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儿科 >遗尿

小孩尿床怎么治疗

尿床也统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来说,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相反,频密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和隐藏性病理原因有关,必须给予重视和适当的治疗。小孩尿床怎么治疗?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宝宝尿床的原因 儿童尿床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儿童尿床应该如何预防 小孩尿床怎么治疗 小孩尿床吃什么补

1宝宝尿床的原因

  1、正常膀胱排尿功能受大脑控制: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胀满时发出冲动刺激脊髓排尿中枢,即会排尿。睡眠时大脑皮质接受尿急冲动的区域仍保持功能,若这种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全或失调,就可引发为遗尿。

  2、宝贝睡眠深沉难以唤醒:如果大脑皮层对膀胱充盈不敏感,不能觉醒自觉排尿;或大脑皮层对膀胱的控制能力减弱,膀胱自主收缩的结果,就会发生遗尿。

  3、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遗尿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如果宝贝的双亲都有遗尿现象,其后代遗尿发生率为77%。如果父母亲中一人单发,子代遗尿发病率为25%。

  4、父母养育观不正确:父母没有及时训练宝贝养成定时排尿的良好习惯,为了自己能安静睡眠,宝贝很大了仍然在使用尿不湿,任其随意排尿。

  遗尿是指幼儿在睡眠中不由自主地排尿,5岁以后出现这种现象才算遗尿症。由于尿道口受刺激、晚上癫痫发作、脊髓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的晚上睡眠时排尿不属遗尿症。

  有的幼儿,晚上没有自觉的醒后排尿习惯;有的已经能控制夜尿,但由于精神紧张、更换环境或全身情况虚弱等原因而出现了遗尿。遗尿发生在上半夜者居多,严重的一晚上遗尿3—5次。有的家长每晚叫幼儿排尿,但不易唤醒,即使唤醒了,幼儿也可以随地(随床)小便,为此常受父母责打,影响身心健康。

  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尿床儿童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2儿童尿床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习惯性尿裤 习惯性屎裤是儿童遗便症的主要表现, 儿童遗便症是指在3-4岁以后仍不能根据场合排便的非生理疾病因素造成的疾病。所谓生理疾病因素是指器质性因素(包括损伤或功能不全)和痢疾、尿道炎等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有关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儿童遗便症都是心因性疾病,即心理疾病。

  2.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3.小儿遗尿 简介(概述):小儿遗尿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俗称尿床,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

  必须指出,尿床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父母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

查看详情>>

3儿童尿床应该如何预防

  对待孩子尿床,有的父母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总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其实,孩子3周岁后仍持续尿床就是病,医学称小儿遗尿症。在北京刚刚闭幕的中国小儿遗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醒家长,孩子尿床拖不得,应及早治疗。

  尿床若长期得不到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除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外,还会使孩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智商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临床表明,多数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数字排序、逻辑思维以及对游戏的深入程度明显低与正常孩子。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尿床对成年以后的生育有影响,但统计表明,大多数不孕不育患者儿时有尿床现象。

  尿床所带来的发育差、反应慢、敏感害羞等危害已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孩子将来的工作、人际关系和家庭和睦,做父母的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病”的传统观念的误导而忽视孩子尿床,免得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查看详情>>

4小孩尿床怎么治疗

  (1)一般治疗。不要责难和打骂孩子,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药物。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黄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3)膀胱训练。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4)条件反射训练。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复原。

5小孩尿床吃什么补

  小孩尿床主要是由于肝肾功能虚弱引起,所以一些补肾强身的食谱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白糖蜂房末

  蜂房焙干研末,每次服3~5克,加白糖少许,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对肾阳不足之遗尿者效果好。

  韭菜子饼

  韭菜子15克,面粉适量。将韭菜子研成细粉,和面粉做饼蒸熟服用,适用于肾气不足之遗尿。山药糕

  山药250克,山萸肉5克。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烂如泥状,加入山萸肉用笼屉蒸熟,吃时加少许白糖,每日当点心食用食量多少不限。此方可补脾肾,止遗尿。适用于尿床频繁,遗尿量大,平时尿多,易感冒、咳嗽、精神不振或伴食欲不振者。

  高梁米粥

  高梁米50克、桑嫖峭10克。将桑嫖峭装在纱布袋内,放水中煮沸数分钟即将布袋取出留水,再将洗净之高梁米放此水内,煮至米烂成粥即可食用此粥每日一次,可持续1-2个月,直到症状好转为止。此方可健脾益气,补肾固涩。适用于小儿肾气虚弱、遗尿、多尿,症见尿床次数较多,尿湿范围大,平时多尿,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差或大便溏烂者。

  莲子羹

  莲子、板栗肉各若干,鸡蛋1个,盐少许。将莲子、板栗共研成粉末,每次各取30克,放入碗中,加盐拌匀,打入鸡蛋,加清水少许,搅至起泡,入锅蒸熟成羹即可。空腹食用,每日1剂,l次食完,连食5-7日,以后每星期食1剂。此方可健脾益气,补肾固摄。适用于小儿遗尿,症见经常尿床,裤湿范围比较阔,平时尿多,容易感冒,咳嗽,精神不振,劳倦乏力,或伴食欲不振,大便溏烂者。

  黑豆煲

  新鲜健康狗肉250克,黑豆150克,陈皮5克,枸杞子12克,油15毫升,盐少量。黑豆用水浸泡2小时;狗肉洗净,切成小块;陈皮切成丝。将锅烧热,放入油、盐及狗肉炒至半熟,加入枸杞子、陈皮,再炒片刻,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煲至黑豆烂熟即可。喝汤,食狗肉及黑豆。l日内分2次食完,每星期1剂,连食5-7剂。此方可健脾益气,补肾固摄。适用于小儿肾阳不足引起的遗尿,多尿,症见尿床频数,尿量多,平时尿多清长,神倦乏力,怕冷,沉睡不易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