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等症状。症状有轻重,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临床上腹泻、腹痛多见。严重者可有发热、寒战。要注意什么呢?一起看。
目录
1 吃胃药常见的四大错误时间
错误一:饭后吃拉唑和吗丁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具有抑制胃酸的作用,空腹用效果较好。吗丁啉是增加胃动力的药物,一般在服用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起效,建议饭前半小时服用,否则不能及时缓解腹胀症状,吃得太晚可能更容易饿,造成进食过多,加重胃部不适。
错误二:喝酒应酬前吃。经常喝酒应酬容易伤胃,有人认为吃胃药能“预防”,实际上并非如此。理论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能减少酒精直接接触胃,减少相应刺激。但实际上,应酬中一般饮酒量较大,靠服胃药护胃不一定有效,酒精还可能影响药物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错误三:熬夜胃不舒服就吃。熬夜时常会觉得胃不舒服,原因是熬夜会刺激胃酸分泌,这时自行用药很容易出错,反而加重症状。例如熬夜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用拉唑类药物基本无效,吃吗丁啉效果更明显,建议咨询医生后服用。
错误四:喝水前吃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是个大概念,服用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这类药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吃,但也有部分药物需在饭后吃。此外,吃完胃黏膜保护剂不宜立即喝水,否则会将药物刚在胃黏膜上铺设好的“保护层”冲淡或破坏,影响效果。
2胃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患胃病不能吃什么水果?
1、鲜枣
冬枣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专家提醒,鲜枣不宜吃太多,否则会伤肠胃。
这是因为大枣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一次大量摄入会刺激肠胃,造成胃肠不适。膳食纤维大部分存在于大枣的枣皮中,而大枣的枣皮薄而坚硬,边缘很锋利,如果胃黏膜刚好有炎症或者溃疡,会加重疼痛和不适。
2、山楂
很多人觉得山楂开胃,酸甜可口,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吃很多。但专家提示说,脾胃不好的人少吃山楂,过量吃山楂有可能导致胃结石。
因为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含量高,接触胃酸后容易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与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结石,结石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壁坏死和穿孔。但是把山楂煮熟了吃会减少单宁酸的影响。
3、猕猴桃
猕猴桃可以通便,富含维生素C,被称为“水果之王”,但是专家提醒,猕猴桃属寒性,过食损伤脾胃的阳气,会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
另外,猕猴桃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和果胶成分,会增加胃酸、加重胃的负担,产生腹痛、泛酸、烧心等症状,天气寒冷时症状还会加重。在目前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胃病(脾胃阳虚)患者应当少吃甚至不吃猕猴桃。
3 吃胃药拉黑便是怎么回事
黑便可能多半是由于慢性胃炎伴有糜烂,在服药后出现黑便的情况,应该是与糜烂出血有关,也可能与药物的作用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进食了一些动物的血、或肝脏之类的食物,这种情况之下也会导致黑便的。
一般黑色大便的出现,可能有消化道出血。服用有些胃药也会出现黑色大便。应该及去医院查一下,排除消化道出血大便呈黑色,服用有些胃药也会出现黑色大便。要认识与出血毫不相干的“假黑便”,有些时候,无论是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还是呼吸道,都没有出血发生,而大便的颜色却变了,从通常的黄色、浅褐色或深褐色变成黑色。这种与出血毫不相干的黑色大便,常常会混淆视听,故有必要进行“打假”。
出现“假黑便”的原因主要与进食某些食物和药物有关。例如,进食了猪血、羊血或鸡、鹅、鸭血,或大量的牛肉、猪肝后,动物血中的铁同样可以在人体肠道内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使大便的颜色变黑。就算进食的动物血量比较少,不足以引起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大便颜色变化,也可以出现大便的潜血试验阳性结果。因此,临床检查潜血试验之前,一定要限制饮食,一般应素食三日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4胃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炎的早期症状
1.胃痛。胃痛的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人在饭前饭后疼痛,有人会在半夜三更疼痛,有人觉得是钝痛、闷痛,也有人出现明显而持续的胃部痉挛,疼痛剧烈。
2.胃胀。胃炎患者会有胀气、难以吞咽、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的感觉。
3.反酸甚至烧心。出现胃炎时,胃部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产生过量的胃酸,从而出现反酸现象,严重时还会有烧心的感觉,就是觉得胃部灼热。
4.恶心呕吐。慢性胃炎患者常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那么呕吐的症状会更为明显。
5.胃寒。胃炎导致肠胃系统功能下降,如果这时患者还吃生冷食物,就会出现胃痛和腹泻的症状。很多胃炎患者都不敢吃冷凉的食物。
以上就是胃炎的早期症状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认识该类胃病。专家表示,得了胃炎,及时治疗很重要,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多吃新鲜蔬果、碱性食物和多喝汤水,这样才能养胃护胃。
5 慢性胃炎的针灸疗法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于中医学之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等病证中。一般认为多由脾胃受损,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而致。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疗效明显,尤其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疗法。针刺膈俞等穴治疗慢性胃炎。
选穴:
1、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
2、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
配穴:
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
针法:
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将针于灯火烧红至白亮,迅即将针刺入穴内(可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约0.5-1.0寸),并即刻敏捷出针(进出针靠腕力控制,时间约半秒),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两组主穴交替使用,背俞穴和相应类俞穴交替使用,其他穴两侧交替使用。
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畏寒者加烤神灯。两组均隔日1次,10次者为1疗程,疗程间隔10天。第4个疗程前复查。
说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故取肝俞、脾俞、胃俞以疏肝健脾和胃,取上、中、下脘、建里健运脾胃,取膈俞活血化瘀,取足三里疏通胃气消痞满,取三阴交资生化源益胃阴,内关宽胸解郁,期门疏肝,章门健脾。诸穴共奏疏肝健脾、和胃化瘀之功。火针具有针与灸双重作用,既能调气和血,又能温通经络,具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故可获效。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