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舌苔白而厚是咋回事
舌苔厚白是人们经常出现的现象,当舌苔发白时,我们会感觉舌头好像变厚了,有些涩涩的感觉,有时候还会伴随着口苦。
舌苔厚白是怎么回事
有研究表明,舌苔是舌体上面说散布的一层苔垢,其实,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常人的舌苔都会有发白的现象,但一般都是比较薄的发白,如果舌苔厚白就说明你体内的胃肠已经发生了病变。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不同的舌苔症状体现出不同的胃肠疾病情况。
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证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因为机里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
2舌苔的形质
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
5、舌苔的剥落和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6、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深重,疾病后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若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在辨别假苔时需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过服寒凉药损伤阳气,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
3舌苔的表现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舌苔薄黄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4舌苔的分类
黄苔:一般表示为热证,即出现了胃热。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黑苔:肠胃有毛病的人,舌苔会变得厚腻,开始是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或黑色。另外,临床发现有一些慢性疾病,例如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在病情恶化时,也会出现黑苔,这是病情危重的征象,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白苔: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一般都多见于表证、寒证。如果舌苔白厚而干燥,则说明胃肠发生了病变,常常见于各种胃炎、肠炎及口臭症状中,同时,舌苔厚白还是胃肠上皮化生的一种警告,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与胃癌有着直接联系。
厚苔: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如果透过苔质不能能见到舌体,称之为厚苔。如果有胃肠病症状的话,出现厚苔就表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了,需及时入院进行治疗。
舌苔厚白只是一种症状,中医认为主要与胃火密切相关。多数的舌苔厚白是由胃内发生病症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1、导致口腔里有难闻气味,甚至出现口臭。
2、会影响人的胃口,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3、会引起胃热,产生积热就会导致面疮。
5怎样看舌苔是否有病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 (1)淡白色 表示病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若舌淡白,毫无血色,枯萎无光泽,无舌苔,称为熟白舌,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人阳气衰微,阴精衰竭。 (2)红舌 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表示病人患热证。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黄厚者,属实热证。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如果舌中红色则为中焦热盛。若舌布满了深红色小点,为温热之邪伤于心脾。舌中伴有紫斑,表示将要发斑。舌色鲜红,少苔或舌起裂纹者,属虚热证。舌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干燥,为津液衰竭迹象。
(3)绛舌 舌苔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内伤之证。绛舌的形成,是由于热盛血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所致。舌绛而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为里热炽盛,热入营血。若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留气分。舌绛有大红点者,为热毒攻心。舌尖绛为心火炽盛。舌中干燥而绛为胃火伤津。舌根绛为血热内燥。若舌绛也少津液,少苔,舌体瘦小或有裂纹,为阴虚火旺之证。如果舌绛而枯萎,光滑无苔,称为镜面舌,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若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
(4)紫舌 表示寒、热病及瘀血症。若整个舌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舌紫且肿大,而见大红点,为热毒攻心。舌质紫暗,为瘀血证。舌尖有紫色斑点者,为心血肝郁血瘀。舌色紫如猪肝,枯晦无泽,为胃肾阴液已衰竭之危证。舌 诊 中医舌诊历史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间,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一个中医诊断方法已形成存在,当时我国现存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涉及的舌诊相关知识,包括舌质、舌苔、舌觉等方面的内容。汉唐时期舌诊在中医实践中又不断发展验证,东汉中医名家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将舌诊之重点放在观察舌质上,而唐代中医名家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则把舌诊观察舌象作为辩证脏腑的理论根据。 宋金之时期,中医学界流传下来的医著表明,中医理论和临诊学术著述颇丰,舌诊在此时期有较大发展。明清至民国时期,明末至清代中叶,中医温病学趋于成熟,把“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结合起来,形成“温病察舌”的辩证原则,其中叶天士、吴鞠通更是将辨卫、气、营、血、察津液存亡,将舌诊运用于辨温病属性、察三焦病位,成为指导施治的指标,至民国时期《舌鉴总论》、《察舌辩证新法》、《辩舌入门》、《舌诊学》等舌诊著述层出不穷,舌诊就更有了成熟充实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