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外科 >麻醉科

肥胖对麻醉的影响有哪些

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肥胖对麻醉的影响有哪些 麻醉的发展阶段 现代麻醉的范围 麻醉的危害有多大 全麻和睡眠状态有什么区别呢

1肥胖对麻醉的影响有哪些

  (一)对呼吸的影响 主要是机体内氧供与氧耗之间的不协调。

  1、体重增加,氧耗量及co2产生均增加。因此,即使在安静状态下,肺泡通气量亦应增加。

  2、机体的氧供减少:因体重增加,胸、腹壁重量增加,故胸壁顺应性降低,致呼吸作功增加,呼吸肌力弱,易致通气不足。

  3、胸壁顺应性降低尚可致肺容量减少,frc减少。在直立位直可能frc+vt≥cc,而仰卧头低位时cc>frc+vt。这种闭合气量的增加将导致v/q失调及低氧血症。

  (二)对循环的影响 是血容量及心输出量均与体重成比便增加(每增加1kg脂肪,血液灌流量需增加0.1l/min),故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脏作功增加,早期即可出现高血压病。肺内血容量增加可致肺动脉高压。

  (三)脂肪侵及肝、肾 可出现脂肪肝及蛋白尿。

  (四)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肥胖者因体内脂肪增加,当按体重给药时应慎重。理论上说,脂溶性药物如芬太尼、硫喷妥钠、苯氮二卓类及挥发性麻醉药其消除半衰期(t1/2β)可延长,而清除率(cl)当减缓。而临床观察则未见显著改变。以硫喷妥钠行全麻诱导时,其对中枢神经的反应与体重正常者一致。

  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选用椎管内麻醉甚为适宜。但穿刺难度较大,腰麻时麻醉平面也难以预测和控制,故腰麻药量应减少;因腹内压之升高致硬膜外腔隙减小,相同药量下麻醉平面常较正常体重者宽广,故药量应适当减小。

  那么在我们麻醉以后就会对我们的肝脏和肾脏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特别是肥胖的人们受到的伤害会更加大,会直接导致自己出现一些并发症的,比如说脂肪肝的,或者是蛋白尿,这都是肥胖的人们经常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状况的,所以应该要稳定住自己的体重的。

2麻醉的发展阶段

  1.古代麻醉发展阶段--麻醉的发现与萌芽

  从史前时期开始,古代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岁月。人类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地寻找减除因灾害或禽兽引起的创伤或疾病疼痛的药物和方法。“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痛的良药。在此其间出现过应用鸦片、大麻、曼佗罗等天然植物药物镇痛,但从麻醉的概念来看,不论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与现代麻醉应用的药物和方法无法相比,尚处在萌芽状态。

  2.近代麻醉发展阶段--临床麻醉学的形成

  从18世纪开始,乙醚等全身麻醉成功地应用于外科手术,是为近代麻醉学地开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许多医学家、化学家、包括外科医生、医学生等为麻醉药的发现和临床应用作出了贡献。同时使麻醉方法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多样化。针对手术麻醉过程中的问题,也从单纯的镇痛发展到麻醉期间及麻醉前后比较全面的处理,到20世纪30~40年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步形成了临床麻醉学。

  3.现代麻醉学的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50年代,在临床麻醉学发展的基础上麻醉的工作范围与领域进一步扩展,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提高,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迈进了现代麻醉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在出现了大量专职从事麻醉专业的人员,由于麻醉工作范围与领域的扩展,麻醉学又分支出亚学科,随着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麻醉学的现代化。

3现代麻醉的范围

  1.临床麻醉

  涉及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一切处理。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如了解病情,结合手术选择最适当的麻醉和药物。为了减少患者术前的精神紧张,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可适当给予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等麻醉前用药。麻醉前要禁食,以防麻醉、手术时发生呕吐、误吸等合并症。患者接到手术室后,按照操作要求施行麻醉。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麻醉后将患者安全运返病室或麻醉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直到患者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麻醉时和麻醉后作好麻醉记录。

  2.重症监护

  危重症患者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发生循环、呼吸、神经、肝、肾、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可以集中在集中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单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周密和精良的监测治疗,麻醉专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休克救治和呼吸疗法等。

  3.急救复苏

  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创伤后疼痛、腰腿痛、神经痛、肿瘤疼痛、中枢性疼痛)进行治疗。

4麻醉的危害有多大

  做手术用的麻醉剂对人体的影响应当从两方面看:1.如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应用得当(指麻醉的全过程进展顺利,病人对手术耐受好),那么,麻醉对病人是安全的,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2.如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麻醉药物应用不当(过量、不足、病人过敏),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如麻醉药物使用过量可以引起呼吸抑制,剂量不足易引起病人躁动,对麻醉药物过敏会引起病人休克等。当然,发生手术意外多与患者病情复杂严重(如患者心肺功能差、肝肾功能不良、过敏体质),以及手术创伤较大,病人耐受性差等有关。一般与麻醉药物的使用和麻醉无关。因此,手术前医生都会针对病人病情,慎重选择手术和麻醉方法,术中认真监测麻醉过程,避免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保证手术顺利成功。

  如今,各医院都在手术前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交待有关麻醉事项,取得理解和同意后才可实施。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成功的麻醉不会给病人带来任何身体或智力方面的不利影响。希望大家能正确对待手术麻醉问题,要严谨认真,但不要因为谨小慎微而延误疾病的治疗。

5全麻和睡眠状态有什么区别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向病人解释说,全身麻醉就像睡了一觉,但是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先谈共同。麻醉和睡眠都是意识(consciousness)水平的降低。而意识是大脑皮层功能的表现。

  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家企业,那老板毫无疑问就是大脑,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是其核心管理层。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负担着将管理层的意见下发各部门(循环,呼吸,消化),同时也要随时接受下级的回馈、监督下属工作状态并汇报给高层。

  老板劳苦功高,却也养尊处优。好吃好喝不算,连续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就要关门休息。怎么样让大脑保持工作状态,维持意识呢?

  当今的主流假说认为,人体的睡眠-觉醒变换是一种主动调节行为。在脑干中,存在两个直接调节皮层状态的睡眠中枢,分别是蓝斑核和中缝核,仿佛睡眠的一对开关。

  -- 简单粗略的说,当以中缝核为主的5羟色胺神经元通路为主导时,则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 当蓝斑核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通路为主的占优时,人体会进入清醒状态。

  -- 在人体中还存在一个维持意识的信息中转地,网状上行激活系统,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RAS)。RAS并不专门传导特定的消息,而是接受泛化的,来自人体各种感官的输入(听觉、视觉、触、痛觉等各种感觉)。下属零碎细微的信息,RAS是不会向大脑直接汇报的。当RAS就没有足够的上行刺激,等于是告诉大脑,没有机要急需处理,该歇息了,大脑皮层的意识水平随之降低。反过来,如果有强烈或者大量的刺激(比如大量的喧闹声、推搡),那么RAS就会将大脑唤醒,提醒其进入工作状态。

  全身麻醉则是通过药物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抑制。在人体中本来就存在一系列的广泛的受体,好比神经细胞的开关。如果作用于抑制性受体,那么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就会减弱,反之,兴奋性受体会使细胞的电活动加强或者更易激动。

  人体自身存在一系列神经递质,其和受体的关系仿佛钥匙和锁,是一一对应的。 而全身麻醉的药物是能打开这些锁的人工钥匙。GABA受体是具有代表性的抑制性受体。我们临床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Propofol)和以安定(Diazepam)为代表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都是通过GABA受体起作用,“麻痹”神经细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