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胃肠炎

吃什么药可以养胃呢

导致胃病的因素有很多,一般都是饮食习惯不好导致的。胃病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病症,但是鉴于其特点,会给患者产生持续性的伤害,并且治疗起来的难度也会是相当高,需要不断的养胃才能逐渐的恢复。因此,不少患者关心具有养胃作用的药物,希望尽快得到改善。那么,吃什么药可以养胃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吧。

目录 生活习惯与肠胃健康紧密相关 夏季如何保养肠胃 胃肠专家希望你知道五件事 吃什么药可以养胃呢 情绪会影响肠胃

1生活习惯与肠胃健康紧密相关

  (一)不良生活习惯

  1.边走边吃、边看边吃消化不良

  为了节省时间,很多人的早餐都是在上班路上解决的,而中餐又往往对着书本、电脑屏幕边看边吃,这样会让胃很不舒服。“消化”是一项紧张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如果这时人体处于运动中,会大大分流了胃肠道的“电力供应”,必定会影响到它的正常消化功能,最终导致胃炎,甚至出现胃下垂。同理,边看边吃使脑部无形之中和肠胃“争夺”了血液,也会造成消化不良。

  2.让肠胃负担不了的习惯

  汤泡饭使胃肠负担加重

  有人喜欢把饭和汤水混在一起,吃汤泡饭,这样会使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滑到胃里,加重胃肠道负担。此外,吃汤泡饭也会让唾液分泌得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营养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应有的刺激,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最终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和营养不良。

  吃太辣使胃肠负担加重

  适当吃辣能给健康加分,然而过度吃辣会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肠胃黏膜充血、水肿、肠胃蠕动剧增。

  吃油炸食物使肠胃负担加重

  油炸的食物因为质地比较坚硬,不容易咀嚼得非常细碎和搅拌得十分均匀,会影响它在胃和小肠中的消化。食物经过油炸以后,大部分颗粒被包在油脂里,减少了和蛋白或淀粉接触的机会,因此较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出现反酸、恶心等不适。

  3.不良习惯可致癌

  三餐不定、压力过大可致癌

  有调查显示,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胃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5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更高。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喜食烟熏可致癌

  腌肉、熏鱼等加工肉类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这也是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及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瑞典科学家发现,在平均摄入量的基础上,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吃得太烫可致癌

  人体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黏膜就会被烫伤。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消化道。如果经常吃过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反复地烫伤、修复,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症。

  (二)养成良好习惯

  1.合理饮食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一日三餐有规律,合理的摄入热量,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

  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适度运动

  合理的饮食配合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饮食不当对肠胃造成的隐患。即便是工作忙碌没有条件合理饮食,也要充分利用节假日进行调理。

  4.按摩保健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5.长期冷水浴

  进入寒露气温下降,很多人都开始洗热水澡,如果这时候还可以用冷水洗澡的话可以继续坚持。洗冷水澡是一项很好的耐寒锻炼,刚开始洗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要一下子让整个身体马上接触冷水,可以先用冷水泼洗脸颊和手臂。让身体有一定的适应度后再开始洗全身。此外,在水温的选择上,可以先用稍温热的水,然后每次逐渐降低水温,直至变为冷水。

  6.保持愉快的心情

  疾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2 夏季如何保养肠胃

  夏季肠胃病缘何高发

  夏季天气热,空调房与室外的温度相差悬殊,一冷一热的刺激使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腹部疼痛。

  气温高的季节里,人体神经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某些分泌腺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常常出现消化功能减弱。

  夏天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

  剩饭剩菜或熟食容易被细菌污染,细菌会使胃黏膜遭受损伤;大量食用冷饮,会引起胃肠道血管突然收缩,血流减少,这样会使胃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厌食、嗳气及上腹烧灼痛等症状。

  夏季如何科学保肠护胃

  1、不要在大汗大热之时,喝冰水和冰饮料,防止寒积腹泻。

  2、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干净,最好不吃隔夜食品(外出进餐可即时吃点大蒜)。

  3、躲避暑热和夜凉的侵入。盛夏之时少出门,夜晚睡觉肚脐不要受凉。

  4、少出汗、少紧张。每日生活要有轻松的安排,汗出多了容易乏力、气虚,更不爱吃东西。

  5、发生肠道疾病要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治疗时间。

  6、经常喝一些浓茶,晚间用此茶叶泡脚。多吃冬瓜、西瓜,以消暑热。太热时用藿香正气丸,有一点暑热就服用一天,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7、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速度加快,体内的钠、钾等电解质流失较快。因此,夏季饮食更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夏季蛋白质的摄入不可减少,要适当吃一些鱼类、瘦肉、鸡肉、蛋、奶制品等,同时多吃豆制品、新鲜蔬菜和瓜果。

