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青蒿如何做好吃

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中药“青蒿”之正品,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花蕾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晒干。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青蒿如何做好吃 青蒿的形态特征 青蒿的地理分布 青蒿的功效 青蒿的副作用

1青蒿如何做好吃

  一、青蒿炒腊肉的做法

  用新鲜的青蒿炒肉吃,味道鲜美。腊肉先切片待用,买来的青蒿摘掉老叶子和根须后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之后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烧热油锅后先放入切好的姜丝,微微爆香后放入腊肉,小火不停的翻炒腊肉直到腊肉中的肥肉变得透明,此时就能够放入青蒿了,及时改大火翻炒,加入调味料后大火持续翻炒直到青蒿断生。

  二、青蒿蹄花汤的做法

  猪蹄炖汤不单单可以搭配黄豆,青蒿搭配猪蹄炖汤也能养颜美容。猪蹄洗净除毛后,切段放入沸水中焯水,水要没过猪蹄将血水逼出,少量的加入些许醋可以去腥。青蒿清洗去除后置入煮锅中,平铺在锅底,再放入猪蹄,上面放入姜片,导入事先准备的老汤底,开火炖煮。猪蹄煮到酥烂,肉骨可以分离的程度就基本差不多了,放入盐鸡精调味,再炖煮一会儿,美味的青蒿蹄花汤的做法就做好了。记住炖煮的时候汤底一定要放的足够多,避免中途水煮干了再加水。

2青蒿的形态特征

  青蒿,一年生草本;植株有香气。主根单一,垂直,侧根少。茎单生,高30-150厘米,上部多分枝,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叶两面青绿色或淡绿色,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三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有长叶柄,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有裂片4-6枚,裂片长圆形,基部楔形,每裂片具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或为细小、略呈线状披针形的小裂片,先端锐尖,两侧常有1-3枚小裂齿或无裂齿,中轴与裂片羽轴常有小锯齿,叶柄长0.5-1厘米,基部有小形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4毫米,具短梗,下垂,基部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狭小,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背面绿色,无毛,有细小白点,边缘宽膜质,中层总苞片稍大,宽卵形或长卵形,边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或膜质,顶端圆;花序托球形;花淡黄色;雌花10-2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伸出花冠管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0-40朵,孕育或中间若干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等长或略长于花冠,顶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至椭圆形。花果期6-9月。[1]

  含挥发油,也含艾蒿碱 (abrotanine, C21H22N2O)及苦味素等。入药,但非中药“青蒿”之正品。据报道,本种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有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本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本种。

3青蒿的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

  青蒿主产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1]

  生产基地

  基地位于重庆市的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享有“青蒿之都”美誉的酉阳,酉阳青蒿遍及各地,量大质优,有效成分青蒿素平均含量可达8‰以上,部分优选品种青蒿素含量甚至达到16‰,居世界最高。由于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国长期疟疾盛行,以前国际通用的治疗疟疾的药剂奎宁在人体产生了抗药性,于是青蒿素及其制剂成为国际上公认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被非洲、美洲人称为“神药”

  酉阳青蒿目前国内最早、世界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保护区域青蒿种植已实现规模化,仅酉阳青蒿种植实现青蒿种植10万亩、产量可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

  “酉阳青蒿”成功入围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名单,为“酉阳青蒿”贴上了国际标牌,为酉阳药业产业规模化、工业化、科学化发展增添无穷的动力。

4青蒿的功效

  青蒿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主暑热;暑湿;湿温;阴虚发热;疟疾;黄疸。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纲目》:治疟疾寒热。

  《本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唐本草》:生按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朋。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本草新编》:退暑热。

  《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⑩《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5青蒿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第1步LD50小鼠口服青蒿素LD50的为5.105g/kg。

  第2步毒性反应:青蒿酯钠动物的安全剂量为11.25mg/kg。青蒿酯钠大鼠腹腔注射无致突变作用。青蒿酯钠皮下注射对大鼠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

  第3步病理检查:青蒿素对多种动物连续给药,为临床剂量70倍,病理切片均未见异常。以上说明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前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临床应用青蒿浸膏片治疗疟疾590例,仅3.4%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用青蒿素各种制剂治疗患者2089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动物实验及人体试服观察表明:青蒿中提得的抗疟有效部分及其有效单体青蒿素对动物及人体主要脏器均无明显影响。水混悬剂肌肉注射时局部可有轻微疼痛,亦有报道,使用青蒿素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

  (四)应用注意事项

  第1步苦寒之药对胃家不利,故胃虚者慎用。

  第2步凡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