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休克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休克是一种由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的氧供和氧需之间失衡。休克发生后体内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流状态,导致细胞缺氧,营养物质缺乏,或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其营养物质,最终导致细胞损害,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伴有静脉血氧含量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休克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目录 休克的病因 休克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休克诊断鉴别 休克患者的饮食调理秘方 休克有哪些症状表现

1休克的病因

  心源性休克(30%):

  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指的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参见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枢神经功能减退等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的表现,而又能排除药物(如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进食少,体液丢失或补液不足引起血容量降低等所致的低血压,即可考虑心原性休克的诊断。

  广义上心源性休克还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重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房粘液瘤,严重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过速等所致的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15%):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血液丢失(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呕吐,腹泻,肠梗阻,胃肠道瘘管,糖尿病酸中毒等),失血浆(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创伤及炎症)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参见"上消化道出血")。

  感染性休克(15%):

  感染性休克亦称中毒性休克,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特征,通常由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致,其循环功能不全系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流淤滞于微循环,心排血量减少以及组织缺氧所致(少数则为血管阻力降低,小动,静脉短路开放,心排血量不减低甚至增多,但微循环灌流减少所致),病因主要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坏死性胆管炎等),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休克并非由于细菌直接侵入血流所致,而是与细菌内毒素及其细胞壁脂多糖类部分释放入血液有关,在体弱,老年,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和抗代谢药物的患者中,尤易发生,(参见"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10%):

  过敏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较少见的类型,系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药物或动物性和植物性致敏原发生过敏反应,致敏原和抗体作用于致敏细胞,后者释放出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等物质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床扩大,血浆渗出,血容量相对不足,再加上常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呼吸困难,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因而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亦减少(参见"过敏性休克")。

  神经原性休克(20%):

  神经原性休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休克,单纯由于神经因素引起的休克少见,可见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药物麻醉,静脉注射巴比妥类药物,神经节阻滞剂或其他降压药物以及精神创伤等。

  其他尚有内分泌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及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癌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所致的休克。

  临床上感染性休克,心原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较常见。

2休克的急救护理要点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休克的危害。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

  休克的现场紧急处理措施如下:

  第一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休克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把颈部垫高、下颌托起,使头部后仰。同时,将病人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第二步:采取合适的体位。休克病人首先应取平卧位。如病人呼吸困难,可先将头部和躯干抬高一点,利于呼吸;两下肢略抬高,利于静脉血回流。

  第三步:注意病人的体温。休克病人体温降低、怕冷,应注意保暖,给病人盖好被子。但感染性休克常伴有高热,应予以降温,可在颈、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浴等。

  第四步:进行必要的初步治疗。对于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成人可用鲁米那钠0.1克肌注。因创伤、骨折所致的休克,病人疼痛剧烈时,可适当应用止痛剂,如杜冷丁50毫克肌注。但若休克原因不明,尤其是怀疑有腹内脏器穿孔者,用止痛剂可掩盖其症状而易误诊,应慎用。

  第五步:注意病人的转移和运送。医院外或家庭抢救条件有限,对休克病人搬动越轻、越少越好,尽量避免长途运送。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给病人吸氧及静脉输液。

查看详情>>

3休克诊断鉴别

  诊断

  有典型临床表现时,休克的诊断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在其早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早期诊断

  当有交感神经一肾上腺功能亢进征象时,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早期症状诊断包括:①血压升高而脉压差减少②心率增快③口渴④皮肤潮湿、黏膜发白、肢端发凉⑤皮肤静脉萎陷⑥尿量减少(25~30ml/L)。

  2.诊断标准

  临床上延续多年的休克诊断标准是:①有诱发休克的原因。②有意识障碍。③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迫后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钟),皮肤有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少于30ml/h或尿闭。⑤收缩血压低于10.7kPa(80mmHg)。⑥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上述第①项以及第②、③、④项中的两项和第⑤、⑥、⑦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

  鉴别诊断

  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这几种相鉴别。

4休克患者的饮食调理秘方

  1、红糖桃仁粳米粥

  功效:化淤止血,养血益胃。对妇女淤血内停所致的产后出血较为有效。

  原料:桃仁35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1)将粳米淘洗干净,待用。

  (2)把桃仁去皮尖,清水洗净,待用。

  (3)将粳米与桃仁齐放入洗净的煮锅中,加清水适量,置于炉火上煮,待米烂汁粘时离火,加入红糖搅化调味即可食用。

  2、大枣花生桂圆泥

  功效:清气醒脾,调中开胃,补血止血。适用于妇女产后子宫出血和缺铁性贫血等症。

  原料:大枣100克,花生米100克,桂圆肉15克,红糖少许。

  制法:(1)将大枣去核,清水洗净,待用。

  (2)把花生、桂圆肉也洗一洗,待用。

  (3)将大枣、花生米、桂圆肉放入大碗内,共捣为泥,加入红糖搅匀后,上笼蒸熟即成。

  3、三七炖鸡蛋

  功效:化淤止血,养血活血,能络止痛。此方重在化淤而止血,故对淤血内停所致的妇女产后出血甚为适宜。

  原料:鸡蛋3个,三七粉3克,红糖20克。

  制法:(1)将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搅匀,待用。

  (2)在锅中加清水适量,放入炉火上烧开,将鸡蛋倒入锅内,再把三七粉放入,煮至鸡蛋凝固时,即可离火,盛入大碗中,再加入红糖搅化即可食用。

  4、归桂红糖粥

  功效:温经散寒,化淤止血,益气养血。适用于产后寒凝、淤血内阻所致的产后出血。

  原料:当归20克,肉桂10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1)将当归、肉桂清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煮1小时后,取汁去渣,待用。

  (2)把粳米淘洗干净,直接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再兑适量清水,煮至米烂汁粘时,放入红糖搅化,即可食用。

  5、荠菜炒鲜藕片

  功效:和脾,利水,止血。适用于血淤引起的妇女产后腹痛、出血等症。

  原料:鲜荠菜50克,鲜莲藕90克,猪油2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1)将荠菜去杂后,用清水洗净,待用。

  (2)把鲜藕刮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待用。

  (3)将炒锅洗净,置于炉火上,起油锅,倒入荠菜,鲜藕片,翻炒至熟,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服食。一般服食5-7天有效。

  6、田七红枣炖鸡

  功效:止血,镇痛,强身。对于妇女产后流血不止有辅助治疗作用。

  原料:鲜鸡肉200克,田七5克,红枣8枚,生姜3片,精盐少许。

  制法:(1)将红枣用清水浸软后,去核,洗净,待用。

  (2)把田七切成薄片,用清水略冲洗,待用。

  (3)将鸡肉去皮,洗净,滤干水分,待用。

  (4)把所有原料放入一个洗净的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于炉火上,以旺火隔水炖2小时,点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趁热饮用。

5休克有哪些症状表现

  1、通常休克患者会表现出皮肤苍白或苍黄、青紫、湿冷呈现花纹或花斑状,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2、临床表现患儿休克进展迅速,出现烦躁不安或反应迟滞、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搐。

  3、此病会造成静脉萎陷、心悸气短、心率明显增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中心静脉压常明显下降。

  4、休克会导致患者体温不升或高热,尿量减少甚至尿闭等;低龄患儿常出现体温不升、反应迟钝等抑制表现;晚期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