是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们没有见过柚子罐头,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柚子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罐头,尤其是血糖比较高的人,是比较适合的。
柚子味甘酸,性寒,传统中医学认为柚子有健胃、消食、化痰、平喘、解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柚子含有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P、胡萝卜素、类胰岛素等成分,以及钙、钾、磷、铁等微量元素。有降低胆固醇、减肥、美容等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栓形成。
由于柚子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所以是脑血管疾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疗水果,而且新鲜柚肉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柚子含有的维生素P能强化皮肤毛细孔功能,加快受伤的皮肤组织的恢复,而且柚子所含的热量极低,它减肥、美肤的功能,极其符合女性“自然美”的原则,是女性秋季最适宜选择的水果。柚子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以及天然果胶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并有助于钙和铁的吸收,能增强人体体质。
生活健康专家甘教授特别提醒,柚子虽好,因其性寒,所以气虚及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吃,而且它有滑肠的作用,经常腹泻的人也应少食。值得注意的是柚子不能与药品同服,另外太苦的柚子也不宜食用.
5老人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严重低血糖指由于血糖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供能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等。它是与轻度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如饥饿、出汗、心悸、手抖、头昏等)相对而言的。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无力、心悸、冷汗、手抖,或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时,应想到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及时测定血糖。
低血糖的三个概念
根据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低血糖的概念分别为:①低血糖症:指血糖低于2.8mmol/L,同时有临床症状;②低血糖:这是一个生化指标,指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的情况。此时患者多有症状,但也可以无症状和体征,后者临床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③低血糖反应:这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有与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此时血糖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于3.9mmol/L。因此低血糖症和低血糖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并非一成不变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范围。一般当空腹血糖高于3.9mmol/L,可排除低血糖的可能。但长期高血糖会使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升高,而随着血糖控制,阈值也会下调。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达到血糖较高时已经上调的阈值,则即使血糖正常,也可以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此时称为低血糖反应。
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
低血糖危险因素包括增龄、降糖药物的应用、血糖的严格控制、血糖波动大、近期住院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并发症、患者及护理者缺乏对低血糖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合并用药、既往有低血糖病史、并存疾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等有关。其中增龄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显示,与6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相比,大于60岁者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增加15~19倍。
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磺脲类尤其长效制剂如格列本脲以及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易发生低血糖。而二甲双胍、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单独应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口服药物引起低血糖的“危险时间”在晚餐前;胰岛素治疗者发生在夜间、午餐前以及晚餐前。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严重低血糖的频率少于1型糖尿病患者。
老年人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老年人的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退。一旦因药物及其他因素引起低血糖反应,不能及时产生升血糖反应,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可较为严重而且持久。
2.老年人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下降,可导致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3.老年人肝脏调节血糖的功能减退,肝糖原生成及储存量少,一旦发生低血糖则难以快速纠正,使低血糖程度加重还易发展为严重类型。
4.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而且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5.老年人合并用药多,药物的相互影响亦可成为低血糖的重要诱因之一。
严格控制血糖,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率上升,尤其在强化治疗开始时,低血糖的发生率一般最高,这已得到研究证实。另外,近期住院治疗也可使低血糖危险增加,可能与医院治疗方案与家中生活不匹配有关。
发生低血糖要如何处理?
确诊低血糖后,轻者立即补充适量吸收快的含糖食品。此时不宜喝牛奶,吃无糖巧克力及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重者必须立即送往医院给予50%葡萄糖20~60毫升静脉注射,之后根据症状及血糖值,给予10%葡萄糖250~500毫升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升,防止意外的发生。清醒后要注意密切观察数小时至数天,警惕再次出现低血糖。
预防最关键
对于治疗低血糖症来说,“防”重于“治”是最重要的原则。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教育是预防的关键。患者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强学习糖尿病知识,患者身边要常备糖果等可以缓解低血糖的食物。对于有糖尿病并发症尤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警惕低血糖发生;对于突然出现无法解释的低血糖,应警惕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及时就诊。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作用强而快的降糖药,如优降糖及含优降糖的合成制剂。另外,需要注意合并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