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随意玩耍也可以,但是制定系统的运动方式会更有利于成长,因为平时活动时和运动时使用的肌肉群不同。每天运动时间最好在30 分钟以上,因为生长激素在开始运动30 分钟后分泌最旺盛。怎么长高?一起看。
目录
1宝宝长高的规律
对于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家长们了解多少呢?宝宝长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家长们应该抓住自家宝宝长个子的规律,帮助宝宝健康成长。实际上,儿童骨骼的发育与季节是有关系的,此外,合理的营养、科学的饮食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不具有助长功能,宝宝长个儿需要多种营养素协同“作战”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长高的一般规律:
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高约为50厘米;
出生第一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增长约20—25厘米;
1—3岁:平均每年增长约8—10厘米,至一岁时身高约为75厘米,2岁时约为85厘米,3岁时约为95厘米;
3岁后:增长速度逐渐递减,每年约增长5—7厘米;
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长20—30厘米,女孩子长15—25厘米;
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各位爸爸妈妈有概念了吗?赶紧对照看看自家宝宝长个子的速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吧!跟不上长个子节奏的就要想想办法了哦!
2睡眠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
1、俗话说“人在睡中长”
生长激素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达到最高峰。如果睡眠受到干扰,减短睡眠时间的话,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身高的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因为玩耍或者学习而熬夜。
2、解除骨骼疲劳
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和解除肌体疲劳。在我们小的时候,都做过那种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的梦,那也是我们身高成长的信号。这样的情况只发生在绝对放松的深层睡眠时段。
3、夜间尽量不把尿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一些影响宝贝长高的细节你也要有所了解。随着宝贝的长大,晚餐尽量不给宝宝吃大量促进排尿的饮食,最好养成一觉睡到大天亮而夜里不把尿的习惯,这需慢慢培养,以不尿床为好,让孩子夜夜 都能有安稳觉。
TIPS:睡眠签单
一般来说,睡眠时间的长短因年龄而不同,每个个体也有很大差别,基本来说,小孩子一昼夜所需睡眠时间:
新生儿:16~20小时
1~3岁:12~14小时
4~6岁:11~12小时
No5:快乐的孩子长得高
生长激素,在情绪愉悦的时候分泌较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分泌较少。保持宝宝愉快的心情,也是宝宝长高的重要环节,你千万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如同营养元素被重视一样。
如果宝宝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吓唬或父母争吵,甚至打骂、训斥的环境中,使宝宝精神受到挫伤,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就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影响长高。为宝宝营造一个平和温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才能让宝宝愉快地健康地长
3有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项目
引导孩子爱上运动
大部分孩子都会散漫、集中力差,所以只要觉得不好玩了就会马上表现出来。即使再跟孩子解释“想长高就要运动”的道理,只要孩子不喜欢就很难继续运动。
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运动,或者边听音乐边运动,或者把运动项目设计成游戏的模式,这样孩子会很感兴趣的。
很多妈妈会问“哪些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呢?”大部分运动都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刺激骺板帮助成长。只要有规律地持续运动都可以让孩子长高。
但是如果一定要挑选运动项目,那伸展全身肌肉的运动和通过跳跃刺激骺板的运动相对比较有效。比如篮球、跳绳、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轮滑、羽毛球等项目都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过分使用四肢肌肉或者抬重物给腿部造成很大压力的运动。这种类型的运动会阻碍骺板的血液供应,影响正常生长。举重、马拉松、体操、摔跤都属于这种类型。这个时期抬重物的运动和强化肌肉的运动都不大适合。
适合婴幼儿的快乐成长运动法
年纪越小,越不容易进行系统持续的运动。最好跟家人一起做运动,这样既可以给孩子传递母爱,让孩子感到幸福,还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4孩子要长高抓住春天好时机
莫负春光好,如何抓住这个黄金季节,让孩子们个头长高一大截?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规律可循? 孩子已经比同龄人矮半头了又该怎么办?就此我们采访了大坪医院内分泌科闫振成副主任,各位家长不妨听听专家的建议:
制订长个计划前不妨测测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是决定孩子长高潜力的核心指标,骨龄评估能较准确地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假设有两个10岁女孩,身高都是139厘米,但一个骨龄只有9岁,说明还有5年左右的生长空间,成年身高应该可以长到165厘米以;另一个骨龄却已达到12岁,生长发育潜力就会大大减少,成年身高大约只在150厘米左右。所以,同样年龄同样身高的孩子,终身高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闫主任建议家长每1年给孩子测一次骨龄,特别是提前性发育和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样家长才能充分了解孩子的生长潜力,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另外,骨龄检测必须到正规的三甲医院进行,费用为60元左右。
5给孩子补钙千万别犯这4个错
错误1:过量补钙
一个劲儿地给孩子补钙,非但不能起到家长所期望的结果,反而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隐患。钙与孩子骨骼生长相关,但并不是孩子吃得多,钙就吸收得多,人体通过饮食摄取钙是有一定的比率的,多余钙质的排出会加大宝宝身体的负担,如加大胃肠道、肾脏的负担等。过度的补钙,还可能会导致孩子食欲不振、便秘,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导致高钙尿症等。
错误2:喝骨头汤补钙
动物的骨头中确实含有非常多的钙质,几乎占到了全身含钙量的90%以上。但是这种钙属于生物钙,很难与骨头分离,即使通过长时间的熬制,产生出容易供人吸收的游离钙的量也是微乎其微的。有人做过检测,把1公斤肉骨头炖汤,两小时后再测汤中所含的钙仅有20mg左右,远不及一杯250ml牛奶中所含有的高达近300mg的钙量。
错误3:补钙不补维生素D
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金钥匙,服钙片时应适量口服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或者让孩子多晒太阳,否则就是吃再多的钙片,孩子照样会缺钙。
错误4:吃奶片补钙
一些家长给孩子吃奶片补钙,因为“牛奶干吃片每板营养与一杯鲜奶的营养含量相当”,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从吸收的角度看,鲜牛奶中包含的钙等营养物质较容易被人体吸收,而牛奶片在烘干和压制等生产过程中,其中的钙等营养物质已经固化,并且通过多道生产工序,人体对其的吸收率远没有鲜牛奶高。其次,鲜牛奶中除含有高质量的钙外,还含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物质,这些都是奶片无法相比的。牛奶片不仅不能作为替代牛奶的补钙食品,多吃反而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