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棘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的全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止血,利尿,解毒疗疮之功效。用于各种内出血,水肿,疮疡。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甘肃棘豆的功效与作用
1.甘肃棘豆的味道微微带着有些辛苦,但是不像一些带苦味的药材一样,是所谓的寒凉之物。不同于它们的是,虽然味道微苦,但是甘肃棘豆是一种很温和的药材,效果却和她们差不多,也可以治疗一些皮肤毒疮和脓肿,达到显著地清热解毒的功效。
2.甘肃棘豆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所以可以止血凉血,对于人们体内的各种内出血症状或者内出血引起的相关病种都有不错的疗效,而且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表明,甘肃棘豆还可以利尿消炎,具有很好的通便效果。而且甘肃棘豆的食用方法也十分渐变易行,只需将甘肃棘豆煎服后每日饮用即可,等几天之后就可以看到甘肃棘豆发挥出的神奇功效,你会惊叹于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
2甘肃棘豆的形态
甘肃棘豆,多年生小草本,高15~25cm。茎直立或斜上,基部分枝,疏被白色长柔毛,有时有黑色短柔毛。羽状复叶,长5~13cm,叶轴密被长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小叶13~25,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3mm,宽4~6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头状花序生于花梗顶端,总花梗长5~15cm,被长柔毛;花萼筒状,长约9mm,密被长柔毛,萼齿线形;花冠黄色,旗瓣长10~18mm,宽卵形,翼瓣稍短,龙骨瓣比翼瓣短,顶端具喙;雄蕊10,二体;子房有多数胚珠,花柱向内弯,柱头头状。荚果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lcm,膨胀,密生黑色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3甘肃棘豆的性味
微辛,温。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在自然状态下能引起马和绵羊的慢性中毒,一般发生于含该植物密度大、面积广的草场,每年8月到翌年4月长期在该草场放牧则引起中毒,到春季牧草缺乏,患畜营养不良即导致死亡。
病期最少3个月以上,1—2年者更为多见。由于该植物分布较广,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马中毒症状出现非常缓慢,一般难于发现。初期行走迟缓、呆立无神、心跳微弱,有时心律不齐、气喘,逐渐发展为腰背僵硬,有时惊恐,全身肌紧张甚至倒地;再严重时头颈僵直、运动失调、呆滞、唇肌运动障碍、视力减退,进而出现视力障碍、’采食和饮水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母马则有不孕、流产和死胎等。
绵羊中毒症状与马相似,也以运动障碍为主,反应迟钝、步态蹒跚、仰头行走、跑步时易跌倒、视力障碍、心跳减弱、节律不齐。母羊多发生不孕、流产和死胎。病期达3个月到1年。人工饲喂也能引起马、绵羊、家兔和小鼠中毒。马和绵羊症状同上。家兔于15天后出现呆立、迟钝,25天后站立不稳、四肢无力、前肢外展、后肢拖拉。小鼠有活动减少、被毛蓬松。
对上述动物的生殖能力均有明显的影响。马和缔羊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实质器官和腺体有空泡变性,如大脑皮质、小脑髓质、基底神经节、延脑和脊髓灰质中的神经细胞,肝细胞、肾曲管的上皮细胞等均可发生空泡变性等。实验表明本属植物中毒和硒化合物中毒的症状、病变都不相同;其有毒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
4棘豆的显微特征
1.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枯萎表皮细胞为类椭圆形,新鲜药材表皮为类长方形,排列整齐,外被角质层。皮层较窄,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间隙明显,内侧有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维管束为外韧型,大小近相等,断续排列成环状,韧皮薄皮细胞较小,形成层不明显,射线细胞2至多列。木质部稍宽,导管大小不等。髓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中空。
2.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被非腺毛,单细胞组成,有气孔。栅栏组织有2—3列,细胞柱状,海绵组织约4列,细胞多类长方形。维管束为5—11个,外韧型,韧皮部细胞较小,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稍宽。
3.粉末:绿黄色。纤维多成束,碎断,淡黄绿色,壁较厚。叶上、下表皮细胞均呈多角形,垂直壁弯曲,并有不定式气孔,类圆形或椭圆形,副卫细胞3~5个,上表皮气孔略小。非腺毛单细胞。茎表皮细胞类长条形,气孔椭圆形。导管为螺纹和具缘纹孔。花粉粒类球形,具有3个孔沟和球状两种,外壁光滑,表面有细小颗粒状雕纹。
5棘豆的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非腺毛众多,直径15~46μm,双细胞,顶端锐尖,
基部细胞短,壁较薄。导管以梯纹为主,直径21~41μm。纤维少见,常碎断,直径10~
41μm,顶端尖,壁厚有少数单纹孔。
(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回流11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2ml ,加盐酸
6滴,另取少量镁粉,水浴上加热数分钟,溶液显鲜红色。另取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
晾干,喷5%三氯化铝溶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绿色荧光斑点,放置
约15分钟后,日光下显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