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辅助检查科 >病理及活检

脊髓型颈椎病病理是什么

脊髓型颈椎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病理呢?很多人不明白这种疾病的病因话,那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也是不了解的,这种疾病的病理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脊髓发生了异常的变异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脊髓型颈椎病会导致颈部疼痛,颈部的脊髓也无法更好的伸展,长期下来就会引起很多不利的现象,那么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是什么?

目录 颈椎病枕头的合适高度是什么 脊髓型颈椎病病理是什么 颈椎病枕头如何使用 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老年颈椎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1颈椎病枕头的合适高度是什么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

  高度与软硬度

  除了要关注具有不同特性的颈椎病枕头内部填充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最适合自己身体实际情况的颈椎病枕头高度与硬度。睡眠习惯对于颈椎病枕头的高度也有细微的影响,也要一并考虑到。对正常人而言,颈椎病枕头的高度及软硬度与每个人的胖瘦、肩的宽窄、脖子的长短均有关,以舒适为宜。

  颈椎病枕头太高

  若排除患病因素,出现颈部酸痛、头痛、头晕、耳鸣及失眠等脑神经衰弱情况,或是睡觉睡到一半感到手脚麻木,那很有可能就是你的颈椎病枕头太高了。

  颈椎病枕头过低

  如果临睡前没有喝水,但醒来后发现面部浮肿这可能是颈椎病枕头过低,引起头部轻微充血导致的。颈椎病枕头过低,下颌会因此向上抬,容易张口呼吸,出现打鼾的情况。

  怎样的高度才合适

  通常情况下,颈椎病枕头的适宜高度,以9-10厘米较为合适,但具体尺寸还要因每个人的生理特征,尤其是颈部生理弧度而定,老中医建议,枕头的高度可以和患者握拳、手侧立起来的高度一样。肩宽体胖者枕头可略高一些,而瘦小的人则可稍低些。

  睡眠习惯对于确定枕头的高度也有影响,习惯仰睡的人,其颈椎病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握拳虎口向上的高度为拳高标准)相等为宜;而习惯侧睡的人,其颈椎病枕头高度应以压缩后与自己的一侧肩宽高度一致为宜。当然,无论仰睡、侧睡都能保持颈部正常生理弧度的颈椎病枕头是最理想的。

  对于颈椎病枕头本身而言,支撑脖子后面(颈曲)的部分应稍高一些,并具备一定的硬度,以便能衬托和保持颈部的生理弧度。而支撑后脑勺的部分应较上述部位低3~5厘米,使之既能完全支撑头部,又能与颈部的高度相适应。

2脊髓型颈椎病病理是什么

  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病因是颈椎退变。在颈椎各个结构中,颈椎间盘退变被认为发生最早。随着椎间盘质地变性,含水量减少,高度下降和周缘突出,椎间盘后部被覆的后纵韧带的增厚骨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相应椎板间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增厚,弹性减少,造成椎管径线减少,尤其是前后径,即矢状径的减少构成了脊髓压迫症的静态因素。动态性因素主要是指颈椎的伸屈活动加重脊髓的应力、变形。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缩短,脊髓松弛,脊髓组织变“短粗”,截面积增大,黄韧带自侧后方折入椎管,纤维环及被覆的后纵韧带后突,脊髓受压增加;颈椎屈曲时,椎管拉长,脊髓变扁、变宽,弓弦作用使其前移,椎管前方之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抵压脊髓,加重脊髓损害。有些作者强调颈椎后伸时,为上一椎体后下缘与下一椎节椎弓后部前上缘靠拢,产生对脊髓“钳压”作用。脊髓的功能障碍病理在于脊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所致,脊髓内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轴浆流阻断、扭曲变形,脱髓鞘变化,神经细胞坏死,凋亡,脊髓炎症缺血等,少有胶原增生、瘢痕形成或囊性变。

  慢性损伤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原因中作为诱发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发育性椎管狭窄可降低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阈值。

  上面内容中我们介绍了这个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大家都知道了吧,如果知道了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病理的话,那么日常做治疗和改善的时候才能有更好的把握来控制对疾病不利的因素,脊髓型颈椎病在做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多理疗,多动动,这样对疾病的改善效果最好。

3颈椎病枕头如何使用

  治疗颈椎病的枕头该如何使用,才会减轻其症状?小编总结了一下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使用方法:

