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由于某些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其他影响因素亦多,因而与接触性皮炎不同。原因不易除去,易倾向复发和慢性化。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1湿疹是过敏吗
一般湿疹无需治疗有自愈性,平时注意护理,不要用过热的水给宝宝洗有湿疹的地方,尽量减少食用宜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虾,羊肉等。湿疹的药膏含有激素,一般不建议频繁使用。湿疹的根源是胃肠道系统的不完善,某些过敏性体质的小儿吃进去的过敏原易透过较薄的肠壁进入血液中,由于皮下毛细血管最丰富,所以湿疹就立刻表现在皮肤上。治疗湿疹的根本不是要从数不清的物质中测试出过敏原,去回避它,而是要完善宝宝的胃肠道系统。且现在医学上不提倡为了避免过敏,而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因此平时可以吃一些妈咪爱或合生元等有益菌,改善宝宝的胃肠道系统,等宝宝胃肠道系统趋于完善,湿疹当会有所好转。有的外用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需强调指出的是,湿疹是会反复发作的,用药初期可能会有所好转,但过不久又会复发,不建议长期用药,否则会使皮肤形成激素依赖症。得了湿疹后,家长不要替宝宝乱涂成药。除了带宝宝看医生,使用药物治疗外,更需注意以下护理皮炎的一般方法。
2湿疹的病因
外界因素:如化学制剂、化妆品、香料、染料、清洁剂、动物毒素、蛋类、鱼虾及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细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
体内因素: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静脉曲张,多汗,皮肤干燥等。
湿疹发病机理:在复杂的体内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基础上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些湿疹则与变态反应无关。患者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尚有待今后研究。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3湿疹的治疗
胃经积热
【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该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湿疹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脾虚化热
【湿疹症状】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湿疹治法】养血清热,祛风除湿。
【湿疹方药】归尾5克,赤芍6克,干地黄9克,川芎5克,丹皮6克,何首乌(润肠通便)9克,胡麻仁5克,黄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参6克,蝉蜕3克,红花3克,蛇蜕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腥发之物。
【湿疹按语】此型湿疹,以四肢为多,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湿,湿聚生热,热则生风,风湿博结,发于皮肤,四肢尤甚,所以治以养血,清热、祛风、除湿之法。
血热外感
【湿疹症状】周身疹点细小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则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则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疹治法】疏风祛湿,败毒泻火。
【湿疹方药】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藓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苓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荆芥3克。
【用法】浓煎,分三次服。三剂为一个疗程。疮愈后则停服,未痊愈可续服三剂。如经数月或一年后再发时,可照方再服。
【湿疹按语】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败毒而消肿;生地、黄苓、黄柏、连翘清热凉血泻火,并能燥湿;土茯苓、白藓皮祛风除湿;蝉蜕、荆芥疏风散热。
风湿蕴毒
【湿疹症状】皮损肥厚,粗糙,干燥,脱屑,皮纹增宽加深,色素沉着、苔藓样明显,瘙痒无度,色薄白苔少,脉细数。
【湿疹治法】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湿疹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湿疹按语】方中全虫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经,走而不守,能息内外表里之风;皂刺幸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之气,涤清胃肠积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幸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为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藓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粉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祛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佐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肠胃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湿热型
【证见】 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4湿疹不能吃什么
1、忌致敏食物
如果在饮食方面发现有致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牛肉、羊肉、鸡、
鸭、鹅、花粉等引起,应彻底禁忌这些食物,以免引起变态反应,导致宝宝湿疹复发或加重病情。
2、忌辛辣刺激食物
不要吃葱、大蒜、生姜、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耗阴助阳,对湿疹是一种刺激,应该避免食用。
3、忌发湿、动血、动气食物
中医认为对皮肤湿疹的人来说,应该要忌吃发湿的食物,如竹笋、芋头、牛肉、葱、姜、梨、蒜、韭菜等;动血的食物,如慈菇、胡椒等;动气的食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湿疹的治疗一般根据病情,口服药以抗过敏为主,辅之外用药。例如化湿膏涂抹等。湿疹与过敏有密切关系,因此找到过敏源是治疗湿疹的关键。患者可以在医院做敏源检测,也可以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积极寻找可能引起发病或加重病情的原因,并注意避开这些因素。
因为湿疹这一疾病容易复发,所以常导致很多患者多次治疗后失去了信心,转而寻求诸如用薏米水、花椒水等一些民间偏方。对此,皮肤科专家表示,偏方治疗存在个体差异,刺激性大的偏方请勿尝试,因为湿疹最怕刺激。
例如花椒水,虽然花椒有驱风、止痒的作用,但也有一定刺激性,当急性、亚急性期的湿疹用花椒水浸泡,会因刺激使得局部炎症加重。
平安记温馨提示:湿疹不仅要及时治疗更要“养”
湿疹不仅要治,更要靠“养”,切忌烫、抓、洗。湿疹患者大多饱受越抓越痒的痛苦。湿疹即使再痒,也最好不要去抓它。可以想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涂抹化湿膏,分散注意力,或者用凉水冷敷,切忌不可以用热水烫或进行热敷,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5湿疹与皮炎区别是什么
右手食指侧面裂了一个小口;之后皮肤开始变硬厚,并且痒,晚上尤其厉害;目前两手手指大多有此状况(原来皮肤没有任何问题,但近一年多时间其他部位也经常出现小块痒或是皮疹,但都涂点药就好了,只有手部一直没有好)。变硬皮肤颜色稍深(基本看不出),一层硬皮很久裂开褪掉后露出的皮肤慢慢又变硬了。最开始的起因可能是家里装修时沾到了乳胶漆。 化验、做过真菌检验几次,均显示无感染 曾经用过配制中药(成分不明),派瑞松,尤卓而,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卤米松乳膏,丹皮酚,协和医院湿疹膏,肤疾宁贴膏,可润,冰黄肤乐软膏等;只有一段时间晚上先涂咪康唑氯倍他索乳膏然后用肤疾宁贴好,白天涂可润时,见好了十几天时间,后来又变成老样子,并且再用这个办法时就根本不好使了。其他都没有什么疗效。 想请教您该怎样治疗才可以,,究竟是神经性皮炎还是过敏性湿疹(我现在干什么都要带手套,绝不接触化学物品,可也不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