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极易患上了一种让人烦恼的颈椎病,说起颈椎病相信大有一定都是不陌生而且对病情的发作和危害都是深有体会的吧,对此这是应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和防治的了。那么,得了脊髓型颈椎病如何治疗呢?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目录
1怎样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挫伤。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4、注意适当休息,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过度紧张及长时间持续保持固定姿势等,将导致神经肌肉的过度紧张,强化颈椎病症状。
5、改变用枕习惯,椎的生理曲度(简称颈曲)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会出现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从而使颈曲发生改变,甚至使颈曲变直或反张弯曲。
6、积极锻炼,特别是颈肩背部肌肉的锻炼,正确的锻炼可以强化肌肉力量,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增加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有利颈椎病的恢复。
7、可使用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神经肌肉紧张有一定作用。
2脊髓型颈椎病针灸治疗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多由于是颈椎间盘或颈椎退变挤压或损伤了脊髓导致四肢无力,走路如踩棉花感等症状。由于病情已到了损伤脊髓了,因此针灸多无明显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1、中西结合无副作用:融合中西医颈椎病治疗精髓,有效避免单一药物治疗或简单理疗导致的损伤机体、治标不治本现象。
2、安全高效见效快: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三天后症状即可缓解;综合治疗、康复训练一周症状完全消失,中西医结合协同增效,提高治疗效果。
3、疗效持久防复发:较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持久性延长至少十年,坚持功能训练、注重系统调理可有效防复发。
4、疗程短费用省:一次性治疗、无需住院,避免了传统疗法需要反复多次治疗的麻烦,大大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
3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一)脊髓中央型病变和根型颈椎病
1、脊髓中央型病变,为患侧上肢力弱。手指精细动作功能差,有麻胀感,手部小肌肉萎缩较明显,可累及双侧,一侧较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手肌肉萎缩较轻,主要为神经根受到刺激,表现为患侧颈肩臂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
2、脊髓中央型病变者多数X线片显示下颈椎椎管前后径有狭窄改变,最窄的部位在13毫米以下。神经根型颈椎病椎管前后径多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狭窄。
(二)脊髓肿瘤位于硬膜外的肿瘤多为神经纤维瘤或转移瘤等,此种瘤容易和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相混淆。肿瘤发病率较低,10多岁至老年人皆可发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肿瘤发病部位常偏于一侧,症状系持续加重,表现为一侧根性剧痛。脊髓型颈椎病无根性剧痛。
颈椎X线片检查:脊髓肿瘤患椎部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部变形及椎弓间距增宽等。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向后凸,椎体稍后移,颈椎骨后关节旋转错位,或齿状突半脱位,椎体前后缘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后缘骨赘生物凸向椎管内,椎间盘退变,椎管前后径在13毫米以下。
生化检验:脊髓肿瘤病人脑脊液蛋白定量常超过1.3克/升;在脊髓型颈椎病人,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可增高,但多在1.3克/升以下。 还有脊髓空洞症,常在脊髓之颈膨大处。有感觉分离及椎体束症状;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造影可见造影剂分散呈点滴状;肌萎缩性侧变硬化症,发展缓慢,手内在肌有明显萎缩,可发展至完全瘫痪,但无感觉障碍。
此外,须与骨科疾病如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结核、骨肿瘤及后纵韧带钙化等鉴别。后纵韧带钙化是近年来被认识的疾病,在中年以后出现,原因不明,颈椎为好发部位。还有黄韧带钙化可致颈椎的椎管明显狭窄,导致脊髓前后方受压,侧位片可见椎体后方有连续钙化阴影,一般位于颈2以下,可延续到胸椎。
4脊髓型颈椎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脊髓型颈椎病虽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式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颈椎病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平均年龄50-55岁,主要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所以大家在不能阻止年龄增长的时候,就要尽量纠正不良习惯,避免颈椎因外部条件提前发生退变,诱发疾病。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匿,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脊髓受损表现多种多样,其发展速度、趋势和转归也各有差异,因此患者如出现了身体不适,应当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5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术前:
1、术前练习去枕平卧,以适应术后卧位要求。
2、训练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术后因取平卧位,大小便排泄不习惯。
3、完成相关检验项目,了解手术的目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治疗和护理配合。
术后:
1、术后每 2 小时翻身一次(早期由医护人员帮助进行),翻身是应保持头颈、脊柱成一直线不可扭转,轮换平卧及左右侧卧位。
2、术后垫枕头高低要适宜,仰卧时不宜过高,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而不偏向一侧。
3、术后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加重或感觉丧失、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4、术后 1~2 周行四肢肌力舒缩及各关节的活动,如握拳、松拳动作、踝泵锻炼、股四头肌锻炼等。
5、离床活动时颈部予颈围固定,并避免颈部剧烈转动。
6、给予颈围固定 2~4 周或遵医嘱,卧床休息时可取出颈围。
7、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运动,以增强颈部肌力。
8、防止意外损伤的发生,如过度屈颈、过度旋转、颈部的超负荷积压和头颈部剧烈抖动
温馨提示:
合理搭配,饮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