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项用于检查动脉血管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是唯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通过仪器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 冠状动脉造影注意事项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饮食

1冠状动脉造影

  1959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儿科医师Sones为一个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做心脏造影的时候,利用特制的头端呈弧形的造影导管,误经肱动脉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并将导管远端分别置于左、右冠状动脉口,将约30ml的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右冠状动脉内而使其清晰显影,令人惊讶的是,患者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生室颤,因为在这之前医疗界普遍认为向冠状动脉里注射造影剂是非常危险的(会引起室颤),从而开创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1964年,Sones完成了第一例经肱动脉切开的冠状动脉造影术。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1] 。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图1),通过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图2、图3)。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近年自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技术(IVUS)、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等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的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但由于IVUS等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现在并不是常规检查手段。

2冠状动脉造影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原理:

  1、就是利用血管造影机,通过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2、这样就可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

  3、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近年自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技术(IVUS)、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OCT)等逐步在临床应用,发现部分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正常的血管段存在内膜增厚或斑块,但由于IVUS等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现在并不是常规检查手段。

3冠状动脉造影适应症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2] 。

  以诊断为主要目的:

  ⒈不明原因的胸痛,无创性检查不能确诊,临床怀疑冠心病。⒉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如顽固的室性心律失常或新发传导阻滞;有时需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⒊不明原因的左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肌病,两者鉴别往往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⒌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重大手术前,年龄>50岁,其易合并有冠状动脉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干预。⒍无症状但疑有冠心病,在高危职业如:飞行员、汽车司机、警察、运动员及消防队员等或医疗保险需要。

  以治疗为主要目的:

  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⒈稳定型心绞痛或陈旧心肌梗死,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学习、工作及生活。⒉不稳定型心绞痛,首先采取内科积极强化治疗,一旦病情稳定,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内科药物治疗无效,一般需紧急造影。对于高危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自发性为主,伴有明显心电图的ST段改变及梗死后心绞痛,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⒊发作6小时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病在6小时以上仍有持续性胸痛,拟行急诊PCI手术;如无条件开展PCI术,对于AMI后溶栓有禁忌的患者,应尽量转入有条件的医院。AMI后静脉溶栓未再通的患者,应适时争取补救性PCI。对于AMI无并发症的患者,应考虑梗死后1周左右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AMI伴有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应尽早在辅助循环的帮助下行血管再灌注治疗。对于高度怀疑AMI而不能确诊,特别是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的患者,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⒋无症状性冠心病,其中对运动试验阳性、伴有明显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⒌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或高度怀疑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存在不稳定斑块。⒍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可能性较大的均属高危人群,应早期进行血管病变干预治疗,需要评价冠状动脉。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或PCI术后,心绞痛复发,往往需要再行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4冠状动脉造影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

  1.对碘过敏。

  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3.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4.电解质紊乱。

  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上情况不能采用此项检查。

  检查时要求:

  1.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并将备用药品抽入空针内,如阿托品1mg,利多卡因400mg,异丙肾上腺素0.5mg。

  2.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立即由静脉内注射肝素50mg,防止血栓并发症。

  3.压力换能器、三通接头和心导管应连成一个完整的密闭系统,注意排气,并时刻注意,切勿混入气泡。

  4.电击除颤器的电极板涂以导电糊,以备应用。

  5.检查过程中连续心电监测,必要时提醒操作者,监测内容包括:①QRS波幅。②ST段及T波。③心律,如有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立即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0.5~1mg;如有室早、室速,立即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50~100mg,发生室颤时立即予以电除颤。

  6.严密监测压力,压力下降2.67kPa(20mmHg)以上,疑导管顶端堵住冠状动脉时,立即撤离导管。

  7.病情严重或原有心动过缓者,造影前可安置临时起搏器。

  8.操作过程中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予硝酸甘油0.6mg含服,或从导管内注射稀释后的硝酸甘油200ug。必要时重复应用,并予以氧气吸入。

5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饮食

  1、忌食肥甘油腻厚味食物:如动物类脂肪猪油、羊油等含饱和脂肪酸和较高的胆固醇,它们食人人体后,多余的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可损伤动脉的内皮细胞,日积月累,血管壁可发生内膜增生、变性,血管壁硬化,出现斑块,引起粥样改变,血管失去弹性及收缩力,甚至引起血管腔狭小、闭塞,加重冠心病的病情。而由于脂质升高,血液变得黏稠而流行涩滞,容易导致血流梗塞,诱发心肌梗死。所以预防冠心病或冠心病患者均应该忌食油腻厚味食物。

  2、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动物的脑髓、肝脏(如猪肝)及其它内脏(如猪肾)和蛋黄、少数鱼类(如墨鱼、鳗鱼、鱿鱼等)及贝类(如蚌、螺、蛤蜊、蚬、蟹黄等)、鱼子酱、乌鸡均含丰富的胆固醇,经常进食这类食物,久之可使血胆固醇升高,诱发和加重冠心病。

  3、忌吸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对循环系统有直接的损伤作用,可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上升,并引起心律失常。随着烟雾吸人肺部,大量的一氧化碳弥散人血液,使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以致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和猝死。所以冠心病患者有必要禁止吸烟。

  4、忌饮酒、浓茶和浓咖啡:茶叶和咖啡中所含的茶碱和咖啡因均可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使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使人产生兴奋和不安,使心肌耗氧量上升,冠心病人则易引起心绞痛发作,饮酒也有类似的作用,故冠心病患者应忌饮酒、浓咖啡和浓茶。

  5、忌高糖饮食:进食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糖果、甜点心等,可引起血糖升高,使血液呈高粘滞状态,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使心肌缺血缺氧;血糖升高又可使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引起血脂升高。所以冠心病患者应忌食高糖食品,避免引起血糖升高,而加重冠心病。

  6、忌暴饮暴食:过饱饮食可使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使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另一方面暴饮暴食又会使胃肠道压力上升,血糖和血脂增加,从而发生冠脉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