  颈椎紧贴着圆柱形表面垫在颈后跟靠近肩膀的位置。头部枕在后方的方形枕垫上,这样的姿势以方面能够牵引和拉伸变形的颈椎病,又能防止因头部的自然重力造成的颈椎的二次伤害。

  保养:

  枕套可洗,枕芯不可洗。每月最少晒一次太阳

  1、休息或睡前将颈椎枕垫在颈部或垫在颈后根要靠近肩膀的位置。

  2、侧睡姿势,效果不佳,主要起缓解都一种睡姿状态下颈椎的疲惫感和紧张感,也符合平时睡眠的自然习惯。

  3、颈椎枕起初1-10天所垫的位置应该放在颈后根的位置,颈后根的位置最利于适应,之后可以根据自己最舒适的感觉去垫用。

  4、使用前几天,如果有不习惯和不适的,可适当减少使用时间,可以在未入睡前和休息的时间,适应性垫于颈后根,不需要 整晚垫用,等症状缓解了,可垫用更多的时间,具体的垫用时间应在自己的接受程度内就可以了。

  5、颈椎枕垫于颈部有悬空感,在头部后仰重力下颈部会有一点正常的酸痛和麻木感,不过很快就习惯和症状消失,整晚垫用,特别是整晚连续仰睡有不适应或有条件的患者我们建议每天分二次使用,不用整晚连续用,每天多次,每次仰睡时间不用太长,如果适应了,可整晚自然仰睡和侧睡。

4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保证良好的坐姿

  从事会计、写作、编校、打字、编织等工作的人员,由于工作体位和姿势的关系或长期低头,使颈部的肌肉处于一种长期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韧带和肌肉易于受到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由于相互磨损而增生,颈椎间盘出现老化、慢性劳损,从而继发一系列症状。因而正确的坐姿应采取自然端坐位,保持颈部、胸部挺直,头部略微前倾,眼和桌面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稍休息几分钟,做颈部运动或按摩。此外,桌椅的高度要适中,如桌子过高或椅子过低,就会使人头部过度后仰和双肩上抬、眼睛和桌面的距离缩短,易造成颈肩部肌肉劳损及视力疲劳和近视;如果桌子过低或椅子过高,则使颈部过于前倾前屈,更易导致颈项部的劳损。

  2.保证良好的睡姿

  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侧卧时脊柱因床垫的影响而弯曲,如果长期偏重于某侧卧位,脊柱会逐渐侧弯,轻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适,需要起床活动才能恢复正常,重者可发展成脊柱病。睡眠应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

  3.合理用枕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仅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则此处的韧带、关节囊会因为牵拉而损伤,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睡眠中或醒后颈项不适、落枕、头晕、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枕头要右弹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5厘米左右(受压以后的高度);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府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颈椎间盘突出症,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编为l圭,竹席一则太凉,二则太硬,最好不用。

  4.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

  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沽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5老年颈椎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老年颈椎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如下:

  (1)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而发生的病症,并非经过一朝一夕的治疗就能完全治好的,缓解病症要有一个过程,要根据中、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长期适宜的药膳及食疗食谱。

  (2)老年颈椎病患者,平时要在食疗中配用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特别要重视协调补充对钙吸收有特殊作用的维生素D以及微量元素锌、碘、磷,以促进人体骨组织的正常新陈代谢。

  (3)老年人在饮食调理中,要注意维护脾胃功能,餐饮要有规律,切实做到定时适量;尽量避免辛辣、生冷、坚硬、肥腻之物,减少伤及脾胃。

  (4)老年颈椎病临床上女性多于男性,常合并有更年期综合征,在食疗中应全面考虑,兼顾女性养护的特点,配制合理的药膳菜肴。

  (5)颈椎病饮食疗法应立足于治本,即补肾益肝,兼顾理气养血,祛风抗邪,可供选用配餐的食物与药食兼用的妙品很多,如猪肾、羊肉、羊肾、狗肉、鳝鱼、麻雀、鸽蛋、鸡蛋、鹌鹑蛋、小麦、芹菜、荠菜、黑大豆、猪脑、蚌肉、淡菜、乌贼鱼、龟肉、鳖肉、栗子、葡萄、樱桃、核桃仁、黑芝麻、白芝麻、桑椹、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茶叶、罗布麻、牡蛎肉、大枣、龙眼肉、荔枝、黑木耳、银耳等。

疾病百科 | 脊髓型颈椎病

挂号科室:外科

温馨提示:
合理搭配,饮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本型颈椎病虽较前两型明显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常见症状: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步沉重感、反射亢进[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