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在家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监测血糖是了解糖尿病病情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但实际使用上又有许多方面需要患者注意的。在家测血糖的正确方法有哪些?想要做到正确监测血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录 肝不好血糖也会出问题 在家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在家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自我检测血糖的6误区 测血糖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1肝不好血糖也会出问题

  麦迪克先生体态偏胖,得脂肪肝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最近他老觉得自己右边肚子不舒服,又胀又痛,经医生检查发现,他又患上了糖尿病。医生说他的糖尿病是脂肪肝引起的,若早点治疗脂肪肝,很可能就不会患上糖尿病了。

  新研究发现,脂肪肝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肝令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了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从而让脂肪肝患者患上糖尿病。研究认为,脂肪肝,特别是肥胖型脂肪肝,会让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55%,这意味着,得了脂肪肝,如不加以控制,糖尿病离你就不远了。

  相反的问题,也出现在糖尿病人身上。研究发现,五成糖尿病人可能发生脂肪肝。这是因为,患有糖尿病的人,尤其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后,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会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

2在家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血糖值应保持在多少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可能要求其血糖水平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因此只要达到空腹血糖4.0~7.8mmol/L(70~14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6.0~10.0mmol/L(108~180mg/dl),任何随机时间血糖:10.0mmol/L以下(180mg/dl),同时又不发生,就可以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了。由于个体的差异,血糖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病人有必要随时向社区全科医生进行咨询,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范围。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糖尿病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什么时候监测血糖最合适

  许多老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监测空腹或餐前、餐后两小时血糖。具体是: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3.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4.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监测血糖的频率怎么算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您可以和社区全科医生商量后自己决定。当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监测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它们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水平。而当您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您最好注意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可以尝试间隔一段时间,在某日的不同时间测4~6次血糖,了解一天24小时中血糖的变化规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但对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人,及使用胰岛素治疗,新被确诊糖尿病,近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近期有低血糖发生,换药或调整剂量,妊娠,出现生病、手术、运动、外出、饮酒等各种生活应激情况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另外,驾车时发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驾车前监测血糖十分必要。

  餐后两小时血糖如何监测

  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在监测餐后血糖时,只有和平常一样吃饭、服药,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日常的血糖控制情况。有人特意在监测血糖那天停止用药是错误的。餐后两小时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并且精确到分,用同一块表计时,不能从进餐中间或结束后开始计时。

  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法

  调整血糖仪的代码使其与您现在使用的试纸的代码相同,注意不同时间购买的试纸有不同的代码,所以必须先调整血糖仪的代码;洗手,用酒精消毒采血的手指;手臂下垂30秒,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将采血针头装入刺指笔中,根据手指皮肤厚度选择穿刺深度,刺破手指取适量血;待血糖仪指示取血后,将血滴在血糖试纸指示孔上;把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中。注意有的血糖仪需先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再将血滴在试纸上;几秒或十几秒钟之后,从血糖仪上读出血糖值;在记录本上记录血糖值和监测时间。

  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血量不够、血糖试纸超过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干、未将血糖仪代码调到和试纸一样时,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手指消毒后,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妥善保管用过的酒精棉球、针头等,最好集中送到社区卫生站处理;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不要让小孩、宠物触及、玩耍;血糖仪都应该有售后服务,要定期到购买的商店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到医院与抽血检查结果对比也可知道其准确性。

3在家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糖尿病专家介绍:如果血糖平稳,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就可以,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要视情况测量血糖.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血糖正确的测量方法:

  1.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净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直至血运丰富。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

  2. 用采血笔紧挨指腹,按动弹簧开关,针刺指腹。无名指指腹两侧取血最好,因其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不仅不痛而且出血充分。。

  3. 打开血糖仪开关,取一条试纸插入机内; (手指不可触及试纸测试区)取出试纸后随手将盖筒盖紧。

  4.如果是吸血的血糖仪,就将血吸到试纸专用区域后等待结果;如果是滴血的血糖仪,就将一滴饱满的血滴或抹到试纸测试区域,不要追加滴血,否则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4自我检测血糖的6误区

  误区一 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误区二 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三 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

  误区四 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

  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五 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误区六 患者不注意护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保养,每天要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还要注意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

  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糖尿病患者穿鞋也要注意,最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最后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有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5测血糖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测血糖的最佳时间

  测血糖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8点以后空着肚子抽血,殊不知此时的血糖已经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在早上六七点钟测的空腹血糖,是相对最准确的。大家可先在家里测好后将结果带给医生参考。

  通常情况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空腹血糖6.1mmol/L就为空腹血糖升高;若有糖尿病症状又查出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试验血糖峰值>11.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有尿糖阳性,就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由于空腹血糖决定着全天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千万要注重空腹血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