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免疫科 >类风湿

怎样确定得了类风湿呢

每到寒冷的冬季就容易出现一些季节性的疾病,其中风湿病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注意身体的保暖等原因导致的,风湿病不仅会导致我们的关节处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发展严重甚至会导致我们不能正常的活动,但是想要更好的治疗一定要对疾病进行确诊,下面一起了解下怎样确定得了类风湿呢。

目录 类风湿的基本生活常识有哪些 怎样确定得了类风湿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类型 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五大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具体有哪些

1类风湿的基本生活常识有哪些

  首先就是吸烟。经过调查,吸烟的男性比不吸烟的男性患风湿病的风险更大。有趣的是,女性里面没有这种情况。专家推测,雌激素可能是女性吸烟不得风湿类风湿的关键。

  第二,要注意空调的使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空调等电器已经开始普及了。不管是夏天和冬天,空调的开启时间都不应该过长。它会造成空调病的发生,也会造成风湿类风湿的出现。

  第三,要预防此病注意不要长期居住在寒潮环境。现在住地下室的人不少,还有一些别的潮湿环境,潮湿的环境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分泌紊乱,诱发风湿类风湿。

  风湿类风湿有哪些生活常识?要预防风湿病,要避免长时间劳作。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也是造成风湿类风湿患者增多的原因。长时间的劳作会让身体亚健康,风湿类风湿会乘虚而入。

  此外,还有人发现咖啡也是造成风湿类风湿的原因之一,想要预防风湿类风湿,要注意少喝咖啡。

2怎样确定得了类风湿呢

  本病发病缓慢,为双侧对称性关节受累,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如下:

  1.疼痛 本病早期即有关节局部痛感,尤其是在活动期,并伴有触痛及压痛,此为最早出现、也是患者最敏感的体征。

  2.僵硬 受累关节僵硬,尤其在晨起开始活动时最为明显,但活动一段时间后,将会逐渐有所改善。

  3.肿胀 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弥漫性肿胀,且表面温度略高于正常关节。

  4.畸形 后期病例一般均出现掌指关节屈曲及尺偏畸形;如发生在足趾,则呈现爪状趾畸形外观。

  5.皮下结节 30%~40%的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此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可对皮下结节做病理检查而协助诊断。

  6.体温升高 急性期的某些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38℃以下的低热。

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类型

  一、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其临床表现为:

  ①晨僵;②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②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④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⑤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⑥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⑦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组织受累,骨受累,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与踩部水肿等。

  二、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发热型类风湿:在临床上可分为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和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发热时,温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达42℃,一日温差可有较大波动,发热时伴有畏寒、皮疹、关节酸痛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8小时骤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的症状。以低热为主的类风湿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潜伏性风湿病。病人体温多在37.3℃~38℃之间,很少超过38℃。全身症状多,表现为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晨僵、关节肿胀、疼痛等症。

  ②单关节炎:多由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1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他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1年至数年。

  ③少关节炎:此型关节炎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髓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④反复发作性风湿病:又称发作性风湿病。其特征为发作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关节疼痛剧烈,多由劳累、饮酒、失眠所诱发。

  ⑤干性关节炎:临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关节肿胀不明显,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迅速,数月至1—2年内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

  ⑥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

  三、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②多关节炎型类风湿;③单关节炎;④少关节炎。其各自特征见上。

  四、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②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③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4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五大因素

  一、环境因素

  一般来说,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二、遗传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三、免疫因素

  有专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为先有感染原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

  四、内分泌因素

  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女性,怀孕期间关节炎症状常减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似有一定关系。但根据研究,病人的肾上腺结构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五、细菌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具体有哪些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病变主要是关节的滑膜发炎,并产生富有血管的肉芽组织破坏关节软骨,久之,使上下两个关节面互相融合在一起,发生关节强直。由于关节的肿痛和运动受限,关节附近的肌肉可发生僵硬和萎缩。关节的强直和畸形,肌肉的僵硬和萎缩,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终至关节活动度受到明显的限制,甚至关节不能活动,最终使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与其病情的轻重有很大关系。类风湿患者,约20%经过短期的病变活动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缓解;约25%的病例病变缓解后只留轻度的后遗症;约45%的病例关节部位炎症持续活动,会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不到1O%的病例为重症,最终发展成完全残疾,不得不卧床或靠拐杖、轮椅生活。有的患者关节肿痛就硬挺着,发展到全身痛、肢体变形,也不治疗。

  风湿病导致的危害?风湿病的危害:

  1、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2、神经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都会表现出这种风湿的危害。其原因与颈椎压迫脊髓或因滑膜炎、肌腱滑膜炎压迫周围神经,都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

  3、呼吸道疾病;这种风湿的危害多见胸膜炎和间质性肺炎,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年人。

  4、眼病;风湿的危害还包括引起眼睛的疾病,约15%患者可出现干燥综合征,从而引起角膜和结膜干燥不适,少数患者可并发巩膜炎、虹膜炎,多发生在角膜边缘2~3毫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