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休克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调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休克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休克的病因 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和昏迷有什么区别 休克鉴别诊断

1休克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休克的护理措施是护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人卫医学网总结如下:

  (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休克病人,病情严重者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3.合理补液:先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

  4.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二)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裤,使血液回流入心脏,组织灌流。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 .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调整输液速度。

  (三)增强心肌功能

  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观察呼吸形态,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

  2.避免误吸、窒息

  (五)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遵医嘱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六)调节体温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2.保暖: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同时防止烫伤。室内温度以20°C左右为宜。

  3.库存血的复温:输血前应将库存血复温后再输入。

  4.降温:感染性休克高热时,应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

  (七)预防意外损伤

  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坠床;必要时,四肢以约束带固。

2休克的病因

  1.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血量降低。

  (1)失血性休克 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2)烧伤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3)创伤性休克 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

  2.血管扩张性休克

  血管扩张性休克通常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其循环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心脏充盈和组织灌注不足。

  (1)感染性休克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临床上以Gˉ杆菌感染最常见。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有分为低动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两型。

  (2)过敏性休克 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可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使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出现弥散性非纤维蛋白血栓,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良可使多脏器受累。

  (3)神经源性休克 交感神经系统急性损伤或被药物阻滞可引起影响的神经所支配的小动脉扩张,血容量增加,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和血压下降;这类休克预后好,常可自愈。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受损或心脏血流排出道受损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偿性血管快速收缩不足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低灌注和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压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

3休克的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2.休克中期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

  3.休克晚期

  表现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表现 顽固性低血压,皮肤发绀或广泛出血,甲床微循环淤血,血管活性药物疗效不佳,常与器官衰竭并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现 吸氧难以纠正的进行性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促,发绀,肺水肿和肺顺应性降低等表现。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现 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心律不齐。如出现心律缓慢,面色灰暗,肢端发凉,也属心功能衰竭征象,中心静脉压及脉肺动脉楔压升高,严重者可有肺水肿表现。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 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表现 意识障碍程度反映脑供血情况。肝衰竭科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增加,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性脑病发病率并不高。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呕血和黑便等。

4休克和昏迷有什么区别

  休克是因外伤、出血、烧烫伤等伤害或情绪过度刺激及恐惧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循环量不足的情况,患者肤色苍白、冰冷,脉搏快而弱,呼吸浅而快,感觉口渴并可能有呕吐现象,若没有即时处理理,会意识丧失、体温下降,并且可能死亡。 昏迷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1.昏迷:也称浅昏迷,病人无自主运动,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呻吟和下肢的防御反应。浅反射( 吞咽、角膜等 )存在。2.中度昏迷: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3.深度昏迷: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5 休克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过程中,明确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类型对休克的进一步处理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感染性休克的鉴别诊断 各种严重的感染都有可能引起休克,常见的为:

  ①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儿童,休克可能出现在肠道症状之前,需肛门拭子取粪便检查和培养以确诊。

  ②肺炎双球菌性肺炎。也可能在出现呼吸道症状前即发生休克。需根据胸部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来确诊。

  ③流行性出血热。为引起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疾病。

  ④暴发型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以儿童多见,严重休克是本病特征之一。

  ⑤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年轻妇女月经期使用阴道塞,导致葡萄球菌繁殖、毒素吸收;亦见于儿童皮肤和软组织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咽痛、肌痛、猩红热样皮疹、水样腹泻和休克。

  (二)心源性休克的鉴别诊断 心源性休克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发现和血心肌酶的检查结果,确诊急性心肌梗塞一般并无问题。在判断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时需与下列情况鉴别:

  ①急性大块肺动脉栓塞。

  ②急性心包填塞。此时脉搏细弱或有奇脉,心界增大但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遥远,颈静脉充盈。为心包腔内短期内出现大量炎症渗液、脓液或血液,压迫心脏所致。患者有心包感染、心肌梗塞、心脏外伤或手术操作创伤等情况。X线示心影增大面搏动微弱,心电图示低电压或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X线CT或MRI显示心包腔内液体可以确诊。

  ③主动脉夹层分离。

  ④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扑动、颤动,阵发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尤其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别。

  ⑤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创伤、乳头肌功能不全等所致。此时有急性左心衰竭,有关瓣膜区有返流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急性血容量降低所致休克的鉴别诊断:

  ①出血。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生殖道的出血,最后排出体外诊断不难。脾破裂、肝破裂、宫外孕破裂、主动脉瘤破裂、肿瘤破裂等,出血在腹腔或胸腔,不易被发现。此时除休克的临床表现外患者明显贫血,有胸、腹痛和胸、腹腔积血液的体征,胸、腹腔或阴道后穹窿穿刺有助于诊断。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③外科创伤。有创伤和外科手术史诊断一般不难。

  ④急性出血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