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是由于颈椎体的退化和相邻软组织的退变导致脊髓及伴行血管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是,患者在患病后一般症状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患病后多被隐性侵袭,导致患者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时机。
目录
1颈椎病和颈椎疼痛的区别
1、体质相关
体质强壮,则肌肉韧带强健,承受外界的暴力和风寒侵袭的能力就强,不易发病。反之,则易发生骨关节蜕变。如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易感风寒而引发颈椎病,出现项背强硬,疼痛、转侧不利,肩臂疼痛。这两类人发生颈椎病的概率不大,只是要排除疼痛是否是长期性而已。
2、年龄因素
许多脊柱疾病与年龄关系较密切。比如颈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因为在此时期内,髓核含水量较高,弹性较大,纤维环一旦破裂,髓核即因内压较大而向外突出。老年人由于髓核含水量较少,内压较小,弹性降低,即使纤维环破裂,也很少发生髓核脱出。所以在有时出现疼痛的话,不一定是颈椎病。
3、职业因素
职业虽不属于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但它对内因的影响及脊柱疾病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如长期伏案工作的打字员、会计,长期桌椅高度不合适,均易发生颈肩劳损。挑、抬、抛、掷等重体力劳动,用力不当时也容易损伤颈、肩、腰、背软组织。从而引起颈椎疼痛,但是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故不能判断为是颈椎病。
综上:颈椎病的疼痛都会呈长期性,而且疼痛有很大的可能会向周边蔓延,这也是颈椎病的主要特点之一。而颈椎疼痛只是一时性的,且不会有放射疼痛的情况出现。
2颈椎病压迫脊髓有哪些常见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的加重于患者自身重视不足有着直接关系。生活中剧烈活动和各种不良的姿势都会导致情况更为恶劣,长期积累必然导致患者脊髓功能出现障碍。此时,患者多表现为:四肢麻木,活动不灵等。
患病后的常见症状:
一、椎体束征
椎体束征是在患者由于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导致脊髓或神经受压而出现双腿出现无力发紧,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下肢踩棉花感”、抬步打漂的情况,步态会显得非常笨拙,除此之外还多出现束胸感等等。根据患者受累的情况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中央型,周围型和前中央血管性。 二、肢体的麻木肢体的麻木患者在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后由于脊髓丘脑束内的纤维分布不同,导致受到的不同的压迫程度,所以有些病人会痛觉障碍非常明显,而触觉却完全正常。 二、排便排尿功能的障碍患者由于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导致在患病初期出现尿急、尿频、膀胱排空不良以及便秘,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此症状于后期较为常见,但部分患者前期也有发生类似现象。
除此之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临床医学上还可能出现反射的障碍、自主神经、曲颈艰难等症状,若头颈突然前倾,当出现下肢或四肢有触电的感时,可能提示患有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当出现以上几种症状或是疑似脊髓型颈椎病症状时,要及早去脊柱神经外科做诊断,排查、治疗,避免病情发展、恶化。
3颈椎按摩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多变,根据症状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等几种,颈椎按摩也要“因病而施”。
颈型
颈椎按摩
按摩操作:患者取坐位,用握拳磙法松解颈项部三线,
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一指禅推痛点,推按风池、大椎,按揉颈项部两侧大筋,由上而下数遍。摇颈椎,拔伸颈椎。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随症加减:颈部肌肉可触及痉挛的肌腹,常配合按揉风池、天鼎、天柱、天宗及颈椎棘突旁压痛点,拿风池,拿颈项,拿肩井以提高镇痛解痉作用。
神经根型
