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骨科 >头颈外科

颈部保健运动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期的不良坐姿以及过度的疲劳就特别容易出现颈椎病和颈椎疲劳的现象,这样除了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疼痛感之外还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但是想要更好的进行治疗和缓解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要注意多进行运动,下面一起了解下颈部保健运动的方法

目录 颈部保健运动的方法 颈部有什么穴位 如何保养颈部 颈部创伤 颈部动脉

1颈部保健运动的方法

(1)颈部缓慢运动:患者取自然站立位或坐位,缓慢地做颈充分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及左右侧屈等运动,各作2—3次。医学教育网

  (2)颈功:颈功运动要求全身放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宜过快。

  1)准备:两脚分开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身体力求放松,双手掌心放置于颈后,手掌用力磨擦颈项部以使有温热、舒适感。

  2)翘首问天:站立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缓慢地抬头望天,还原。再缓慢地低头循地,再还原。医学教育网

  3)往后观瞧: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然后还原;头颈再缓慢地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

  4)前伸探海: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前伸并侧转向右前下方向,眼看前下方,似向海底窥探一样,回复原位;头颈再缓慢地前伸并侧转向左前下方向,眼看前下方,再如向海底窥探一般。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5)回头望月: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一样;然后头颈再缓慢地转向左后上方做同样的动作。

  6)缩颈耸肩:站立位,双手叉腰,下颌缓慢地后收下沉,双肩逐渐向前上收拢,上提耸肩,此时双肩及肩胛部可有酸胀感。肩上耸到最高点时,吸气到最大程度,然后用口缓缓吐气。同时,头逐渐后仰,下颌上升,双肩由上向后下扩展并使肩尽力下沉,此时胸部及肩部可有发紧及酸胀感。

  7)颈项侧弯:站立位,头颈缓慢地向左侧弯,还原;然后头颈再缓慢地向右侧弯,再还原。

  (3)颈部旋转法:头部先向左侧旋转,继而向右侧旋转,反复5~8次。最后头颈作大回旋动作,先向左侧回旋1次,再向右侧回旋1次。

  (4)托肘自叩法:左手自然握拳并屈肘使拳置于对侧肩部,再用右手掌托起左肘尽量使左拳伸向颈后部,轻轻均匀叩击后颈部,两手交替叩击1~2分钟。

  以上各式可反复进行5~15次,每日2~3组。此练功方法,对颈椎病的预防也有良好效果。

  掌握好方法才能对身体更好的调理,上面就是对颈部保健运动的方法的介绍,希望很多朋友能够引起重视,但是通过运动对身体的调理和保养是要掌握好方法和长期坚持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2颈部有什么穴位

颈部几大穴位位置及主治疾病:风池穴。胆经穴位。别名:热府穴。位于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风府穴:督脉穴。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风池穴连线中点。主治疾病: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2、按摩后颈部穴位

  按摩后颈部穴位:一为风府穴,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二为风池穴,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

  3、颈部的相关穴位

  首先是中渚穴。中渚位于小指和无名指指间,下方约2厘米处(手腕侧)的部位。用手指触摸时,大约是在小指和无名指指骨之间的凹处。接着是阳池穴。阳池位于手腕中央,靠近小指侧的部位。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第三处是关冲穴。关冲位于无名指指甲、靠小指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应该是在无名指指甲左边,画上一条直线,在指甲下端画一条横线,这二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关冲。

  颈部容易出现的疾病

  颈椎病多因颈椎骨、椎间盘及其周围纤维结构损害,致使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内平衡失调。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颈、肩、臂、上胸背疼痛或麻木、酸沉、放射性痛、头晕、无力,上肢及手感觉明显减退,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肌肉萎缩。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督脉受损,经络闭阻,或气血不足所致。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怎么预防颈椎病

  第一步,放松头部,将头部分别向两边转,动作要慢舒缓,来回十次。然后低头抬头来回10次。

  第二步,站立的时候,我们把双脚打开,保持双脚与肩同宽,手臂要很自然的放下。抬头但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往后面仰,双眼看天空,保持几秒钟,然后吐气,之后再将头尽量的往前面低,下额最好能靠近身体,保持几秒。

  第三步,手脚姿势同第二步保持不变,先将头部向左边侧头,耳朵尽量向肩贴近,保持片刻之后换右边侧头,来回10次。

  第四步,手脚姿势同第二步保持不变,先将头部向前打圈10次,再将头部向后打圈10次。

  第五步,手脚姿势同第二步保持不变,先用力地缩起脖子,肩部抬起,停留片刻之后,再将脖子、肩部放松。放松之后再将肩部用力往下沉,脖子向上拉伸,停留片刻之后放松。重复10次。

  第六步,站立的时候,我们把双脚打开,保持双脚与肩同宽,手头一起用力坚持5秒左右,然后再换到前额做相同的动作,这样重复几次就好了。

3如何保养颈部

1、如果能做到每天沐浴当然最好,脖子清洁后,使用的化妆水和护肤乳液要同时涂抹到颈部,并轻轻拍打或稍加按摩。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护肤程序,它绝对会推迟你脖子上的老化横纹。

