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普外科 >肝胆外科 >肝囊肿

防治多发性肝囊肿的方法

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人们所讲的通常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那么如何防治多发性肝囊肿?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目录 肝囊肿的病因 防治多发性肝囊肿的方法 什么是肝囊肿 肝囊肿应如何预防 肝囊肿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1肝囊肿的病因

  潴留性肝囊肿:为肝内某个胆小管由于炎症、水肿、瘢痕或结石阻塞引起分泌增多,或胆汁潴留引起,多为单个,也可因肝钝性挫伤,致中心破裂的晚期。病变囊内充满血液或胆汁,包膜为纤维组织,为单发性假性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时发育障碍,或胎儿期患胆管炎,肝内小胆管闭塞,近端呈囊性扩大及肝内胆管变性,局部增生阻塞而成,多为多发。

  病理:

  一、单发性肝囊肿:大小不等,直径由数毫米至20厘米以上,可占据整个肝叶。囊肿呈圆形、椭圆形,多为单房,亦有多房或带蒂囊肿。包膜完整,表面乳白色或呈灰色,囊壁厚度0.5~5毫米,囊内液体透明,有出血或胆汁时呈咖啡色,含少量白蛋白、粘蛋白、胆固醇、红细胞、胆红素等。

  二、多囊肝:囊肿大小不一,最大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小者如芝麻、绿豆大小,囊肿散布全肝或某一肝叶,以右叶多见。大体切面呈蜂窝状,囊腔内含澄清透明液体,不含胆汁。肝囊肿甚大时可压迫肝细胞,致萎缩性变,可引起胆管狭窄,致胆囊炎,可引起肝功能损害,最后出现腹水、黄疸,甚至食道静脉曲张。

2防治多发性肝囊肿的方法

  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人们所讲的通常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其真正的发病率尚不清楚,目前临床上的病理有增多的趋势,其原因与B超、CT等影象学诊断方法普及有关。肝囊肿中以孤立性囊肿及多囊肝多见,孤立性肝囊肿通常无任何症状,若囊肿较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如、恶心、等。囊肿的发生部位以右肝居多。

  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合并有,多囊肝常侵犯整个肝脏,也有少数多囊人的病变局限于肝脏的一叶或半肝范围。多囊肝病是一种以原发性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定位于13q14.3,蛋白产物是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已发现多种基因突变类型,突变结果是铜转运障碍。患者胆道排铜障碍及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过量的铜沉积在肝细胞、豆状核、角膜等全身各处,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涉及消化、神经、眼睛、血液等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极易误诊。治疗主要是低铜饮食、减少铜的吸收、增加铜的排泄和肝移植。首选药物是D-青霉胺。肝移植为治疗该病的最佳手段。

3什么是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变,分真性肝囊肿(也称先天性肝囊肿)和假性肝囊肿(由炎症、创伤、寄生虫所致),可单发也可多发,其中以先天性肝囊肿最为常见。患者中男女的发病比例约为1:4。在临床上,肝囊肿常发生在患者的肝右叶上,囊肿内的液体量多的可达1000毫升,少的也有数毫升。在b超下可见,患者的肝脏上有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暗区。一般来说,先天性的肝囊肿生长缓慢,患者可长期无任何症状,只有当囊肿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时,患者才会出现腹胀、恶心、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多发性肝囊肿又称多囊肝,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当合并胆管狭窄时,患者可出现发热、黄疸等胆道症状。由于大多数肝囊肿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要肝功能正常,往往无需进行治疗,但应坚持定期的检查,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肝脏,以避免肝脏受到挤压。而当囊肿大于10厘米时,患者则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此时应以外科治疗为主,即在b超的引导下将患者肝囊肿中的积液抽出,然后向囊内注入无水酒精或高浓度醋酸,以破坏囊肿的囊壁组织,使囊腔闭合。对于囊肿较大的患者可将囊肿切开,采用引流或实施囊肿切除手术,以使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4肝囊肿应如何预防

  1、多吃红色蔬菜:重点推荐胡萝卜、西红柿、红枣、火龙果等红颜色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喝水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

  2、应注意休息:肝囊肿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或过累,加重肝脏损伤。

  3、多吃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素食物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不偏食,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牛奶、鱼虾等均可食用。

  4、要禁忌饮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还有过甜的食物;忌盲目进补,或不要随意轻信广告宣传的补品,以免损害肝脏或增加肝脏负担。

  5、积极预防并发症:积极防治胆系感染及结石,以防止潴留性肝囊肿的发生。囊肿确诊后,定期B超复查,观察囊体大小变化。避免局部过分挤压及外伤,以防囊肿破裂。

5肝囊肿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肝囊肿为肝脏内闭合的球形囊性腔隙,腔壁上排列着上皮细胞,其内充满清亮、无色或蛋黄色、无细胞成分的囊液。根据其起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肝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后天性可由炎症、寄生虫、创伤、肿瘤等造成肝内某个胆小管堵塞,引起分泌增多及胆汁潴留而造成。

  肝囊肿主要依赖影像检查进行诊断,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波检查最为重要。在肝囊肿的定性方面,一般认为超声波检查比CT更准确。但在全面了解囊肿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肝脏和肝脏周围的有关脏器时,特别是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巨大肝囊肿患者,CT检查对于手术的指导作用显然优于B超。化验检查对肝囊肿的诊断价值不大,通常,肝囊肿并不导致肝功能的异常。但有时为了鉴别诊断,作某些血液检查仍然是必要的,特别是血液甲胎蛋白(AFP)检查,以排除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