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即腰椎间盘突出。腰突是比较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而该病也使得患者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很多人都不是很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而专家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是很大的,大家应及时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腰突对身体的危害吧。
目录
1腰椎间盘突出坐姿和站姿是怎样的
A、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是膝关节微屈,自然收腹,挺胸抬头,使身体的重心从耳后的乳突向下经髋关节的中心横轴、第二骶骨前面,到膝关节前部和踝关节前方,落在承重的足上。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站立姿势不良,特别是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膨)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两下肢传至足,以成为真正的“脚踏实地” 摘自: 。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次突出。
劳动时应采取的站立体位是:膝关节微屈,臀大肌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
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站立不应太久,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一旦发现不良站立姿势应及时纠正,良好的站立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医学教育网
B、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微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另外,不宜坐低于20cm的矮凳,应坐有靠背的椅子,这样可以承担躯体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对处于松弛状态,减少腰背劳损的机会。
C、睡姿:人的睡眠姿势大致可分为仰卧、侧卧和俯卧三种方式。仰卧时,只要卧具合适,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变化不大。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左侧还是右侧卧位,因为人在睡眠中为了求得较舒适的体位,总要不断翻身,一夜约 20-45 次。俯卧位时胸部受压,腰椎前凸增大,易产生不适感。所以,正确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有条件的患者,仰卧位时应在双下肢下方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同时也降低髂腰及坐骨神经的张力,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侧卧一般不必过于讲究右侧还是左侧卧位,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宜。
2腰突的危害大吗
首先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出现。
其次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腰椎滑脱。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发病年龄以20到50岁较多。
第三是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腰椎骨赘形成。一般来说骨赘多发生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在椎间孔的骨赘和后纵韧带上的较大的骨赘还可能压迫神经根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
第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下坠感、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现象。
第五是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后关节退变与骨质增生的出现。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
3腰突患者的禁食
(一)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羊肉、大枣等。
(二)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时,最好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三)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
(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
(五)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疾病。
4腰突患者怎样使用腰围
首先,我们要知道佩戴腰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主要目的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椎间盘可以局部充分休息。特别是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局部的急性炎性反应和刺激,可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佩戴腰围后,减少了腰的活动,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合理使用腰围,还可减轻腰背肌肉劳损,在松弛姿势下,减轻腰椎周围韧带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
佩戴腰围应注意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佩戴腰围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腰围的规格要与自身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腰围后侧不宜过分前凸,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好。不要使用过窄的腰围,以免腰椎过度前凸,也不要使用过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一般可先试戴半小时,以不产生不适感为宜。
②佩戴腰围可根据病情掌握时间,在腰部症状较重时,应经常戴用,不要随时取下,病情轻的患者,可在出外时,特别是要较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着时戴上腰围,在睡眠及休息时再取下。在症状逐渐消煺、体征逐渐变为阴性以后,应去掉腰围,开始逐渐恢复腰的正常活动,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4~6周为宜。
③佩戴腰围以后应注意腰部活动,由于腰围仅限制了屈曲等方面的活动,而不能减少重力,所以戴上腰围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活动,一般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为度。对于手术后、严重腰椎骨折、脱位等患者,腰部活动要按医嘱进行,解除腰围也应经医生同意。
④在使用腰围期间,还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和减轻腰肌的萎缩。
腰围能长时间佩戴吗?
正常人体支撑腰椎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腰、腹部肌肉,而不是外界所给予的支架。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他腰病患者在得病初期,疼痛较重,需卧床时间较长,情绪不佳,行走困难,这时佩戴腰围不仅能支撑患者腰部,也可以“支撑”患者情绪,减轻其精神压力。但如果因此而产生依赖思想,则会很麻烦,因为长期使用腰围,可使肌肉和关节活动降低,继发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腰椎各关节不同程度的强直,导致活动度降低。其结果是患者不能离开腰围,否则疼痛加重,或是解除腰围后,萎缩的肌肉力量较弱,不能适应无腰围保护下的活动,并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和劳损。所以,佩戴腰围一般为4~6周,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5腰间盘突出的几个时期
(1)突出前期:此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可变薄变软而产生裂隙。
(2)突出期:当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加时,退变髓核可从纤维环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
可有五种类型:
①纤维环环状膨出,膨出在相邻椎骨后缘之间,纤维环完整,可不引起临床症状;
②纤维环局限性膨出,纤维环局限性隆起,但纤维环完整,可产生临床症状;
③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为很薄的纤维环所约束,可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④椎间盘脱出,突出的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位于后纵韧带之下,髓核可位于神经根上、下方,或椎管前方正中处。
⑤游离型椎间盘,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甚至位于硬膜内网膜下腔,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
(3)突出晚期:
椎间盘突出物纤维化或钙化。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皱缩,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硬化,形成骨赘。神经根损害,长期压迫可导致神经根发生粘连、变性和萎缩。黄韧带肥厚,为继发性病变,可导致椎管狭窄。椎间关节退变与增生,因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代偿性负荷增大,可发生关节炎、增生等改变。继发性椎管狭窄,因以上改变可发生获得性椎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