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康百科 >营养保健科

宝宝头皮血肿严重吗

宝宝头皮血肿是一种皮下出血性疾病,在出血的地方往往会形成针尖大小的瘀点,而且是一片一片的出现,这种疾病往往不会导致比较明显的自觉症状,但是血肿严重的时候有可能需要除夕或者切开引流治疗。另外需要注意,宝宝头皮血肿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有部分孩子随着身体慢慢成长会自行消失。

目录 宝宝头皮血肿严重吗 新生儿发烧的急救措施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1岁以后宝宝每天至少吃10种以上食物 婴儿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1宝宝头皮血肿严重吗

  头皮血肿多数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与骨盆摩擦,或自行分娩困难时,行负压吸引、产钳助产等小手术导致的头颅骨膜牵移,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骨膜下形成。但也可能发生于剖腹产的小宝宝,如新生儿本身的血管脆性强,一点轻微的损伤也会导致出血,血小板值降低、凝血因子异常也可成为出血的原因。

  头皮是颅骨外面一层致密的软组织,含丰富的血管组织,它由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层、腱膜下层和骨膜层组成。头颅受到外力作用后,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骨膜下血肿不超过骨缝,而且也较硬,是最常见的一种血肿。它的出血特点是血肿边界清楚,常常局限在顶骨范围内,摸上去有波动感。

  由于肿块内有血液,当血液达到一定量后产生的压力压迫血管达到止血后,血肿便不再继续增大。以后逐渐一边吸收,一边钙化,大约经过2-3个月后,血肿变小、变硬,最后头上就像长了一只“角”突出来,这就表明血肿基本痊愈。有的宝宝也可能持续时间长一些,甚至长达几个月。你的宝宝现在1岁,头皮血肿还未吸收并不要紧,这只是个血肿吸收快慢的问题。

  如果宝宝头上有血肿,那么妈妈可以在有血肿的地方进行热敷治疗,为了预防感染,还可以涂抹一些具有抗菌消炎功效的药膏,如果血肿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去做详细的检查,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2新生儿发烧的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

  1、可用冷湿毛巾敷额,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则效果更好。

  2、将75%酒精兑水一倍稀释,用小毛巾蘸湿擦抹头、颈、腋窝、胸背和四肢。若小儿四肢冷或擦抹后皮肤起“鸡皮”,应改用稍低于皮肤温度的温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红转暖。

  3、在作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服退热药,有高热抽筋病史的同时加服镇静药。当家离医院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热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医院跑,可以先在家中作上述紧急处理。

  降温方法

  1、传统物理降温法: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敷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背部擦浴。擦浴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药物降温法: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剂降温;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对症治疗

  1、高热时,水分丢失增多,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对于出现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明显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与异丙嗪。

  针对病因治疗方法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高热,应根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一般来说,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家长们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那么在服药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2、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3、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4、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41岁以后宝宝每天至少吃10种以上食物

  全麦食品

  全麦面食不仅含有小麦胚和小麦麸,更是纤维素的极佳来源。它不含脂肪,热量低,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而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叶酸、烟酸、硫胺素)、维生素E、钾、硒和铁等。

  脂肪和植物油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供热量较相同重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调节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

  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称为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等。

  植物油主要含有维生素E、K、钙、铁、磷、钾等矿物质、脂肪酸等。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能使皮肤滋润有光泽。

  豆类和豆制品

  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蛋白质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含有维生素Bl、B2和纤维素,而豆制品中却不含胆固醇。

  鱼、畜肉和禽肉

  鱼肉营养价值极高,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经研究发现,儿童经常食用鱼类,其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好,而且经常食用鱼类,人的身体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

  肉类几乎是最普遍受人喜爱的食物。肉类营养丰富,味美,食肉使人更能耐饥;长期食用,还可以帮助身体变得更为强壮。此外,食用肉类食物,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助于消化。因此,食肉与食素的区别也引起了许多很难证明的解释,如食素使人安静,食肉使人勇敢。

  绿叶蔬菜和其它蔬菜

  在蔬菜中,从提供维生素的品种和数量来看,绿叶菜是属于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类。绿叶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之一。绿叶菜的含钙量也比较多,一般绿叶菜的钙的利用也较好。

  蔬菜的营养价值与蔬菜的颜色密切相关。蔬菜有五色,即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而五色分别对五脏有不同的作用。从营养的角度说五色食物,青色蔬菜中一般富含胡萝卜素,白色蔬菜富含黄酮素,黑色蔬菜中则富含铁。

  每种蔬菜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异,而人体的营养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选用蔬菜时除了要注意蔬菜的颜色深浅外,还应考虑多种蔬菜搭配及蔬菜和肉类同吃。

  各类水果

  水果对人类的益处很多,不仅能提供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元素,也有改善肠胃功能、改善情绪、增加食欲等功效。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营养价值,食用水果一定要应季。

  水果一般可以分为寒凉、温热、甘平3类,水果虽然对身体有益,但也要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比如:酸性水果不宜多吃;热性水果要适量;寒性水果不宜体虚者食用;不能空腹吃水果等。

  种子和坚果

  坚果又称壳果干果,多为植物种子的子叶或胚乳,营养价值很高。美国《时代》杂志曾评选它为现代人的10大营养食品之一。坚果一般分两类:一是树坚果,包括开心果、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夏威夷果等;二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

  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一般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较高,对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改善脑部营养等都有极好的功效。但坚果一般油脂含量较高,因此一次不宜吃太多。

5婴儿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如果婴儿由于牛奶蛋白过敏不及时干预,会造成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家长一定要警惕。如果孩子经常呕吐,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应及时就医确诊。

  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 李增清 主任医师

  丁丁2个月了,出生之后由于妈妈奶水不足,主要是人工喂养得比较多,最近妈妈发现,喂完奶之后,丁丁经常会呕奶出来,开始以为是喂得太饱了,便稍微减了一点量,但后来发现丁丁还是会在喂完奶之后呕,带去附近的医院看,医生开始考虑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给予胃肠动力药治疗之后仍是不见明显改善,后来又换了一家医院看,医生发现丁丁除了经常呕奶外,头面部还可以见到很多湿疹,考虑孩子频繁呕吐可能跟牛奶蛋白过敏有关,于是建议妈妈先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改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吃一段时间,而且在此期间,妈妈也需要在饮食上注意禁食鸡蛋、牛奶及奶制品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据有报道,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为0.3-7.5%。

  婴儿频繁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由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临床上的表现轻重不一,形式多样,有些还不是非常典型,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可出现过敏性患儿常有的表现,如脸面部、四肢、躯干、臀部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它还可表现出消化道的症状。

  这是因为幼儿由于消化道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外来抗原的处理能力有限,再加上小婴儿肠道的正常菌群也还未建立,当外来的抗原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时,就有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而形成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这种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开始出现。如果给这些孩子做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的一些糜烂等改变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增生。但在临床中这种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却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结果在给予这方面的对症治疗后病情虽然会稍微有所缓解,但继续进食这种配方奶粉时,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易影响发育

  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牛奶蛋白原本正是保证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来源,但却因为机体对摄入的蛋白产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而使得这些食物摄入后出现反复呕吐或腹泻等,最终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无法被真正吸收。如果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仅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对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婴儿来说,及早诊断、及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小婴儿出现有反复的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湿疹等表现时,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及早给予饮食干预。

  因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如果是人工喂养的,需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试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则需严格回避牛奶或奶制品等致敏食物,但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待这些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长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也要注意,尽量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以发现并避免其他可疑的过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