  2、如果没有每天沐浴的条件,也要在每天晚上洗脸和护肤时,把脖颈的护理加上。

  3、最好买瓶颈霜,颈霜是针对颈部的皮肤而设计,大多具有保湿、紧致和提升的功效,当然会比面霜更适合。

  4、脖颈的肌肤弹性差,需要每天呵护。洗脸后,要趁着肌肤表面的水分还没有干的时候就涂上颈霜,轻轻拍打或按摩,帮助皮肤迅速吸收。

  5、可以每周做一到两次“颈膜”,可有效延缓颈部皮肤的老化。有颈膜的品牌并不是很多,价格一般来说也不便宜,如果没有颈膜,也可选择具有保湿、抗皱或紧致功效的面膜代替颈膜。

  颈部怎么保养最好

  颈部最需要保湿

  因颈部皮脂腺较少,所以极易出现皮肤干燥的现象。此时,你可以尝试使用天然的橄榄油或牛油果油,直接涂在颈上,使干燥的皮肤得到保养。但涂抹这前,需将这些护肤品先放在掌心摩擦至温热,然后以由下往上的手势,进行轻柔地涂抹。

  清洗颈部的作用

  由于颈部长期暴露在阳光空气之中,受污染的机会比较大,因此每天都需要对颈部进行清洗。洗完后,还应涂上美容霜,这样能延缓颈部肌肤的衰老。

  颈部也要敷面膜

  若想使护颈的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层保养。对于深层保养来说,面膜是不错的选择。

  但在选用面膜时,需要注意几点,如颈部肌肤暗淡的女性可以使用美白面膜,这样有助于淡化颈纹的色素;肌肤偏干的女性可以敷保湿面膜;肌肤有点松弛的女性可以敷抗老化面膜。另外,女性都应避免使用具有深层清洁功效的面膜,因为这种面膜会令你颈部的肌肤越发干燥。

  颈部按摩

  颈部按摩,能促进其血液循环,加强颈部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还可促进颈部细胞的再生能力,防止皱纹的发生,因此颈部按摩是改善颈部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方法:取适量精油或护颈霜涂于颈部,然后用指腹从锁骨处由下而上轻轻地按压,力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用力,直到精油或护颈霜被皮肤完全吸收。

4颈部创伤

颈部创伤 -颈部创伤的并发症 1.颈深部组织和器官及全身感染咽食管损伤时易并颈部蜂窝织炎、咽旁间隙脓肿、咽后间隙脓肿、下颌下腺炎、进行性食管周围炎、食管周围脓肿、咽食管颈部瘘、喉气管颈部瘘和食管气管瘘等。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致败血症。

  2.血胸和心包积血大量出血沿组织间隙进入胸腔和心包等,可导致肺叶和心脏的压塞,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

  3.呼吸系统感染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起支气管肺炎和吸入性肺炎。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颈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

  5.神经损伤因颈椎移位或局部肿胀压迫脊神经或脊髓横断,或颈动脉损伤和出血性休克使脑组织长时间缺氧等,均可致脊神经和脑神经损害。如休克后脑缺血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声带瘫痪,Ⅶ、Ⅸ、Ⅺ、Ⅻ脑神经损伤,膈肌瘫痪,Horner综合征,臂丛轻瘫,颈动脉损伤后脑缺血性偏瘫,颈脊髓损伤后高位截瘫和脑膜炎等。

  6.声门瘢痕性狭窄、气管及食管瘢痕性狭窄等。

  7.骨骼并发颈椎骨髓炎和锁骨骨髓炎等。

5颈部动脉

动脉 -颈部动脉

  心脏颈部动脉1、颈内动脉(a.carotisinterna)。自颈总动脉分出后,上升达颅底,穿过颈动脉管入颅,分支布于脑与视器。

  2、颈外动脉(a.carotisexterna)位于颈内动脉前内侧,转向前外侧,上行入腮腺,末端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颈外动脉沿途分支很多,主要分布于颅腔以外的头颈各器官和软组织。

  其它的重要分支有:

  1、甲状腺上动脉:分支布于甲状腺上部和喉;

  2、舌动脉:分支布于舌、舌下腺和腭扁桃体;

  3、面动脉:分支布于面部软组织、下颌下腺和腭扁桃体等,此动脉的终末端改名为内眦动脉;

  4、上颌动脉:在下颌颈深面入颞下窝,向前经翼腭窝达眶下裂,改名为眶下动脉。

  上颌动脉发出的分支主要有:

  ① 脑膜中动脉:分前、后支分布硬脑膜和颅骨;

  ② 下牙槽动脉:分布于下颌牙齿,其末端出颏孔,分布于颏部;

  ③ 其它分支:布于上颌牙齿和牙龈、咀嚼肌、上颌窦等。

  5、颞浅动脉:在腮腺内直行上升,经外耳门前方至颞部皮下,分支布于额、颞、顶部软组织及腮腺、眼轮匝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