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消化内科 >胃肠疾病 >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本病的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来。前者更为常见,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均可为本病的直接原发病灶。以中青年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为1.2~2.0︰1。女性多于男性可能是盆腔结核逆行感染所致。那么结核性腹膜炎具体是什么,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

目录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结核性腹膜炎检查 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1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腹腔结核感染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或其他原发结核感染灶内的结核菌随淋巴、血行播散而来。

  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改变可为三型,即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以粘连型为最多见,渗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或二、三种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由于原发病灶和病理类型不同,起病缓急不一,机体反应性的差异,临床表现也错综复杂。起病时,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袭状态。约70%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无自觉症状,在腹部其他病因手术时才偶被发现。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

  结核脓肿溃破后可出现肠穿孔、腹壁瘘、粪瘘、阴道瘘等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病应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加强营养,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者应卧床休息。若伴有腹腔内混合其他细菌感染时应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等。对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尽可能选择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疗程也应适当地延长、分阶段进行。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激素可缩短病人的中毒期,减少中毒症状。少数结核性腹膜炎病人虽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其伴发的肠梗阻、肠穿孔、肠瘘、粘连及干酪样坏死病灶等未见好转,可考虑剖腹探查,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在抗结核化疗应用前,结核性腹膜炎病死率达60%。腹水型者较好,粘连型者次之,干酪型者最差。自使用化疗后,结核性腹膜炎已可治愈。如有严重的合并症则预后较差。女性患者常因输卵管粘连而不孕。

2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由于原发病灶和病理类型不同,起病缓急不一,机体反应性的差异,临床表现也错综复杂。多数病人起病缓慢、隐匿,少数急性起病,且症状轻重不等。起病时,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袭状态。约70%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无自觉症状,在腹部其他病因手术时才偶被发现。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易被误诊。

  1 按病理类型分

  1.1 (1)渗出型(腹水型)

  渗出型主要表现为腹膜炎和腹水征,但其腹膜刺激症状较化脓性腹膜炎轻,腹部持续隐痛或胀痛,可阵发加剧,腹壁有柔韧感。腹水量多少不一,少数可呈包裹性肿物(多见于脐部及下腹部)。

  1.2 (2)粘连型

  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病期较长,呈慢性消耗体质,腹腔渗液量少或无。腹腔内脏器广泛粘连,固定于腹后壁或腹前壁,常出现不同程度肠梗阻症状。腹部压痛及肌紧张可不明显。叩诊腹部有较固定的实音区,1/4病例可在不同部位扪及大小不等的包块。

  1.3 (3)干酪溃疡型

  干酪溃疡型的结核中毒症状特别明显,有高热,甚至出现恶病质。常有不同程度肠梗阻表现,腹部不对称胀满或呈扁平状,可见肠型。触诊腹壁呈板状,有柔韧感,触痛、压痛较明显,可伴有轻度反跳痛,并可扪及大小不等、不规则包块伴压痛。结核脓肿溃破后可出现肠穿孔、腹壁瘘、粪瘘、阴道瘘等表现。

  2 按临床表现分

  2.1 (1)全身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时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约占67-95%,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居多,通常体温在38℃左右。在渗出型或干酪型病人常有弛张热,体温可高达40℃,伴有明显的毒血症状,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大部分病人有食欲不振、乏力、全身不适、盗汗、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2.2 (2)腹痛

  腹痛是结核性腹膜炎常见症状之一,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慢性腹痛比急性腹痛多见,前者常固定在某一部位,后者往往是全腹性。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少数可有多发性剧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部。当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是否因肠系膜淋巴结或腹腔其它结核干酪样坏死病灶溃破后,引起的急性腹膜炎,也可由肠结核急性肠穿孔等原因所致。

  2.3 (3)腹胀与腹水

  多数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感,伴渗出型病人腹部膨隆明显,但压痛不明显。腹部皮肤可有光泽和妊娠样条纹。可因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约有三分之一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可出现腹水,以小量、中等量为多见。腹水量超出1000ml时可发现移动性浊音,少量腹水需借助B超检查。还可表现为下肢水肿,膈上移,呼吸变浅而促,呈现胸式呼吸,如同时有肠粘连可无移动性浊音,有些病人还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2.4 (4)腹壁柔韧感

  约半数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有典型的腹部“柔韧感”体征,常描述为揉面感,或橡皮样抵抗力。柔韧感是由于腹膜受到轻度刺激或慢性炎症所造成的,可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的各型,但一般认为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绝大多数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较轻微,少数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后者多见于干酪型。该体征虽无特异性,但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2.5 (5)腹部肿块

  粘连型及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腹部常可触及肿块,多位于中下腹部。肿块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其大小不一,边缘不齐,有时呈横形块状物或有结节感,多有轻微触痛。

  2.6 (6)其它

  部分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有腹泻,通常是由于腹膜炎症刺激所致,也可因肠曲间瘘管形成所引起。粪便多呈稀软、糊状,无黏液,一般每天2~4次。此外尚有排便不规律,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肝肿大并不少见,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

  肠梗阻病人可发生呕吐,并可出现肠型和肠蠕动波,同时有肠鸣音增强。

3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仍依据足量、联合为治疗原则。疗程至少18个月。

  2.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3.对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应用。

  4.多数患者可能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因此,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5.在并发肠梗阻、肠瘘、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与腹内肿瘤鉴别确有困难时,可行剖腹探查。

  6.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结核性腹膜炎的早期应用对渗出型有肯定疗效。

  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激素可缩短病人的中毒期,减少中毒症状。由于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和反应,并可减轻腹腔内纤维化或肠粘连的形成。因此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或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的病人,在采用抗结核强化治疗同时可加用激素治疗。

  7.手术治疗

  少数结核性腹膜炎病人虽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其伴发的肠梗阻、肠穿孔、肠瘘、粘连及干酪样坏死病灶等未见好转,可考虑剖腹探查,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①伴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内科治疗不能缓解者;

  ②肠穿孔或肠瘘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闭合者;

  ③诊断未明,与腹腔内肿瘤或急腹症难以鉴别,需手术探查者。

查看详情>>

4结核性腹膜炎检查

  1.血象和血沉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干酪型及继发感染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沉既红细胞沉降率多数增快。血沉也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

  2.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3.腹水检查

  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本病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4.胃肠X线检查

  钡餐检查如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现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腹部平片有时可见到钙化影,多系肠系膜淋巴结钙化。

  5.腹腔镜检查

  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腹腔镜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

5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结核性腹膜炎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

  结核性腹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的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结核等为常见的原发病灶。少数病例由血行播散引起,常可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原发感染或粟粒性肺结核)、关节、骨、睾丸结核,并可伴结核性多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