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湿疹

慢性湿疹到底是什么“

慢性湿疹是现在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呈现浸润肥厚,患病处会比较粗糙。患者会感觉患病处非常痒,如果第一次出现症状治疗不及时,导致疾病反复,就会演变成慢性湿疹,在治疗上也会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目录 慢性湿疹症状 慢性湿疹到底是什么 慢性湿疹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湿疹饮食 慢性湿疹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慢性湿疹症状

  手部湿疹:因接触外界各种刺激因子机会较多。活动频繁,故发病率高。多数起病缓慢,在手背手指等处出现暗红斑块,浸润肥厚明显,边缘清楚,表面干燥粗糙,直径可1-2至数厘米或更大,冬季常有裂隙,在足部的跟部常有类似损害;

  肘部湿疹:常见于肘关节的屈侧或伸面,分布对称,为边缘清楚的斑块。皮损干厚覆以少许鳞屑,可有轻度苔藓样变。如遇刺激可急性发作;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和糜烂,慢性者呈苔藓样变;

  乳房湿疹:多见予哺乳期妇女,乳头和乳晕及乳房下呈暗红斑、丘疹和丘疱疹,边界不清楚可伴有糜烂。渗出和裂隙,瘙痒明显,可一侧或对称,停止哺乳后易痊愈;

  小腿湿疹:特别是位于小腿内侧下部的慢性湿疹常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初起为暗红斑,边界不清楚,继而出现小丘疹、丘疱疹,易渗出,产生糜烂和溃疡。久之,皮肤明显增厚、硬化,伴有色素沉着。重时可诱发自身致敏性皮炎。

2慢性湿疹到底是什么

  慢性湿疹是什么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 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 、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家庭治疗

  家庭疗法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每天清洁和保湿最重要。减少慢性湿疹皮肤表面的细菌,并保持皮肤的水分不流失。在使用护肤品时,最好是选用无染料无香味的护肤品。慢性湿疹爆发时,皮肤瘙痒可以用湿敷缓解瘙痒。

  药物治疗

  慢性湿疹的病程是漫长的,导致慢性湿疹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与使用的含激素药物有关,如果要作用药物一定要选择无激素的药物,例如御.惠.堂止痒修复膏这样才不会刺激皮肤。

  冷敷法

  取4-6层细纱布相叠,用冷水润湿,敷在湿疹表面,每天定时更换2~3次纱布,时刻观察渗出物的量。

  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慢性湿疹的治疗。相反,太多负面的情绪会导致慢性湿疹反复发作。

3慢性湿疹的病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多且复杂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子相互作用而成,它不但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而且是由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多种慢性系统疾病没有得到彻底地治疗,一经感染,从而导致慢性湿疹的产生。

  2、皮肤受到外界的刺激

  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的人,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刺激,一旦过度,就会引发皮肤产生过敏发炎的现象,所以要尽量避免接触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3、会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由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饮食会使人的肠胃功能受到一定地阻碍,不利于营养的均衡吸收,忌食海腥发物及腥辣食物,如酒、烟、羊肉、牛肉、鱼、虾等食品,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容易使慢性湿疹复发,加重湿疹的病情。

  4、激素的滥用

  伴随慢性湿疹而来的搔痒,让人寝食难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地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些患者为追求短期疗效,不计后果,不恰当的使用激素,致使慢性湿疹的病情反复病发且一次比一次加重。

4慢性湿疹饮食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皮疹损害处常有渗出潮湿倾向。多形性皮疹,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为特征,对称分布,自觉剧烈瘙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那么,慢性湿疹饮食要注意哪些呢?

  慢性湿疹症状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此病很难治愈,所以做好日常的护理就显得相当关键。

  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

  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

  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

  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

5慢性湿疹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1、放松紧张情绪,时常保持心情愉快,减少抑郁、焦虑、暴躁、愤怒等负面心理压力。

  2、尽量穿著柔软及宽松的棉质,或其它天然纤维衣服,少穿、盖会引起过敏的人造纤维及毛料的衣、被。

  3、干燥型皮肤不宜常用温泉疗法或是泡汤太久,避免流失天然的皮肤保护脂肪层,使皮肤过于干燥而搔痒。

  4、当外界气候干燥寒冷时,宜擦油脂性的乳液来滋润皮肤,避免在户外曝露过久,或过度吹风,以免皮肤过于干燥而发病。

  5、注意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以免因过于闷热出汗或干燥而致病。冬天室内若使用暖气,可加装保湿器或放一盆水,以维持室内相对湿度,避免过于干燥。

  6、当病患搔痒难忍时,可暂时以拍打法止痒,或涂抹止痒药剂。为避免小朋友大力搔抓,引发继发性感染,应减短小朋友的指甲,必要时睡眠中加戴手套,减少不自觉搔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