按摩操作:患者坐位,用侧磙法松解颈椎旁肌肉,用一指禅推颈项部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用侧攘法施于患肢至麻木手指部。推按风池、大椎,点按患侧肩井、臂臑、曲池、合谷。颈项部拔伸法,拿上肢,拿肩部(三角肌)→上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捻、理、拔手指。搓、抖肩与患肢。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随症加减:如果患者颈椎棘突偏外,在以上手法完成后,患者前屈颈部至适当角度,一般上位颈椎前屈幅度小,下位颈椎前屈幅度大,可先以一手拇指触摸于应复位的颈椎棘突,令患者颈部前屈,当前屈幅度逐渐增大时,该棘突会向上滑动,即令患者停止,并保持此幅度。医生以一手拇指抵按错位棘突,另一上肢肘部托住患者下颌,前臂环绕面部颞部,再用手按住病人枕部向上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使椎间关节整复。整复的标志应以拇指接触的棘突错动为准,弹响不应作为整复的标志。
椎动脉型
按摩操作:患者取坐位,用握拳磙法松解颈项部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冈上肌以及背部竖脊肌。一指禅偏峰推印堂→神庭、前额至左右太阳。大鱼际揉前额以及左右太阳。大拇指按印堂→百会,分按前额。扫散法施于头部两侧颞部,分、合推前额。颈项部拔伸。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指按揉内关、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眩晕、耳鸣者,指按揉太阳、攒竹、百会、耳门、听官、听会、翳风等穴。偏头痛者,扫散法施治于头之两侧约率谷穴处,指按揉风池、风府、合谷等穴。
交感型
按摩操作:患者坐位,用侧磙法松解颈椎旁肌肉,用一指禅推颈项部三线,风池→肩井、风府→大椎。指揉按人迎、气舍、翳风,按压上下眼眶12次。从太阳穴起,由前向后,用五指拿头的中间、两侧和下部12次。拿风池以及颈项部,由上而下数遍,以酸胀为度。颈项部拔伸。直擦颈项部项韧带以及两侧肌肉,以透热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随症加减:胸闷者,可中指按揉膻中、中府、云门等穴。心悸者,指按揉肺俞、心俞、厥阴俞以及内、外关等穴。有小腿酸胀者,可揉捏小腿三头肌,点按委中、承山穴,提拿跟腱。
4颈椎病治疗注意事项是什么
一、外界因素
颈椎如果是骨质增生的变化,是不容易被人察觉的,症状很轻微,但是遇到外伤后,就会立即出现脊髓和神经损害的表现。原因是脊髓组织较为较为耐受慢性磨损和慢性外压,但不能耐受即使是轻微的急性损伤,故其手术疗效以神经组织损害的不同程度而定。
二、病变范围
单一的椎间盘病变带给脊髓的伤害要比多个椎间盘病变轻的多,但脊髓型颈椎的病变范围是多发性的,切除数目不够往往影响疗效。
三、椎管狭窄率
不论是先天导致的椎管狭窄还是后天性的,狭窄率均以百分之五十为界,也不论是何种手术方式,大于百分之五十者,其预后差,小于百分之五十者,则预后较好。
四、植骨种类
以自体骨植骨为好,同种异体骨移植仅百分之五十融合,植骨吸收后推体之间的距离变小,会造成该部推管狭窄程度加重而影响疗效。
五、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病程相对缓慢,而且正在较轻、手术不一定是最佳的治疗方法,病程较短,病情虽特别严重,手术后恢复往往较快,而且疗效良好。
5颈椎病可以按摩吗
颈椎病的发生与其生理功能及解剖特征有密切关系,颈椎活动范围大,负担头颈活动的主要应力,所以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尤以第5—6和第6—7颈椎为多见。
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正常椎间盘髓核含水80%,纤维环含水65%,随着年龄增长,含水量渐少,失去其韧性和弹性,纤维环变薄,在外力缓慢作用下即可造成椎间盘纤维环膨出、破裂或髓核突出和椎间隙狭窄。
继之引起椎间各韧带及小关节的关节囊松弛,椎间盘空虚,椎体间不稳。尤其当脊柱运动时,失去稳定和支持重量的作用。
椎体的异常活动常可使颈椎各关节增加创伤磨损机会,久之致局部小出血、水肿。最终导致锥体上下绕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或钙化骨化。
以上的病理变化均可造成椎间孔变小及报管狭窄。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受刺激或受压的相关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颈椎病。
在患有颈部疾患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是否患了颈椎病。实际上颈椎退行性疾患是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很相似的疾患,只有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才可以进一步得出诊断,所以对于其他颈椎退行性疾患本手册也有涉及。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疼痛,重则行走时出现踩棉花样感,双下肢沉重、发紧,或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
温馨提示:
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