  8、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需要注意的是烹饪方式的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炸、油煎、烧烤食品。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消化功能较弱,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

3胃肠专家希望你知道五件事

  1.关注大便。

  便后先不要急于冲水。大便是反映胃肠道问题的一个很好指标,所以评估其颜色和性质是明智的做法。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胃肠病学教授瑞贝卡?格鲁斯认为,黑色、黏稠或柏油样的大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兆,它也有可能是溃疡或溃疡性结肠炎(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如果你在大便中看到鲜红的血色,它可能是痔疮或结肠里长了息肉(良恶性均有可能)。

  排便习惯的改变也需要引起注意,排除饮食习惯改变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或是甲状腺问题的一个迹象,甚至有可能是肠癌的早期信号。

  2.放屁是正常的,但过多过臭就不正常了。

  每个人每天都会放屁。纽约西奈山医院胃肠病研究中心主任吉娜?萨姆认为,如果你的放屁量明显多于往常,或是气味比过去更难闻,就需要仔细关注一下吃的东西了。高糖和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向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提供养料,从而产生过量的气体。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

  3.看病时,医生需要详细了解 你的饮食。

  萨姆认为,这种问诊方法能帮助医生找到出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做侵入性的检查和昂贵的药物治疗。以轻度的胃酸反流为例,通过减少对油腻食物的摄入和避免在夜间进餐,就有可能不药而愈。如果是便秘,医生就有可能通过询问食物日记检查出问题所在,是缺乏足量的膳食纤维或是喝水量不够等。如果有腹泻,医生可能会让你远离山梨糖醇等人工甜味剂。

  4.肠道疾病很多是情绪引起的。

  胃肠道疾病和精神痛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是有确切生理原因的:肠道系统中所含有的血清素受体(一种能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同样也存在于大脑之中,而且胃肠道中的神经数量要远远多于脊髓。肠神经系统与大脑和脊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协同工作的。格鲁斯医生认为,通常用来控制抑郁和焦虑的药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也能有效地治疗很多胃肠道问题。此外,认知行为疗法也有助于存在慢性胃肠道问题的患者。

  5.胃肠道疾病很复杂,需要详细的筛查,患者要有耐心。

  很多胃肠道疾病并不容易得到确诊,所以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排除法来确定病因。以排气、腹胀和胃痛这些症状为例,它们既有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也有可能是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胃肠病医生会深入询问病史,要求病人做血液和粪便测试,必要时做X光、内窥镜或结肠镜检查,甚至通过活检来确定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了做出精确的诊断,患者需要全力配合医生。

4吃什么药可以养胃呢

  1、温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

  2、阴虚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

  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3、养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5情绪会影响肠胃

  这是一个很不顺心的早晨。你上班迟到了,你的老板对你十分生气,要你马上到他办公室去一趟,就在这个时候,你却突然想上厕所……

  准备了很久的考试即将开始,老师临发卷前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你举手,说大便憋不住了……

  而有些人出现以上情况会特别严重,紧张时会伴随腹痛或便意,食用冷辣生鲜食品会立刻拉肚子,而你可能把这些事归咎于紧张或者吃坏了肚子。实际上这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首先请你进行一个小测试:

  你是否存在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

  紧张或焦虑时,是否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同时伴有粪便外观改变;

  以上的情况是否已经持续超过6个月;

  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月是否至少发生3天。

  如果你符合以上四条,则可以初步确诊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常见 但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转接介绍说,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然而许多人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她同时补充说,“这种疾病发生率并不低,在中国,10%-15%的人患有该病,在美国,发病率则超过了20%。目前,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太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心理社会因素等相关。而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性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生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的主要发病机制”。

  然而,这种严重影响生活的肠胃疾病就医率却相当低。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随意服用一些消化类药物,忽视了其是慢性肠胃病反复发作的表现,耽误了去医院就诊并及时得到妥善诊断和治疗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